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学习辅导 完整版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 学习辅导 完整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学习辅导完整版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1、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二者缺一不可。

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

2、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具体影响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产品价格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替代品的价格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互补品的价格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

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

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三)需求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DQ第二节、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1、供给: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3、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1)产品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2)生产成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3)生产技术。

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4)预期。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

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二)、供给曲线1、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

一般来说,市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市场价格越低,供给量减少。

2、供给曲线:表示供给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第三节、均衡价格(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含义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

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影响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结果是市场短缺。

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后果出现严重排队现象。

当政府监管不利时,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如果管理不当,会出现走后门现象;生产者变相涨价。

如果没有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措施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第四节、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的相对变化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价格和需求量是呈反方向变化的,因此E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取其绝对值。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点弹性和弧弹性类型含义适用点弹性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弧弹性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弧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化量对价格的相对变动量的比值。

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大的场合。

3.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即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具体影响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格弹性大。

通常的规律是,商品限制越狭窄,则越有弹性。

商品的重要性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用途的多少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时间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时间越长,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5.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1)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2)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3)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二)、需求交叉弹性1.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Eij=价格的相对变化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i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类型(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

(三)需求收入弹性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和公式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的变动和引起这一变动的消费者收入之比,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yQ Q y y y Q Q E y 2、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1y E ,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1y E ,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1y E ,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0yE ,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0y E ,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

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

(1)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称为“必需品”。

(2)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三、供给价格弹性1.供给价格弹性的定义和公式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即: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价格的相对变动供给量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和供给量是呈同方向变化的,因此E s 为正值。

2.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1)E s >1,供给富有弹性(2)E s <1,供给缺乏弹性(3)E s =1,供给单位弹性(4)E s =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5)E s =∞,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相反,在较长的时间内,供给弹性一般比较大。

(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

产品的资金有机构成低,短期供给弹性较大,而长期供给弹性则小一些。

产品的资金有机构成高,短期供给弹性较小,而长期供给弹性则大。

(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对于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0,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往往需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效用理论1.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2.效用的定义效用是指商品或服务满足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主要区别:效用是否可以加总(1)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2)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3)二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

4.边际效用理论---基于基数效用论(1)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总和。

假设某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总效用为TU,则总效用函数是:TU=)(Q f 一般来说,总效用取决于消费数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消费量越大,则总效用就越大。

(2)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MU=QTU【注】①从数学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

②“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即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时,边际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负数。

(二)无差异曲线----基于序数效用论1、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含义完备性如果只有A 和B 两种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也只能作出下面三种判断中的一种:①对A的偏好大于B;②对B的偏好大于A;③对两者偏好无差异注:完备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

可传递性假定有A、B、C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又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必定大于对C的偏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