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简述
作者:王刚樊昊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5期
摘要: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设备维护已不再是局限于成本范畴,更成为获得利润的战略工具。
在资产密集型企业中,机器设备资产占据了企业投资的绝大部分,企业高度依赖这些资产的正常运转以保障企业的良好运营。
但是,日益增加的设备与设施维修费用和重置成本成为这些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简述
1 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概念
1.1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几种不同的定义
(1)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强调对产品全寿命发展过程实施持续不断、协调统一的管理,综合考虑各个阶段的问题,保证各个管理活动前后衔接,各个阶段决策的一致性,通过并行设计方法达到在全生命周期内技术最优、质量最可靠、时间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环保最佳的效果。
(2)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从前期规划、设备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管理开始,到交付运行后的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移动、退役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虽然上面对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说法不同,但其共同之处都是站在企业这一级别上,以资产为中心,以全周期为出发点,以提高资产的整体效益为目的的管理方式。
1.2 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1)资产:经济主体拥有或控制的具有效用价值的有形财产或无形的财产。
(2)生命周期:一个有形物体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3)资产管理:一个战略性的、一体化的综合流程,包括财务、管理、工程、运作和维修,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形资产(生产与运作设备和结构)最大化的寿命周期,利用率和收益(Mitchell and Carlson,2001)。
1.3 资产全生命周期费用估算
估算准确生命周期费用,首先要地划分资产的生命周期。
资产的生命周期分为采购期、库存期、安装期、在役期、轮换期、报废期,薛建武将设备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生成生命期与应用生命期,其中生成生命期包括制造、设计、规划,应用寿命期包括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报废。
寿命周期费用估算的其中难点就在于如何把分散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成本准确的计算出来。
接下来是对生命周期费用的分析评价,从而保障设备获取阶段的经济性。
传统的寿命周期成本研究方法有费用效率(CE)法、成本-效益的量化分析模型、可靠性-费用比较分析模型、概率分析方法、权衡分析法、NPV和NCF方法等。
2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历程
简单来说,在国内不能只提运维期的资产管理即EAM,还应该提运维前的资产管理即工程项目管理,统起来就是所谓的ALM(Asset lifecycle mangment)——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个完整的ALM包括复杂资本性投资过程会经历的各个典型阶段:计划、采购、建设、服役、维护、改进、退役。
3 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产管理中帐、卡、物不相符合。
(2)不清楚每个资产所在的位置,也无法得知某个位置上究竟有多少资产。
(3)资产管理缺乏基础数据以及相对应的管理手段。
(4)当前状态无法跟踪,如调拨、借用、维修等,没有IT系统支持相关的工作流程。
(5)资产的报废无法及时处理,财务上无法及时销账,无法形成报废清单,实物拆下来后,无法与资产上的实物卡片进行核对。
(6)折旧计算繁复,准确性差,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7)资产缺乏中间跟踪管理没有资产的历史记录,如安装、移动、调拨、报废、维修等,没有和资产一一对应的设备编码。
(8)资产的保修无法进行管理。
(9)缺乏对非在线资产的有效管理。
(10)资产建设的项目管理和资产的运维之间的脱节。
4 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整体思路
根据现在资产管理的情况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改进。
4.1在管理方面
实行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把整个周期分成设计、规划、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报废,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分成规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使用管理、维修管理、报废管理。
并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一致,监视全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通过有效地统计,对设备的整个周期做出评价,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反馈到规划管理上,加大在规划的重视程度。
4.2在技术方面
在技术方面,1.引用条码,开发出一套首码固定资产管理条码管理系统,改变资产清查数据的采集方式,解决资产实物清查的瓶颈问题,大大提高清查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固定资产的形态方面的管理,有效解决企业资产的管理难题,使企业更轻松、更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
2.采用物联网技术,对每个资产设备采取实时监控、跟踪。
对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做出最快的反应。
3.采用真正的三层架够,利于以后系统的扩展。
4.“云计算”,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5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系统能不能用好,和开发方法、应用质量、管理模式都是密不可分的。
实施好系统,应用好系统,提升维修管理,是成本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即基础工作做扎实,管理和分析才能得以体现。
5.2 展望
(1)企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企业资产计划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观察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条以集成为特征的更替主线。
在资产管理领域,集成更多组件的企业资产管理(EAM)套件代替了计算机辅助维护管理系统(CMMS),不久的将来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ALM)也会将取代EAM。
在整个企业管理领域,包含所有人、财、物管理的企业资产计划(ERP)套件代替了原先的分散的众多小系统。
这种融合众多小系统形成了管理平台的发展方式,根本原因在于集成的平台套件能够提供更大的IT价值,同时又能缩减整体拥有成本。
按这个趋势总有一天ALM和ERP也会实现融合。
(2)现在环保、和健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提高资产利用率的同时能把环境因素考虑进出,是以后的ALM考虑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普,崔丽荣,李倩:《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简要评述》,技术经济管理研究,2010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