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心理学考研经验从正式准备考研坐住板凳到现在确定录取在学校写论文准备答辩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觉得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说说自己成功的经验和走过的那些弯路,也想鼓励正在准备2016心理学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与你们共勉!先说一下自己的基本信息吧:我本科是合肥学院,是我们本省的一所普通二本;本科专业是应用心理学,其实就是啥都学一点但都不精;第一志愿也是录取院校是兰州大学,是一所很低调的985院校,方向是大学心理学,跟的导师是专攻咨询和团体辅导的;考研成绩分别是英语58、政治68、专业课238。
复习篇下面就进入正题说一下自己考研过程中的经验和一些弯路。
首先说一下英语。
我英语成绩并不是很高,但是说实话这个分数我已经很满意了。
我四级454分,六级是考了四五次吧,但是都没过,桑心啊!因此在此也给学弟学妹们一点信心,四六级跟考研真的没有什么太多关系。
其实道理很简单,虽然我考了那么多次六级,但是每次都是裸考,而考研英语我是实实在在每天坚持背单词做阅读换来的。
我英语从中考以来就是一个致命弱点,为此,当初在考研还是不考研这个问题的纠结上,最大的纠结点就是英语,因为很害怕自己总分不错但英语过不了单科线(今年兰大英语单科线55,也很危险的说······)后来高中的英语学习经历给了自己决心考研的自我效能感。
我中考英语70多分,150的试卷啊,我全蒙。
后来高一受了英语老师刺激开始励志好好学英语,可是有些事不是你一咬牙一跺脚就能干成的。
我相当于从头开始学。
那时我体会到了英语的进步真的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文理科分班后,新的英语老师对我挺好的,虽然我那时的英语150分只考五六十分的水平,但是其他科成绩还挺不错的,所以英语老师可能觉得我是个蛮有前途的孩纸不忍心看英语拖我后腿,所以就时不时找我到她办公室背新概念2,上课抽我回答问题之类的(现在想想很感谢她)。
就这样,我的英语慢慢的从五十多上升到一百多。
说这些无关的话题是为了说明,如果此时的你觉得自己很low,没有去和学霸们进行竞争的信心,那么回想一下你以往的成功的经历,尤其是那些你通过努力而换来的高峰体验,告诉自己,那个时候的我都能做到,那么现在的我只会比以前更成熟更优秀凭什么做不到?单词很重要!单词很重要!!单词很重要!!!题外话说完,继续正题。
很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像小说或者电影女主一样从此成为一代英语大咖,大学后像大多数刚踏入大学的那时的你们一样,根本无心学习只想一心各种玩。
因此英语迅速退回到很差劲的水平。
决心考研后,我就买了一本思思的《考研英语单词一笑而过》,这本书真的很好,里面会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让你记住那些枯燥的单词,并且每一章后面都有一篇思思自己写的励志文章,文采并不是很好,但是很真实,让人很受启发。
有时我记单词实在头疼了,就把那些文章翻出来看看,大概看了十来遍了吧。
因为我基础差,所以在单词这件事上我没有少琢磨,琢磨怎么提高单词量。
我是14年3月份正式静下心来好好准备考研的。
第一件事就是记单词。
初期,我每天都会在吃完早饭后记至少一个半小时的单词,正好那时的课并不是太多。
其实第一遍我记得效果并不是太好,后面记着前面忘着。
我就安慰自己,这是正常现象,没有人能一口气吃个胖子。
后来我就按照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制作了一个表格,用科学的方法去记忆,这样一遍下来,忘的就少了好多,但是过程比较痛苦,因为在记忆的第7天以后,你会发现前面的复习任务加上新的任务会让你崩溃,而且中间你一天都不能停,因为一旦你中间耽一天,那么第二天你面临的可能就是除了记单词几乎就没其他事了。
因此建议如果你的英语基础并不理想,一本单词书大部分都不认识,那么暑假再进行这一环节吧。
经过两到三轮的大规模集中单词背诵,那么大部分单词你就会面熟了,下面就可以进入零散的单词背诵阶段了。
我平时做真题时就把没有掌握好的单词加入有道词典的生词本,比如上厕所时就可以把手机拿出来,复习那些真题中出现过的但是掌握不太到位的单词,还有每天睡午觉之前几乎都是在抱着手机记单词中睡着的,醒来第一件事也是继续看15到30分钟的单词(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晚上睡觉前如果不是太疲惫也会抱着手机看看单词。
这样基本上考研高频词汇也被你解决了,而且是你实实在在自己做题遇到的不会的,更有针对性。
得阅读者的天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现在具体说下我的经验吧。
我的完型是直接放弃全部蒙A,这是比邻的老师总结历年真题得出的,最保险的一个选项。
阅读理解我做的不太好,这就分享一下我的弯路吧。
因为之前以为只做真题就够了,因此在暑假做真题之前,我从来没有碰过其他的题目,这就导致了后来真题做的答案都记住了,在考研前2个月又去匆匆忙忙买了一本张剑150篇弥补阅读量,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因此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如果现在还没有开始做阅读,那么赶紧的买本张剑150来练练手,真题可以等到暑假开始。
个人觉得张剑150基础篇还挺好的,适合和我差不多的英语渣渣。
但是也很难,这里就要说一下正确率的问题了,千万不要纠结你对了几个错了几个,那没有意义,个人建议也不要太在意后面的解析,因为那跟真题的思路毕竟不一样。
你就是练习速度,增加阅读量,一篇文章最好在20到25分钟做完。
下面说说真题。
真题至少要做3遍?必须的,但是要看你这三遍怎么做。
我是跟着比邻的老师的方法做的,一篇文章第一遍用20分钟左右做完,然后不要对答案,开始第二遍;第二遍比较痛苦,从第一段开始看,不认识的单词就查,找个本子,开始翻译,总结每一段的段意,然后再把5题拿来做一遍,答案就写在第一遍的答案的旁边;第三遍就把标准的翻译拿来看看跟你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对答案,整理自己的思路,尤其找出为什么第一遍和第二遍理解时和别人有出入的地方。
基本上这3遍下来,整个下午就没有了。
晚上你就可以记记你翻译时遇到的不会的单词,顺便说一句,后期你会惊喜的发现你的翻译水平也提高了。
翻译10分,我没有花太多心思。
就是跟着比邻的宋平民老师掌握点小技巧然后买了一本新东方唐静老师的翻译书看的,书的名字叫啥我忘了,自己搜一下挺火的一本书。
作文就是大概从11月份开始背王江涛的那本书,里面挺系统的。
不过估计我作文分挺低的。
新题型也是跟着比邻的老师用技巧做的,大概11月份才开始练习的,如果前期阅读做的好,那么这个项目会轻松点掌握点技巧就行了。
其次,说一下政治。
我是暑假开始跟着比邻走的,前期就看讲义,做基础题。
错的给标注出来,再回到讲义上找找书上怎么说的。
15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化比较大,所以个人推测16年不会变化很大了,所以在新的大纲没有下来之前问学长学姐借本大纲,暑假开始仔细看,再买套题目什么肖秀荣1000题,徐之明900题都行,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要坚持,最好第一遍用铅笔做,这样第二遍第三遍不会受到思维的干扰,基础篇的一套题就够了,反复做才是王道。
前期不要背,因为背了也会忘的。
我是考试前3个星期才开始背的,所以很吃亏,在此建议学弟学妹们考试前一个半月就可以开始背了,这样平时的任务量少点,后期的压力也小点儿。
后期的各种资料铺天盖地,那些模拟卷做做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我只做选择题,因为做大题太浪费时间了。
练习一下速度和你的思维的灵活性,后面的大题拿来看看思路,和你思路差不多的就过,不一样的就背背。
相信我,政治绝对是背多分。
至于真题,我是暑假就跟着比邻过一遍了,真题是用来分析的,不是用来模拟的练速度的。
在这里很感谢比邻感谢老赵,后面的一个月,我的手机里全都是老赵的政治题目分析和专业课冲刺的录音,他不仅告诉你这道题应该选什么,最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选,出题的思路是什么。
平时从寝室到自习室的路上就戴着耳机听,吃饭也是找个食堂的角落,戴着耳机听课(平时实在没有时间听现场,只能听录音了)呵呵,有时都会被自己的努力感动,那是我整个大学时代最接近学霸的一段时光了吧!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专业课。
英语你拉别人十分,你要付出多少努力?政治要想考上大家的分数分布大概都是60-75之间,但是专业课呢?就我们班9个最终确定被录取的专业课最高分250+,最低分200+,所以你看差距多大?所以成也专业课,败也专业课。
我是三四月份就报比邻了,所以就一直跟着比邻走的。
因为是本专业的,所以也有那么一点点基础,但是绝大部分知识都不精,不理解。
先上的是统计,看着被PASS的大段大段东西真开森啊。
因为张奶奶那本书上有一部分内容是考研不会考的,如果你报了比邻就跟着比邻走,妥妥的。
如果你没有报,那就好好看大纲解析(我没有看过,因为我用的是比邻讲义,不过我们班有用的说可以的)大纲上强调的就重点看。
好吧,我没有看过大纲解析就不瞎bb了,再说一个更有用但是比较麻烦的,就是看历年真题,从07到15,考过的都是重点。
今年的选择的知识点明年换个花样可能就是简答,这些事都是比邻带着我做的,自己做可能会浪费点时间,不过效果都差不多,总之你知道哪些是重点就行了。
统计是入门难,但是掌握了方法论就相对容易很多。
毕竟我们的首要任务就应对考研,有些知识点和公式不理解没有关系,会用即可,这样性价比才最高。
整本统计书我从前到后做上面的例题不下于10遍。
例题很重要,因为万变不离其中。
下面说说普心,它分值100,你说重不重要?普心还是建议以彭爷爷的书为主,因为有些选择题考的很细,大纲可能根本没有涉及。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每年都会有超纲题,但是超纲题大部分也是来自于书本啊。
我有个学霸同学,她的普心书看了20遍都有,上面标注的全是笔记,她专业课250多!是不是很吊?其实我的书看了两遍不到,后期就是背比邻发的高而基,所以我的基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如果你现在有时间,那么赶紧看书,回归课本,后期狂背时才放下书,专攻《高而基》。
在看普心的时候,里面有很多经典的实验,可以结合实验看,来加深理解。
对了,现在看普心时可千万别背,太累,性价比也低。
最重要的是理解,知道在说些什么。
然后是发展和教育。
这两门主要是背,如果你有时间那看看书也挺好的,如果你没有时间那就直接上高而基吧,足够了。
反正我们寝室四个考研的都是这样的(ps:自认为我们四个考的都挺好的:西南大学、深圳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最后是实验和测量,因为这两科都是大兵教的,上课不要太幽(dou)默(bi),所以这两科我是没有怎么看课本,就是跟着比邻看高而基做真题分析真题。
我不是高冷不想看,而是真没有时间,因为英语基础太差,所以被英语占用了很长时间。
不得不承认大兵的理科生思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是地地道道的文科女生)。
他就是想办法让你理解然后举一反三。
这两科是需要理解来记忆的,要不然很容易因为一时的记忆偏差而出错。
当然,背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各种量表,以及各种具体的实验等等。
不过这些要背的内容还是那句话留到后期背,前期你负责理解和熟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