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教案
教材解读:
《论教养》是一篇议论文。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深入浅出,富有现实意义。
作者不泛泛而谈,而是从对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
文章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本文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也值得师生共同探究。
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较好的范文。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本文中精辟的论断和格言式的语句,理清文章思路,辨析并学习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
的生字读音和生词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论述有关一个人的修养品德方面的议论文。
教读此文,教师采用了由浅入深,由文本到体验的思路进行。
首先是组织学生梳理文本的论证思路,让学生在理解本文观点的同时,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谈谈对“有教养”和“无教养”的认知。
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谈体会感受。
这样学生的认识就深刻起来,而且形象生动得多了。
按照教学设计,这篇文章最大的价值应为它的教育意义,但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品味时,注重了它的论证思路、方法,对于
它的思想教育价值挖掘较少。
学生在品读时,也没有真正深入到文本的最深处。
这也是教师在今后组织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