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

2、温中、止呕:
(1)温中不及干姜,用于脾胃有寒之轻证。 (2)“呕家圣药”,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善治胃寒呕吐。
3、温肺止咳:
是治疗外寒或里寒咳嗽的辅助药。
此外,还可用于鱼蟹中毒及某些药物中毒。
香薷: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
香薷
【功用】 发散风寒,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发汗作用较紫苏、生姜明显
紫苏: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叶。
叶称苏叶,茎称苏梗,果实名苏子。
命名:根据颜色和功能命名。
“苏”有舒畅、疏散之 意。
紫苏
辛温芳香
功效特点 能散能行
【功用】 辛散入肺,辛行入脾 1、发散风寒:
走肺入脾
发汗作用温和,不及麻桂,但兼行气宽中,化痰止咳。 多用于感冒轻证,善治感冒兼胸闷呕恶或咳喘痰多者。
二药功效相同,羌活作用强,应用广泛。 藁本善治巅顶头痛;羌活善治后头痛。
苍耳子
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果实。
【功效】 通鼻窍,祛风解表,除湿止痛。
【应用】 1、鼻科常用要药。(寒热均宜) 2、感冒兼鼻塞头痛或痹痛。 【用法】炒后碾压用
增效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应用】
花穗名荆芥穗。
荆芥
【功用】
解表药性平和,风寒风热外感皆宜。
1、祛风 透疹:麻疹不透
生用
止痒:风疹瘙痒(内服外用均可)
2、消疮:疮疡初起 炒炭 —3、止血:各种出血证
《本草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
防风:药用干燥根。
防风
【功用】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祛风解表:
(1)微温不燥,主用于风寒,也可用于风热。 (2)善治外感风寒夹湿或感冒兼头身疼痛者。
因气味浓烈,普通感冒较少用。 习称“夏月麻黄” 暑天外感风寒,内伤湿浊多用。
阴暑证 阴暑证:暑天感受风寒(静而得病)
阳暑证:暑天感受暑热(动而得病)
2、利水消肿作用原理同麻黄,但利尿作用强于麻黄。 除风水水肿外,其它水肿亦可用。
【用法用量】 解表量轻少煎凉服;利尿量重久煎。
荆 芥: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应用】 1、风寒表证:
如何理解?
(1)发汗较麻黄缓和,风寒表实表虚均可用。
风寒表实证 用“麻黄汤 ” (麻黄配桂枝)
风寒表虚证 用“桂枝汤” (桂枝配白芍)
(2) 阳虚外感证。
【功效】发散风寒,温通经脉,温助阳气 桂枝
【应用】 2、本品能温散血脉或经脉中的寒邪 (1)常配活血化瘀药用于瘀血证。 善治寒凝血滞 (2)常配祛风湿药用于风湿痹证。 引起的诸痛证
发散风寒药要点小结
2、兼治证:
风湿上半身痛: 羌活
风湿肩臂疼痛: 桂枝
风水水肿:
香薷、麻黄
畜水证:
桂枝
“呕家圣药”: 生姜
“风药之润剂”: 防风 “夏月之麻黄”: 香薷
发散风寒药要点小结
2、功效 行气安胎: 燥湿止带:
紫苏 白芷
3、用量用法 细辛:有小毒,入丸散0.5-1g 苍耳:有小毒,炒后碾压用 辛夷:包煎
桂枝能横通肢节,常作为上肢病的引经药。
3、本品能助心肾脾之阳气,常用于心肾脾之阳虚证。 【使用注意】 辛温助热,入血动血。 血热妄行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药物比较:麻黄、桂枝
相同:均能发汗解表。 不同:
1、麻黄发汗力强,惟以风寒表实无汗为用; 桂枝发汗力缓,表实表虚均宜。
2、麻黄善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水水肿。 桂枝善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阳虚水肿。
第一章 解表药
概述: 定义、功效、适应证、分类、 性能、配伍、注意
解表药
一、定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
引起表证的六淫外邪
发热、恶寒、脉浮。
二、功效、适应证、分类:
解表:表证(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 祛风 透疹:麻疹不透
止痒:风疹瘙痒
三、性能特点:
细辛 味辛、苦;主升浮;归肺、膀胱经。有毒药
常与苍耳子相须为 用治疗鼻科疾病及感冒 鼻塞头痛。
别名 木笔花
【用法】 包煎
药物比较: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相同: 通鼻窍、止痛。 为治风寒表证兼鼻塞的常用药。 又为治鼻渊及鼻渊头痛的要药。
【注意】凡血虚头痛或阴虚火旺之鼻病不宜用。
发散风寒药要点小结
1、主治证:风寒表证
表实无汗: 麻黄 表实表虚: 桂枝 阴暑证: 香薷 风寒风热: 荆芥、防风 阳虚外感: 细辛 风寒夹湿: 羌活、防风、藁本 感冒头痛: 羌活(后)、白芷(前)、藁本(巅顶) 感冒鼻塞: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善治感冒夹湿或头身疼痛者。(善止头项强痛)
2、用治风湿痹痛:
作用较防风强,善治上半身肩臂肢节疼痛。
比较:防风与羌活
防风:质松而润,为“风药之润剂”,善治一切风证。
羌活:气味雄烈,为“风药之燥剂”,善治风寒湿证。
白 芷: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的干燥根。
处方用名:川白芷——道地正品 香白芷 杭白芷——通用正品
2、胜湿、止痛:
多用于风湿痹痛,也可用于脾虚湿盛之腹泻。
3、止痉:
过去主要用于破伤风。
功效特点: 祛外风、息内风
胜湿、止痛
羌活:伞形科植物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功效】发散风寒,祛风胜湿,止痛。
羌活
1、用治感冒:
“羌蒲蓝薄汤”
(1)四时感冒均可用。“非时感冒之仙药”
(2)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因退热效果好,风热感冒亦常用。
后期排脓
4.带下证。经配伍可用于寒湿带下和湿热带下。
细辛: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等的干燥全草。
命名 根细味辛
细辛
【功效】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
【应用】
1、治感冒:解表作用类似白芷,单纯感冒少用。
兼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常用: 疼痛、鼻塞、咳嗽,阳虚外感。
既解表寒 又除里寒
2、治疼痛:应用广泛,内服外用皆效。
2、行气宽中:
用于脾胃气滞证,有无表证均可用。
此外,还能用于鱼蟹中毒。
【用法】苏叶作用较强,长于发散风寒,理气宽中。
苏梗作用温和,具有理气宽中、安胎之功。
生 姜: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干姜
【功用】 1、发散风寒:
发汗作用微弱,兼温中止呕。
生姜
(1)感冒的预防或治疗辅助药。
(2)感冒兼脾胃有寒者。
白 芷:辛散祛风,芳香通窍,辛香除湿
【功效】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
【应用】
1.治感冒:温性不强,解表不如防风与羌活,单纯感冒少用。
风寒感冒兼阳明经头痛或鼻塞流涕者多用。
2.治疼痛:可用于多种疼痛证。
(1)阳明经痛:眉棱骨痛,牙龈肿痛。
(2)鼻渊头痛、风湿痹痛、疮痈肿痛。 初期消肿
3.治鼻渊。凡鼻科炎症均可用。
如:感冒头痛、鼻渊头痛、牙龈肿痛、
风湿痹痛、跌打瘀痛、疮痈肿痛。
3、治咳嗽:作用明显,无论有无表证均可用。
属中枢性镇咳药
细辛
【用法用量】 有毒,作散剂时不过半钱匕,0.5—1g。 入汤剂毒性减小,用量可适当加大。
【使用注意】 十八反
藁本:伞形科植物藁
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羌活:伞形科植物羌
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主治:风寒表证
症状:发热轻、恶寒重、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兼治:头痛、痹证、咳喘、水肿兼风寒表证。
麻 黄:药用茎。
处方用名:麻黄
麻黄
【功用】 1、发散风寒:可配合其它解表药用于风寒表证。
特点:长于发汗。 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 桂枝
2、平喘止咳: 气喘咳嗽兼风寒表证(最佳) 肺气壅遏之喘咳实证+杏仁 热喘+清泻肺热药(石膏)
苍耳子
五、配伍
解表药
原则:根据病证的寒热虚实及兼有的症状配伍。
挟暑邪:配解暑药 挟湿邪:配化湿药 挟燥邪:配润燥药
六、注意
1、因证选药;三因制宜;中病即止。(适用于任何章节)
微似汗出
2、证候禁忌:汗多津伤者。“汗家、疮家、失血家,不可 汗”。 3、药物方面:辛香之品,不宜久煎。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3、利水消肿:风水(水肿兼有表证)。 【性能】
辛、苦,温,归肺、膀胱经
麻黄
【用法】 生用(净麻黄):作用强 捣绒(麻黄绒):作用缓 蜜炙(炙麻黄):辛散↓ 润肺↑ 【使用注意】
虚喘忌用。 收缩血管,兴奋中枢 高血压、失眠者慎用
桂 枝: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桂枝
【功效】发散风寒,温通经脉,温助阳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