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大厦酒店式公寓安全疏散设计张海峰,孔令元(天津市河北区消防支队,天津300250)摘要:从酒店式公寓的建筑特点和内部人员分布特点出发,对酒店式公寓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君临大厦酒店式公寓建筑构造的防火设计实例,分别对防火分区的设置、消防控制室的设置、灭火系统的选用、自动报警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的确定等进行了概述介绍,提出了酒店式公寓安全疏散的设计对策,为类似的高层酒店式公寓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酒店式公寓;火灾危险性;安全疏散随着我国旅游行业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酒店式公寓秉着“酒店式的服务,公寓式的管理”这一特性成为服务行业新兴的“宠儿”,伴随着这样一种全新的理念,酒店式公寓近几年来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
酒店式公寓在建筑防火设计中,既有酒店的特点,还有住宅的性质,现行的标准规范均未就此作出相关明确的规定。
笔者认为酒店式公寓应该按照实际的使用性质情况,在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基础上,还应有更严格的要求,笔者结合君临大厦酒店式公寓的设计实例,重点对酒店式公寓的安全疏散进行探讨。
1火灾危险性分析酒店式公寓(Serviced Apartment)与普通的居住建筑不同,全称酒店服务式公寓,最早起源于欧洲,它是以提供酒店式标准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为主题,集住宅、酒店、会所等功能于一体,概括地说,就是将星级酒店的高标准服务融入日常生活中,采取星级酒店式服务、公寓式管理,除了提供传统酒店的各项服务外,还向顾客提供家庭式的居住布局、家居式服务,使客人在享受酒店服务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家的感觉。
从近几年的火灾案例分析统计,酒店式公寓是典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导致火灾的因素很多,火灾风险高,一旦发生火灾,烟雾迅速蔓延,人员心理紧张,很容易引起混乱,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
所以,对酒店式公寓这一人员密集场所而言,安全疏散在防止重大伤亡事故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其防火设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人员密集,易造成重大伤亡。
房间布置紧凑,独立空间较多,居住人员多,用火用电火灾隐患大。
(2)使用的易燃物较多,增加了建筑物的火灾载荷。
由于酒店式公寓内大量的室内设施和陈设用具都是用木材、棉、麻、丝、纸制品等易燃物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加大了火灾危险性。
(3)防灭火设施配备不足。
由于现行规范还没有对酒店式公寓作出明确的要求,开发商往往为了节约投资成本,以住宅用途申报审批,在建设初期就不考虑或少考虑自动灭火设施的投入,常常因为不能及时扑救,导致小火酿成大灾的事实。
2酒店式公寓安全疏散设计实例君临大厦酒店式公寓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民族路及供人们休闲娱乐的海河广场,与153 m高的远洋大厦遥相呼应,北临博爱道,西临仿照法国亚历山大三世风格装饰的北安桥,南临海河,用地不是正南北走向,偏西约20 °,地块呈梯形,东宽西窄,南北长150 m,东西长90 m,西头宽38 m,西南面是约40 m宽的沿海河绿化带及滨江大道。
该酒店式公寓用地面积10340 m2,总建筑面积105727 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0727 m2,地上 85000 m 2。
主体建筑总高度229.85 m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共43层,裙房地下室三层,为汽车停车库,地上裙房为商业、酒店式公寓,主楼一层为商业,2~40层为酒店式公寓。
酒店式公寓楼内部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疏散指示系统及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应急疏散系统。
2.1 防火分区君临大厦酒店式公寓二层包括裙房和主楼两部分,划分为三个防火分区,裙房部分建筑面积987.32 m 2,主楼部分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993.3 m 2;三层~四十层为标准层,每层建筑面积1 996 m 2,每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993.3 m 2,防火分区划分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防火分区划分示意图2.2 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设在地下一层,采用耐火极限为8.00 h 的200 mm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为隔墙材料与其他部位隔开,满足规范不低于3.00 h 的要求,通向酒店式公寓的门为甲级防火门,另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3 灭火系统君临大厦酒店式公寓设计总消防用水量972 吨。
室外消火栓设置5 个,围绕公寓环状布置,从市政管道直接取水,设计水量30 l/s ;室内消火栓设计水量40 l/s ,自动喷淋设计水量30 l/s ,加密喷头保护卷帘设计水量15 l/s ,地下三层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储存全部室内消防用水,总用水量692 吨,大于室内的设计消防总用水量690 吨。
防火分区二993.3 m2防火分区三993.3 m2防火分区一987.32 m2防火分区一993.3 m2防火分区二993.3 m2室内消火栓系统分三个分区:一区为地下三层~九层,由地下泵房直接供水;二区为十层~二十五层,由地下泵房输水泵供水至九层中间水箱,再由九层内二区加压泵供为水;三区为二十六层~四十层,由九层输水泵供水至二十五层中间水箱,再由二十五层内三区加压泵供水;屋顶设置18 吨专用三区高位水箱,中间水箱分别兼做下一区的高位水箱,各高位水箱出水经稳压泵稳压,保证各区最不利点消火栓静压不小于0.15 MPa。
喷淋系统参照室内消火栓设计分三个分区,酒店式公寓为中危险Ⅰ级,喷水强度 6.0 l/mi n﹒m2,作用面积160 m2,三个分区分别在地下一层、九层、二十五层设置报警阀室,建筑内办公室、走道、前室等处设置喷淋,喷头采用公称动作温度68 ℃玻璃喷头,各层及各防火分区均设置水流指示器。
变配电用房及电子设备用房采用CO2灭火系统保护,各房间内均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变配电用房物质系数为1.20 ,设计浓度为40 %,电子设备用房物质系数为1.50 ,设计浓度为47 %,钢瓶间内储存高压CO2,按照最大用量一用一备储存。
灭火器在各层、各部位均设置,与消火栓放置在同一箱内,按照固体火灾,设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2.4 自动报警系统该工程设置控制中心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系统选用智能化总线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公共走道、前室、配电间、商业用房、公寓等采用烟感探测器,疏散通道设置手动报警器及对讲电话,消防水泵房、配电室、电梯机房、避难层等设置固定消防电话,消防控制室设置消防直拨电话;消防联动控制内容包含了消防泵、喷洒泵、防排烟风机、切非消防电源、消防电梯、客体迫降等。
2.5 防排烟系统君临大厦酒店式公寓二层~四十层排烟系统分为三个区,分别为二层~九层、十层~二十五层、二十六层~四十层,内走廊设机械排烟系统,每层排烟量按照60 m3/ m2.h确定,接至排烟竖井,每层排烟口为电动多叶排烟口,常闭,排烟管道接竖井处设280℃熔断排烟阀,排烟风机在九层、二十五层、顶层均有布置,排烟风机按照系统中最大防烟分区120 m3/ m2.h确定,将竖井内烟气排至室外。
机械加压系统的分区、加压风机的分布与排烟系统相同,风量按照30 m3/ m2.h确定。
楼梯间自垂百叶隔层设置,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电动多叶送风每层设置,当有火警信号时,加压风机启动,自垂百叶全部打开,电动多叶送风口打开着火层及其上下各一层,加压风机开启。
3安全疏散的设计对策分析酒店式公寓自身具有的特点,要给居住的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临时休息场所,就应该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消防安全有机结合,进行安全疏散设计。
3.1 安全出口设计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一个以上的直通地上的安全出口,设有两个直通室外的防火分区与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地下室大于50 m2的房间设有两个门;地上部分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建筑面积大于60 m2的房间设有两个门。
3.2 疏散走向设计为了提高酒店式公寓的疏散安全性,疏散走向的平面采用环形设置,简洁明了,即使慌乱中未按照疏散导向的指示行走,也可到达疏散安全出口。
3.3 疏散距离设计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均大于5 m,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均小于40 m,位于带形走道两侧和尽端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均小于20 m,房间内最近一点至房间门的直线距离均小于15m。
3.4 疏散宽度设计酒店式公寓二层裙楼面积为921 m2,经计算需要疏散的人数为254 人,疏散宽度为2.54 m,实际疏散宽度为2.80 m;二层~三十八层主楼标准层面积为3 608 m2,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为1 804 m2,经计算需要疏散的人数为316 人,疏散宽度为3.16 m,实际疏散宽度为4.60 m;三十九层~四十层主楼标准层面积为1 004 m2,经计算需要疏散的表1 疏散宽度汇总表3.5 疏散楼梯设计酒店式公寓二层裙楼设一部防烟楼梯,一部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靠外墙,可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楼梯间和前室的门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二层~四十层主楼标准层设置四部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面积大于10 m2,楼梯间和前室的门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处疏散外,无其他门窗洞口,也无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裙房有一部疏散楼梯通往屋顶,高层有四部疏散楼梯通往屋顶,通向屋顶的门向屋顶方向开启。
3.6 疏散电梯设计酒店式公寓高层主体设计两部消防疏散电梯,分别位于不同的防火分区,消防疏散电梯设有前室,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面积大于10 m2,前室的门为乙级防火门,消防疏散电梯前室在首层通向室外的通道小于30m,电梯的载重量为1 150 kg,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的其他电梯井、机房之间隔墙的耐火极限大于2.00h,电梯的运行速度为4.00 m/s,运行距离227.60 m,运行时间56.9 s。
4结束语现行的消防设计规范,在酒店式公寓的消防安全设计方面,还未能给出有针对性的明确规定。
因此,在酒店式公寓防火设计中,要充分地分析并结合其使用性质,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火技术措施,是确保酒店式公寓建筑消防安全的关键。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酒店式公寓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1]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 GB 50045-19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3] 任彤、骆志宏、叶一帆.对高层建筑内部疏散设计的几点体会[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6):408-410.作者简介:张海峰(1975-),男,天津市河北消防支队防火处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消防监督、建筑审核工作,天津市河北区革新道与重光路交口,30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