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体检在企业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摘要:对企业在职业健康体检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就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职业健康管理
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病监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职业危害、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
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其内容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是由卫生行政、卫生监督、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多方面参加的系统项目。
加强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管理。
是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的重要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影响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的因素
(一)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意识。
自《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大多数用人单位积极组织宣传贯彻实施,认真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规划和干预措施,但有的用人单位没有将其作为经常性、长期性工作来抓,有的用人单位强调经济效益差,不重视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有的用人单位领导对作业工作健康的重视和关心不到位,缺乏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计划,有的用人单位由于健康教育不到位,作业工人不了解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有哪些,不了解作业场所有哪些危害因素,职业健
康意识淡薄,不积极参加职业健康检查,致使有的用人单位的体检率达不到100%,不能充分反应被检用人单位作业工人健康情况的真实性。
(二)体检工作量。
职业人群的体检比较集中,用人单位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产,要求体检单位在短时间内完成健康检查,通常每天要完成100到200人的体检,造成体检医生超负荷工作,体检设备超负荷运行,从而影响体检质量。
(三)必检项缺失,检查结果质量较差。
《职业健康监护规范》中所规定的必检项目,一方面是了解受检员工身体健康基本状况;另一方面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业性损伤、职业禁忌症的早期发现有特殊意义。
必检项目的缺失,会影响体检员工失去预防的意义,失去治疗、处置的最佳时机,失去诊断职业病的重要依据。
1)企业把关不严。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多数没有职业健康专业背景,不熟悉《职业健康监护规范》,对体检机构过于依赖,对必须项目的意义认识不够,商榷检查项目时把关不严。
2)体检机构追求利润。
体检机构确定检查项目时,依据所能支付的体检费用确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依据额定的职业检查单价,偏重选择利润高的项目,利润低,不具备相应资质或能力的必检项目被排除,损害了企业与员工的利益。
3)员工随意放弃。
员工不了解必检项目的意义,在主观或客观原因下,将强检的要求人为自愿化,随意放弃部分必检项目,甚至不参加检查。
(四)问诊不到位,遗漏信息。
1)体检机构重诊疗,轻问诊。
问诊人员职业健康知识欠缺,问诊过程马虎。
问诊时,未能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危害的靶器官,有重点地询问各系统的主要临床症状,致
使重要的信息缺失,延误了禁忌证、职业损伤的发现。
2)受检员工隐瞒病史。
病史是检查医生判定受检者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
有的受检者抱着“考核”体检医生水平,或是怕丢了岗位的心理,而故意隐瞒。
(五)安排不合理,降低检查质量。
1)超负荷的日检人数,漏诊目标疾病。
体检机构安排每日体检人员时,存在满负荷、超负荷的体检现象,加上职业健康体检本身为集中体检,存在一哄而上、或是长队等候现象,给体检医生造成心理压力和暗示,不能对每位员工给予充分的检查时间,降低了体检效果,造成目标疾病的漏诊。
2)不合理的场所布局,影响检查情绪。
有的体检场所存在空间小、拥堵、喧哗、导医不明确、科别之间布局分散等现象,影响了体检医师与受检员工的情绪,引发消极应付的行为,降低了体检质量。
(六)员工不配合,走形式交差事。
受检员工对职业健康检查缺乏了解,对自己所从事危害因素的岗位知识匮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认为检查就是走形式,应付差事,从而不配合职业健康检查。
(七)准备不适当,假阳性率增加。
受检员工体检前未能依据相关标准做好相应准备,造成检查结果假阳性率增加,如检查前醉酒、服药、劳累等,影响相关生化指标;噪声岗人员未能脱离噪声作业环境12-48h进行听力筛选测试,暂时性阈移影响其听力测试结果等。
(八)评价不规范,弱化指导作用。
1)评价过程不规范。
例如:评价噪声性听力损伤不结合疾病史、职业史;计算双耳高频、单耳语频平均听阈时不进行年龄修正。
2)评价用语较随意。
没有按照《职业健康监护规范》要求,确定个人评价结论,如有的体检机构所有异常结果,均评价
为“定期复查”,未能明确该项结果的异常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3)报告中错误明显。
例如:《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书》的疑似职业病或复查者名单中,有些受检人的异常结果与其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存在明显不一致,降低了职业健康检查的可信度,弱化了报告的指导意义。
二、建议
(一)企业自我提高,严格监督把关。
1)提高员工职业健康的认知水平。
一方面加强宣教,提高员工的认知能力,促进员工了解职业健康检查的相关知识,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企业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强化管理与考核,制约员工随意行为,促进员工自觉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2)提高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是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直接组织、参与者,要克服对体检机构的盲从或依赖心理,依据规范统筹部署全局,把握重点环节,积极主动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①完善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应详实、周全,协议书的执行应严格、有力;
②确定检查项目时,遵循必检项目优先、全覆盖原则;③依据规范相关要求,向体检机构及时如实提供齐全的资料;④在收集个人职业健康检查表时,对每一份检查表的必检项逐项把关,杜绝漏检,对必检项漏检的员工做好补检工作;⑤验收体检机构出具的报告,查看个人检查报告与评价报告是否缺少重要要素,对导致争议的错误应要求体检机构予以修正。
(二)体检机构加强自律,强化规范管理。
1)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水平:①促成参检医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意识、过硬的专业知识、耐心热情的态度、忙而不乱的作风,以增强受检者的安全感;②促成参检医生具备职业病防治能力,了解作业现场,熟悉《职业病
防治法》相关条款,掌握《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并落实到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增强体检者的信任感。
2)提升体检工作安排的合理性。
①确定检查项目时,在确保必检项目优先时、全覆盖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需求及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选检项目或其他项目;②确定体检场所时,合理布局各检查科室,并做到明显标识,尽可能人性化服务,做到体贴、方便受检员工;③确定每天的职业健康检查最多人员,以保证每一位受检员工享有必要的检查时间;④确定多合一方案时,要多方兼顾,优化方案,职业健康检查的问诊与体检场所、体检医生应相对固定,并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三、结语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与评价是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核心内容。
只有确保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质量,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职业健康监护中的地位与作用。
企业和体检机构的管理水平、相关人员的职业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企业、体检机构应在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常抓不懈,做到职业健康体检工作持续改进、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