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近代中日关系的看法

对近代中日关系的看法

对近代中日关系的看法
中国和日本,就像是一对冤家,两者间的战争从未消停过。

大多数中国人对日本人,总会带着一种仇恨,特别是老前辈们情感更强烈。

因为他们曾经历过或目睹过日本带来的创伤,国耻家仇。

中国和日本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渊源?首先在地理位置上两者的联系就不一般了。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属于亚洲,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延伸。

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和日本非常的近。

中国是亚洲大国,海岸线绵长,而日本就在我们海的对面,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的,怎么中国和日本就“互掐”上了呢?
我们从历史书上可以了解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大国,其威力可以影响到周边小国,顺便带动小国的发展,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这种威力大不如前。

闭关锁国,朝廷腐败,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这一系列的举措使中国与世界大大脱节了,世界各国在学习新文明,而中国却在落后。

与此同时,日本正在努力的前进,特别是明治维新让日本强有力的崛起。

然后一个不合常理的局面出现了,小日本居然来挑衅大中国!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

我历史不好,但我清楚的记得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日本出动联合舰队,进攻我们的海防,北洋舰队受命前行,抵抗日本海军的进攻。

当时的情况危急,丁汝昌、邓世昌等人危急领命,对付有组织有目的的日本舰队,两军交战过程艰辛,本来清政府明明有赢的希望的,怎么就会输给小日本了呢?
这一年注定是历史性的一年。

中国资源比日本丰富的多,人多、地多、资源多,除了北洋舰队,在南海地区还停靠着一些军舰,但是在甲午战争中,日本几乎出动了全岛的军舰,而清政府却让自己的军舰停在南方晒太阳,很明显,清政府一点抵抗的积极性都没有。

还有就是在战争中,清政府居然出动渔船,渔船不是打渔用的吗?怎么能抵抗日本的现代化军舰呢?想想就觉得可笑。

再看看武器方面,我们军舰在炮弹流弹用完之后,居然无弹可打,有那么几颗打出去还是个空炮弹,就算击中了敌方不爆炸也是无用功。

从这一系列地方就可以看出,清政府的备战不足,无力抵抗外来侵略,就算是小国也不行。

之后,战败的清政府就和战胜的小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后来日本以退归占领的辽东半岛为由,又索取了三千万两白银的赎还费;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将产品销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这真的是丧权辱国!任何一个中国人看到这些都会觉得牙痒痒,因为实在是太可恨了。

这时的中国在小日本面前是一个失败者,毫无抵抗力,任其宰割。

中日两国的关系跌入低谷,民族矛盾正在不断激化,但凡有血性的中国人,对于清政府的卑躬屈漆无不愤慨,也无能为力。

而日本在中国赚了个大便宜,恐怕做梦都会笑了,但他的野心远不止这些,这只是日本进军中国的一步,直到把中国变成他的殖民地,称霸亚洲!中国面临的灾难还在后面。

在内忧外患的强压之下,腐朽的清政府终于垮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上任后的孙中山,曾在《对外宣言书》提出过:革命前清政府与各国“‘缔结的条约”、“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的赔款”、“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均认为有效”,“亦照日尊重之”,并“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这让人觉得很奇怪!一个新国家的成立,最该做的就是应该扫除前朝留下的痕迹,更何况是不平等条约。

这样的通告一发出,也算是承认了日本的《马关条约》,始终没有解开中日之间的不平等的关系,反而像自愿退了一等。

当时的民国,如同一个新生婴儿,希望得到列强的肯定,可列强们不买账,只想扶持袁世凯,让中国再次变成傀儡。

这当然也是日本想要看到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远东地区,这时候的日本就有机可乘了,对中国虎视眈眈。

面对着海峡对面的巨大领土,日本侵略的野心迅速膨胀,先是强迫中国签订相当于亡国的“二十一条”,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投向协约国,向德国宣战,反手夺得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益,并乘机出兵占领青岛。

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的一方,却被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来德国的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

而中国的主权在哪里?在列强手里?中国人民悲愤不已,对日本的憎恨愈演愈烈,以至于后来爆发的“五四运动”,中日矛盾不可调和。

再后来,我们看看日本到底还做了什么令人发指的事。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顾正红,打伤十余人,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干的,悍然对附近的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1932年3月9日日本制造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

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

1935年10月-12月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炮攻宛平城和进攻城外的卢沟桥,挑起卢沟桥事变。

即"七·七"事变。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在南京进行大屠杀,被杀害者达三十万人之多。

可以说,日本在中国欠下的债,几世纪都还不完。

我从小都是在奶奶和太奶奶的故事中长大,特别是太奶奶,九十九高龄了,她是亲身经历过日本扫荡的,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

所以她的故事,我是绝对相信的,因为没有哪个人会把自己说的那么悲惨,也没有人会喜欢冤枉别人,仇恨的种子就是这样埋在老人的心中。

每个故事里都不得不提到毛主席,不得不提到共产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对于日本的侵略,中国有了“新武器”。

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抗日联军······这一系列的队伍的出现,表明了中国全民抗日的决心,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自发的,每一个中国人民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就是把日本赶出中国,收回中国主权,解放全中国!这时候,中国人民需要一个凝聚力,一种爆发力。

而这恰恰是被日本侵略的暴行激发的。

说实在的,只有在日本如此放肆的时候,国共两党才意识到应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也就是说,是日本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

紧张的国内民族矛盾得以调节,与此同时,中日之间的矛盾达到白日化的程度。

经过艰苦的八年抗战,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消耗,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1945年9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

中国人民终于把小日本赶出中国了!中国人民终于雪洗国耻了!我可以感受到,当时的老百姓心情是多么舒畅。

没有任何一种感觉比翻身更爽了。

近代的中日关系,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戏里的人演的很辛苦,看戏的人感觉到唏嘘。

如此相近的两个国家,却不能好好相处,这就是可悲的地方。

中国从被欺凌到反抗再到崛起,日本从侵略到困顿再到失败。

两国之间的战争,是对几千年来友好邦交历史的否定,就像是一面镜子,摔坏了就永远有裂缝,而这些裂缝是存在两国人民心间的。

日本对中国的所作所为,中国人民几辈子都忘不了。

所以,要问我对近代中日关系的看法,我只能说——悲愤!热血!仇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