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
——1200560122 于跃
一.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融基础知识与前言进展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生物学科学知识,促进我们不断提高对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进展及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加深对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理解,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激情,促进学科交叉,帮助我们提高科技素养、促进知识迁移,主动适应职业需求变化,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有关于细胞癌变的知识。
细胞的癌变是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接触化学物质,或感染某些病毒就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外因和内因。
目前导致细胞癌变的外因主要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化学致癌因子则有数千种之多,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砷化物等,有机化合物如联苯胺、黄曲霉素等;病毒致癌因子也称生物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他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算序列。
他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
致癌的内因,一些科学家已经证明人和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原癌基因,正常处于抑制状态。
原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就有可能发生癌变。
细胞有癌变的可能性,那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预防,从而减少这种可能性。
癌症的预防:癌症的预防措施主要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1、加强防癌健康教育,对人们特别是癌症的高危人群,应提高他们对癌症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应要求他们加强身心修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日常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不偏食不反复吃相同的食物和药物;不吸烟不酗酒,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过咸过热和烧焦的食物,不吃发霉的食物;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注意身体锻炼等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癌能力。
2、合理使用医药用品,切勿滥用药物及放射线,尤其是妊娠期妇女的诊断性照射,以防上白血病、骨肉瘤、皮肤癌等的发生。
3、消除职业致癌因素,加强对已经确认可以引起肿瘤的物质的检测、控制与消除,以预防职业性肿瘤的发生。
4、加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食品卫生,减和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癌因素。
二级预防
1、无症状人群的监测,乳腺癌的监测:对30岁以上妇女应推行乳房自我检查,40岁以上妇女应每年做1次临床检查,5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进行临床及必要时的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30岁以上初孕岁以前月经初潮,50岁以后绝经、肥胖症、高脂膳食者,有卵巢病史及子宫内膜炎病史者,筛查时,应特别注意;
2、宫颈癌的监测。
一切有性生活的妇女均有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应从有性生活开始每2-3年进行1次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3、结肠、直肠癌的监测。
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1次直肠指检,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家族肿瘤史、家庭息肉史、息肉溃疡史及结肠直肠癌史者,应每年进行1次大便隐血试验;每隔3-5年做1次真肠镜检查。
4、有症状人群的监测。
由于人体所患的恶性肿瘤约75%以上发生在身体易于查出和易于发现的部位,重视常见恶生肿瘤的癌症信号及时主动去医院检查,有利于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目前人类对于癌症通常有几种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通常包括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探查性手术
(2)自然疗法
(3)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放射线有X线治疗和r线治疗两种。
(4)化学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有四种方式,晚期或播散性肿瘤的全身化疗、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特殊途径化疗。
三.生命伦理学就是对生命问题的道德哲学解释,是根据道德价值和原则对生命科学技术和卫生保健政策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它是涉及到有关人和其他生命体生存状态和生命终极问题的学科群。
生命伦理学包括理论生命伦理学和应用生命伦理学两部分。
自上世纪中期人类历史性地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以来,生命科学便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人类越来越多的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生命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医学等领域,对于人类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预防治疗疾病,减轻痛苦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但是正如其他科学技术成果一样,生命科学技术成果也具有内在的伦理价值,并带来众多的伦理难题。
如基因治疗所带来的伦理疑虑,辅助生殖技术所引起的伦理争论,克隆技术所引起的伦理争论等等。
生命科学技术探讨的是操作上的“可能”,其目的在于追求“真”;而生命伦理探讨的是行为上的“应当”,其目的在于确保“善”。
生物技术只能解答如何来做,采取何种手段来实施,但却无法保证此种手段在伦理价值上便是善的,得到的结果也是伦理上追求的。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是风险社会来临的某种程度上的彰显,而生物技术所陷入的伦理困境也正是所有科学技术的伦理困境。
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生物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人们无法对其作出相应的价值评价,而传统的生命伦理观则表现的尤为滞后;二是具有普世意义的生命伦理学观念难以引申出具体的行为准则,加上文化接受程度的差异而缺乏操作性;三是以普世价值原则为基础的全球性规则和约定无法有效的遵行,这直接使得生命科学技术在全球引发伦理困境的背景下仍然能够在某一国取得飞速发展。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无论重技术还是重伦理都不能真正解决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冲突。
唯有找到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契合点才能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四.基因工程又称作DNA体外重组技术。
基因工程是在DNA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
基因工程已经深入到细胞水平,现在科学家可以用基因技术来改造生物的本性,这样就大大的扩大了育种的范围,打破了物种之间的杂交障碍。
当今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引起了全人类的重视。
基因工程的影响方面很多,医疗领域、农业、社会科学、环境保护等等。
对于克隆人的研究,我认为这克隆人有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克隆人技术难度大,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很难,即使将来有那么几个克隆人来到世界上,也不见得会威
胁到人类的生存。
其次,人们对事物的接受也有一个过程,人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可以改变的,现在接受不了的东西,将来不见得不能接受。
再次,科技的发展有自身的内在规律,细胞计数的发展是挡不住的。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克隆技术是一项十分有用的技术。
即使对克隆人持反对意见的人也不敢断言人类社会根本不需要搞克隆人。
克隆人的研究会对解决发育生物学中某些理论问题提供契机,也可能会提供对人类很有用的技术。
对于克隆人不要总想着伦理、法律和道德,这些极易束缚科学家的手脚和创造力。
五.氮的固定是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氮的固定方法分为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自然固氮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所以人们进行人工固氮,通过合成氨实现固定氮。
六.通过这一段时间对生命科学导论的学习,让我对生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从前只是通过初中、高中的生物课对此方面有些了解,现在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这段时间的课程,引起了我对生物学的兴趣,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和对生物学的探索,我了解到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懂得了细胞与细胞工程的神秘,知晓了基因与基因工程的作用,端正了对转基因产品的看法,理解了遗传病的根源,知道了信息传递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理解了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的传递。
我深刻的认识了癌症这种可怕的疾病,接触了对人禽流感的种种疑惑,提高了自己的预防意识,深化了对微生物的认识,了解到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再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接触到了纳米科学,看到了纳米在生物及医学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真正理解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因素及危害,体会到了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后,人类自食恶果的无奈。
生命科学导论所讲的细胞、动植物、细菌病毒、遗传、生态环境、生物制药、基因工程、蛋白质等知识,还加深了我对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与资源问题、克隆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前景以及安全性等问题的认识,加强了我对生命科学基本概念和内在联系与规律的了解。
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在这门课程中所学到的东西对我今后都会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