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C.研究运动员在3 000米长跑比赛中运动的快慢时,该运动员可看做质点D.欣赏芭蕾舞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时,可以把芭蕾舞表演者看做质点答案 C2.北京时间2012年2月25日凌晨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时刻和速度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而不是位置的变化,故选项A错误,B正确;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故选项C正确;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即速率,故选项D 正确. 答案 A3.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 s 很短,所以1 s 表示时刻B .第3 s 是指一个时刻C .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世界纪录,这里12秒88是指时间D .2012年2月2日5时16分,辽宁省营口市发生4.3级地震,这里的5时16分指时间解析 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没有长短之分,1 s 在时间轴上是一段,表示的是时间,所以A 选项错误;如图所示,第3 s 是1 s 的时间,是时间的概念,而第3 s 初和第3 s 末是时刻概念,所以B 选项错误;12秒88对应了110米,是“段”的概念,表示时间,所以C 选项正确;5时16分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指的是时刻,所以D 选项错误.答案 C4.图1-1-6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时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的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B .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C .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D .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解析 火箭点火升空瞬间速度很小,火箭得到高速气体的反冲力,加速度可以较大,A 正确,B 、D 错误;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故C 错误. 答案A图1-1-65.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1-1-7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A .“歼-10”战斗机B .地面上的房屋C .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 .“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解析 空中加油时两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以“歼-10”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照物,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本题选B. 答案 B6.(2012·山东基本能力,64)假如轨道车长度为22 cm ,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如图1-1-8所示,则轨道车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 ).图1-1-8A .0.20 cm/sB .2.0 cm/sC .22 cm/sD .220 cm/s解析 由题图可知,轨道车通过监测点用时1.0 s ,由v =xt 知,v =22 cm/s ,C 项正确. 答案 C 二、多项选择题7.关于运动项目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有( ).A .花样滑冰赛中的申雪、赵宏博可以视为质点B .冬奥会冰壶比赛中的冰壶不能视为质点图1-1-7C .女子3 000 m 短道速滑接力赛中中国队夺金的平均速率最大D .王濛在500 m 短道速滑过程中路程和位移在数值上是相等的解析 花样滑冰赛中运动员是通过展现自己的英姿与优美舞曲的有机结合而得分的,运动员不能看做质点;同样,冰壶运动主要是研究冰壶的运动特性,冰壶在冰道上滑行时也不能视为质点,故A 错,B 对;短道速滑时的冰道是一个弯道,运动员的路程应大于位移的大小;接力赛中各队的路程一样长,率先通过终点的团队,耗时最短,平均速率最大,故选项C 正确. 答案 BC8.在劳德代尔堡举行的国际泳联美国跳水大奖赛中,火亮力压邱波首次问鼎男单10米台.在火亮进行10 m 跳台比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研究火亮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的火亮视为质点B .火亮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加速上升C .火亮在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D .火亮在前一半位移内的时间大于后一半位移内的时间解析 因技术动作中有不能忽略的翻转等动作,对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可知不能将火亮看成质点,A 错;由相对运动(参考系选择不同)可知B 对;将火亮的跳水运动理想化,可看成是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 -=v 0+v 2及x =v -t 知C 错、D 对. 答案 BD9.(单选)(2011·安徽卷,1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B.Δx (t 1-t 2)t 1t 2(t 1+t 2)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得v -1=Δx t 1,v -2=Δx t 2,又v -2=v -1+a ·t 1+t 22,得a =2Δx (t 1-t 2)t 1t 2(t 1+t 2),所以A正确,B 、C 、D 错误. 答案 A10.(单选)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 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关系为v =6t 2(m/s).该质点在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12 m/s ,39 m/sB .8 m/s ,38 m/sC .12 m/s ,19.5 m/sD .8 m/s ,12 m/s解析 平均速度v -=ΔxΔt,t =0时,x 0=5 m ;t =2 s 时,x 2=21 m ;t =3 s 时,x 3=59 m.故v -1=x 2-x 02=8 m/s ,v -2=x 3-x 21=38 m/s. 答案 B11.(单选)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 2=20 km/h 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 ,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内速度的大小是( ).A .25 km/hB .34 km/hC .35 km/hD .38 km/h解析 设全程的路程为x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汽车行驶全程和后13的路程所用时间分别为t =x v ,t 2=x 2v 2=13xv 2.则行驶前23路程所用时间为t 1=t -t 2=x v -13x v 2=x 28-13x 20=2x105所以v 1=x 1t 1=23x 2x 105=35 km/h ,选项C 正确.答案 C12.(单选)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 ,则物体在1 s 内一定运动了3 mB .物体在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任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D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 m/s ,则物体在任1 s 内的路程一定是3 m 解析 要注意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均与时间有关.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本题中物体在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在这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由于时间不确定,所以任1 s 内的位移不一定是3 m .同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 m/s ,则任1 s 内的路程也不一定是3 m. 答案 B13.(多选)(2013·杭州二测)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B .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 sC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75 m/s 2D.若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 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者不能安全停车解析由题意知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t=xv=7.515s=0.5 s,A选项正确,酒后反应时间t′=xv=1515s=1 s,Δt=t′-t=0.5 s,B选项正确;由运动学公式可得v2=2a(x制-x思),a=7.5 m/s2,C选项错误;由题意可得,当酒后以25 m/s的速度行驶时,制动距离为66.7 m>60 m,不能安全停车,D选项正确.答案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