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001]

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001]

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2017-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八年六月
一、规划背景
注重资源的集聚与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而建立专业化园区,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贡市沿滩区九洪乡莲花村,该地区为自贡市固废处置的固有区域。

该地区已建有自贡市垃圾填埋场、自贡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和自贡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但随着生活垃圾、医疗废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现有处置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同时,全市现有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不足且设施简陋,建筑垃圾未开展综合利用,市政污泥还停留在填埋处理阶段,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电子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处理还处于空白,各类废弃物散乱且多点处置、缺乏协同,处理处置成本高、效率低,存在巨大的环境安全风险,严重制约着自贡市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统筹加以解决。

由于目前全市固体废物快速增长与处理处置能力、设施选址与人们固有认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城市固废综合处理园区理念越来越被各界认同。

大封闭、大集中、大规模、大综合形式的城市固废综合处理园区建设成为各地政府主导的新型发展途径。

近年来,建设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区域发展的大趋势,形成集节地、节能、环保、循环等先进工艺技术的综合平台,有利于提高城乡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对城市发展固废处理问题给出了一个综合的、协同的解决方案。

其次,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四川省委、中共自贡市委先后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中共自贡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自贡的决定》等文件,均提出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和要求。

因此,规划建设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相关产业政策,是实现省政府关于固废治理“区域性布局、系统性收集、综合性处理”要求的集中体现。

在此背景下,2017年9月,自贡市城乡管理行政执法局委托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2017-2030)》编制工作。

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自贡市沿滩区九洪乡莲花村和王井镇鱼塘村部分村组之间,园区规划面积151.7公顷,北距自贡市中心城区约28 km,南距富顺县约6km,东距G348国道4公里。

根据《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2017-2030)》,园区规划以固废循环经济为主导方向,全面实现各类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

为进一步完善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正确把握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及规模、空间布局等,按四川省人民政府要求,应对该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为宏观决策服务。

按国家相关环保政策、法规,以及《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
(川府发〔2007〕价法〉实施办法》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
16号)等规定,自贡市城乡管理行政执法局于2018年3月委托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对《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总体规划》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规划环评将依据国家及四川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特点开展工作,对规划目标、产业结构、规划规模及布局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逐一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寻求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规划方案。

二、规划简介
(1)规划定位
自贡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固废循环经济为主导方向,全面实现各类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

(2)用地规模
规划区总面积151.7公顷。

(3)规划目标
园区逐步转变为以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一体焚烧处理方式为主、卫生填埋为辅、回收利用作为重要支撑的处理方式。

占垃圾总量15%的无机物将直接被分选出来采取卫生填埋的方式处理,85%的垃圾经过焚烧处理后,将减量到焚烧前的30%,残渣将被回收,可作市政管道、地砖等用,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焚烧产生的热能将用于发电。

(4)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形成“一横两纵、一环、三片区”的空间结构。

一横两纵:园区内部的横向、纵向景观轴线;
一环:园区道路环线;
三片区:按照功能区域划为:核心区、缓冲区、保障区。

(5)综合交通规划
园区道路网络
近期来自自贡市中心城区方向和富顺县城区方向的垃圾运输车辆通过王井镇区的改线过境公路绕过镇区进入王九路,到达园区。

远期来自自贡市中心城区方向的垃圾车辆通过自泸大件公路接专用通道到达园区,富顺县城区方向的垃圾车辆从王井南侧远期新建过境公路连接自泸大件公路,再通过专用通道到达园区。

道路红线
规划园区主干道以4车道为主,次干道以2–3车道为主。

主干路:红线宽度18米,断面组织形式:2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2米人行道。

垃圾运输通道:红线宽度12米,断面组织形式:2米人行道+8米车行道+2米人行道。

次要道路、过境道路:红线宽度12米,断面组织形式:2.5米人行道+7.0米车行道+2.5米人行道。

(6)绿地景观
以园区中心位置的环保教育基地为绿化景观中心,通过道路两侧的防护林串联园区的视线通廊,重要交叉口处布置观赏性较高的植物为绿化景观节点。

绿化用地分为公共绿地、防护绿地。

(7)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供水工程
包括循环水、工业用水、消防用水、生活用水四个部分。

水源:循环水、工业用水、消防用水水源取自釜溪河,经一体化净水器处理达标后使用。

生活用水水源取自王九路上的DN200市政自来水管。

生活用水规划:生活用水通过园区内的生活用水箱加压后二次供给。

用水量预测: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参考二类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及产业园实际使用情况和水回收利用工艺,预测产业园区用水量为:0.6-1.05万吨/日。

污水工程
园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方式。

①工业废水系统
工业废水管主要承接园区厂房、净水站排水、冷却塔排污水等工业废水,经工业废水管网收集后,排至中水处理站处理。

②生活污水系统
园区生活污水系统主要收集厂房、办公楼、宿舍、食堂等民用建筑卫生间粪便等的排污水,排入到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雨水工程
园区雨水通过雨水口与地下雨水管网收集,初期雨水通过潜污泵排至渗滤液处理站处理,其余雨水通过地下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北侧小河流。

垃圾运输通道附近设置一座初期雨水收集池,用于收集车辆运输可能造成的渗滤液遗漏的废水,通过水泵输送到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燃气工程规划
规划气源从王井镇至九洪乡的市政燃气管接入。

燃气管网采用环形系统,压力等级为中压一级管网系统,经单元调压器后接入用户,调压器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工业用户自设专业调压设施。

配气干管尽可能均布,相邻各片区之间设立联系干管,提高供气安全性和可靠性。

管网工程综合规划
各种地下管线从道路红线向中心方向平地布置,原则上遵循以下排列顺序。

道路西、南侧为:电讯、给水、雨水;
道路东、北侧为:电讯(含有线电视)、燃气、污水;
管线与建筑红线以及管线与管线之间水平净距须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要求。

在车行道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为0.7米,各种工程管线在交叉出现矛盾时应遵循:小管让大管、压力管让重力流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等原则进行调整。

各种管线竖向自地表向下排序宜为:电讯管线、电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

(8)环境保护
用地功能调整和能源结构改善:合理布局各项目用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水环境保护措施:加强釜溪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保护好园区工业水源。

环境监管措施:加强环境监测,严格执法管理。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使用;强化监督管理,实施总量控制及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强化环境准入,实施跟踪监测制度;适当提高园区准入条件,严格限制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入驻园区,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减少交通噪声,消除道路扬尘。

加强绿化系统建设和环卫设施建设。

入园企业污染防治措施:引进先进设备,加强综合利用,提高“三废”处理利用率,尽可能实现零排放,使循环经济成为循环经济产业园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根据园区的建设内容及功能区划,合理布局。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储运等各个环节严加管理,制定危险化学品的登记管理制度。

同时,不得在园区设置大型无线电发射装置。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水土保护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建设。

(9)环境保护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