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工作制度
法制教育工作制度
一、建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要带头学法,把法制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做到专人负责.
二、普法教育内容要丰富,形式要灵活多样,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
三、法制课要按上级要求上足课时,并且要保质保量。
四、每学期要聘请法律专业人土到校内进行法律专题讲座.
五、聘请法制副校长或法制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
六、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利用班会、团活、升旗讲话等对学生开展专题法律知识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效果。
七、每学期要组织一次领导、教师、学生法律知识测试。
法制教育工作制度
亭兰中学
2008
贫困生救助制度
家庭条件贫困的儿童,面临失学,辍学的危险,为了能保证他们的正常学习,让他们也享受到义务教育的滋养,我们学校专门制定了贫困生救助制度,其规定如下:
一、学校为部分特困生,减免学杂费;
二、积极争取社会资助,帮贫困生牵线拱桥。
三、本校范围内,号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开展献爱心“手拉手”活动;
四、鼓励本校教师对贫困生捐钱、捐物,对其进行帮扶;
五、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帮贫困生树立生活、学习的信心;
六、与贫困生家长建立互联网,帮贫困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七、不惜一切努力,为贫困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贫困学生救助制度
亭兰中学
2007
亭兰中学贫困生救助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贫困生救助工作,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和完善中小学贫困生助学基金制度的通知》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确定资助范围,重点照顾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直系子女;2、父母双亡的子女;3、享受国家优抚的伤残离复军人、烈士子女;4、其他家庭特别困难,尚未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直系子女。
二、对于在资助申请中弄虚作假的以及其他不符合资助条件的坚决不予以批准。
三、严格申请资助程序:
1、特困生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
2、村(居委会)或家长所在单位出具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学校初审后填写《困难学生助学申请表》,并在校务公开栏内对申请资助的学生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3、学校将公示的学生《申请表》报市教体局。
4、按照平度市教体局有关规定向资助对象发放助学金。
5、学校采取先由班主任调查询问的方式取得基本学生情况,在根据学校的救助名额具体确定最终救助的学生名单。
四、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家特殊困难的学生,用于抵减他们的住宿费,具体资助数额根据省定收费标准确定;抵减项目根据学生家庭
困难状况确定。
五、资助对象实施动态管理。
资助对象一经理事会批准,资助当学年两学期有关费用。
需连续资助的,必须每学年进行申请,资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一旦改变,即停止资助。
六、建立特困生助学金发放资料库,对受助学生进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使特困生完成基本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