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习惯如何养成?对教育者而言,惟有坚持和守候。
因此,父亲的第三项课程就是——坚持身教。
直到有一天看到郑渊洁在父亲节上的一段话,才让我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他说,“闭上嘴,抬起腿,这是父亲对儿子最好的教育。
”父亲应该是榜样,是标杆,是教科书。
父亲的教育应该在腿上,而不在嘴上。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这个老师不仅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示范孩子。
一两的身教大于一顿的言传。
吴老师给吴敌的第一个课程是自信。
自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自信从哪里来?这就势必要分析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优点长处出来了,缺点短处也就暴露出来了。
那么,如何弥补和修正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也就提上了日程。
解决这些,就是切实的进步。
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
战胜了自己,很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一个用自强为后盾自信的人,我们永远不要忧虑他们的未来,就算他们暂时会遭遇失败,也会越磨砺,越光芒。
短暂的失败只会让他变得更加强大,只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进步。
因自信而带来的就是冷静。
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
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
如果自信是第一课,那么习惯则是吴敌的第二课。
吴老师用了整个第三章来说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著名作家史铁生也说:“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
那就是说,倘若我们能看清并且改掉坏习惯,看清并且坚持好习惯,我们至少就能在人生路上得90分。
关键在于看清自己。
关键在于经常地‘自我评估’。
譬如一句西班牙谚语:自知之明是自我改善的开始。
譬如一句中国人都知道的话:吾日三省吾身。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这话一点不错。
习惯是人生的奠基,是美德的源泉。
所以有人认为,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就给了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
在《好习惯终生受益》中,吴老师注重谈的是,家庭的书香氛围,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自由的呵护,以及学习习惯的尊重。
这些都是不刊之论。
当然,这里所说的行为与习惯,决不仅仅学习方面的,也包括做人的行为与习惯。
吴老师说:“我一贯主张,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本分。
我和爱人为人忠厚老实,也引导孩子做一个诚信的人。
我们经常和他说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要求他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交往上,都要一是一,二是二,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个样,不弄虚作假,不耍小聪明。
”在别的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和差生坐在一起,吴老师却鼓励自己的孩子帮助他的同桌。
”吴敌如果能够在学习上给他一些帮助,带给他一些积极的影响,那也是我们做家长的乐意看到的结果。
何况和这样的同学坐一起,吴敌也能够从对方身上学到不少好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父母这种宽阔的胸怀,让孩子从小就有了一种情怀,关注弱势群体,具有人文精神,并且把这些美好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血脉。
吴敌从中考开始,一直到现在,把状元进行到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这背后,不能不说是良好习惯,尤其是良好品质的推动作用,品质是第一生产力,此言得之。
如果说善是信仰,那么,爱则是对善信仰的饯行。
信仰的生活因此就是爱的生活,信仰的宗旨就是爱的宗旨。
如果光有善良的心灵,却没有感恩的举动,这种善良必然是苍白的,脆弱的。
爱不是昂贵的钻石,也不是遥远的星月,只是彼此的一个眼神,一次伸手,一个微笑。
爱理应成为人们具体生活的一种永恒的价值和信念。
爱体现为对一切物的尊重、呵护、关怀和祝福,因为爱,所有和我们在一起的存在物,形成了共同生活的伙伴关系,休戚与共的伙伴关系,爱是一种共同生活的宗旨!学会爱,必须从爱父母开始。
爱父母,爱自己,爱他人,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
爱心教育不能仅仅注重表面行为,也不能过分宣扬好人好事。
关键是要注意培养孩子学会体察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人的困难,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帮助他人。
只有学会爱,我们才能感觉心灵深处的温暖,感觉到人在世间的责任,感觉到人之为人的幸福。
捧读这本《笔记》,除了吴敌那些独到的学习方法,让我叹为观止,吴敌的感恩之心,也时时拨动着我的心弦。
吴老师这样写到“吴敌对祖辈、对我们父母的理解,让我们感到欣慰。
我想,爱孩子,是长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同时,教育孩子理解长辈的爱,也应该成为‘爱孩子’的题中之义。
理解,是孩子回报长辈的最好礼物。
”很小的时候吴敌就懂得了关心别人。
除了关心家人,吴敌更是乐于帮助他人,任何时候,只要有机会帮助他人,他总是自告奋勇。
他也因此拥有最多的朋友。
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温暖。
写到这里,我有一种深沉的欣慰,真正的好学生,一定就是这个样子的。
优秀是他们的一种习惯,卓越是他们永恒的追求,他们的目光在最前方,但却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平凡,记得自己的脚踩在坚实的土地上,并且对家人和泥土充满着温情,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但愿吴敌越走越好,越飞越高,把状元进行到底。
也希望所有读到这本书的家长和孩子,都能抓住自己的梦想,让梦想照进现实。
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
尤其让我击节赞叹的有这样几点:1.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吴老师认为:“孩子的成长之路仿佛也是一条铺向未来的路径,过多人为的设计不利于、甚至扭曲孩子个性的发展。
顺其本性,不失为聪明之举。
”2.不以“完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唯有完整的童年,孩子才可能具有阳光的青年和未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多元智能告诉我们,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因此,决不能以完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吴老师这样说:“不以完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家长就不能以自己孩子的之短比他人孩子之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自己的不足,如果喜欢以己之短来比人之长,不但不会把自己的短处比成长处来,反而会越比越没有信心。
”这些话说起来简单朴实,但有多少家长能够真正做到呢?我们总是恨铁不成钢,恨不得全天下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其他的孩子都是陪衬,都是背景。
这种压力之下,孩子不被压垮才怪。
3.快乐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孩子的一生都是快乐的、幸福的,如果为了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而舍弃快乐和幸福,在我看来,那是不明智的选择。
”4.让独立自主的幼苗茁壮成长强烈的自主意识,自我修炼,是吴敌成功的关键所在。
但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的栽培和呵护。
吴老师常常跟吴敌说:“你现在小,爸爸妈妈应该抚养你,供你念书。
等你念完大学,就要自己找工作,自己赚钱,自己过生活了。
”孩子那么小,家长跟他说这些,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但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份将来必须独自面对生活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有利于他把握好今天,认真学习,发愤努力,把成长的基础打好。
这才是吴老师真实的想法。
因此,吴敌住校,都是自己洗衣服,脏一点,皱巴一些,都没有关系。
关键的是孩子学会了自主独立。
与此类似的是,吴敌从小独立完作业,做错题目是常有的事。
身为老师的吴恒祥,却从不管孩子作业,这是需要胆识的。
孩子在跌跤中能够学会走路,在错误中能够汲取教训。
长期磨练出来的结果,使得吴敌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无主持人研讨中,很快就凭借自己的能力,脱颖而出,被小组学生推举为最后的总结呈辞人。
这是很了不起的,被自己的竞争对手推举出来,不是让他们心悦诚服,谁能做得到。
我觉得这就是能力,就是素质。
1,本书当然和“家教”有关,但其意义绝不仅仅止于“家教”,它首先属于成长,属于生命。
这样的成长是快乐的,这样的生命是和谐的,这样的笔记是快乐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成功的经验,未必可以复制,但绝对值得借鉴。
更重要的是,《笔记》一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每个家长都可以拿当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来对照吴老师的教育选择,从而获得启迪。
每个孩子都可以从吴敌的学习方法和贴心建议中,得到启示,把优秀当成自己的习惯。
从此,信守理想,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打开这本书,一对睿智的父母,一个聪明的儿子,两个课程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完全可以顺着这样的脉络,亲子共读,然后,与孩子一同成长。
父母的课程第一课:观念家庭教育中,民主表现为平等、尊重和相信。
平等就是做孩子的朋友,这不是姿态,而是真心流露。
要知道孩子没有朋友,就没有童年,父母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只有把孩子当朋友,孩子才可能让你走进他的心扉。
尊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家长对孩子尊重,才能培养孩子对别人尊重。
孩子只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不是父母生命的补充。
父母不能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
“衡量孩子是否成功,不能把考试成绩、考取的学校等表象的东西作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孩子尽了自己的努力,就是最好的孩子。
相信,就是相信自己的教育方式,相信孩子的自主能力。
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只要孩子坚持自主学习,再普通的孩子,也一样可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