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新理念新要求

新课标新理念新要求


课程性质

新课标——历史学是揭示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 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并与自然科学 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 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寻历史的 真相,正确地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顺应历史 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 历史学与历史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学校的历史课程承担着重要的 历史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 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 程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反映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重大历史事件、人 物和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趋势,引导 学生对历史发展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进 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使学生 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 基础。
课程性质

旧课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 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 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 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 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 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 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前言——课标修订的背景、任务、过程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性质、基本理念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 标 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 课程内容——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选修Ⅱ课程 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水平、说明 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 命题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 程的建议 附录——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新课标
新理念
新要求
——对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一点认识
李长敏
2003版本高中历史课标
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 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实施建议——教学建பைடு நூலக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 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2017版本高中历史课标
基本理念

新课标——1.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 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学生通过历史教育得到全面、持续发展, 是历史课程所坚持的价值追求。 2.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 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到对历史的叙 述和评判中,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对历史与现实 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 识、公民意识,以及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 3.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 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要使学生能发展历史思维,拓宽历史视野, 增强历史洞察力,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中国与世界。历 史课程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和探究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
何谓“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 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 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 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 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 • •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 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 要包括: 唯物史观——核心理论 构成一 时空观念——核心思维 个相互 史料实证——核心方法 联系的 历史解释——核心能力 整体 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
基本理念

旧课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 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 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 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 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 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 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 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 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 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 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 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 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 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