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篮悬浇施工工艺一、概述本桥连续刚构悬浇中,各节段施工均为重复作业,其标准循环基本相同,其步骤是:上节段砼养生→纵向力筋张拉→脱内模→走道梁接长紧固→脱底、侧模→主桁、外模、底模同步走行→后锚固安装→底模平台调整→外模安装→底板、腹板钢筋、预应力筋安装→内模安装→顶板钢筋、预应力筋及预埋件安装→后吊带预紧、前吊挂预抬并测量定位→砼浇注→横、竖向力筋张拉,预应力孔道压浆为了明确挂篮的施工步骤,现将挂篮在每一节段的施工顺序从挂篮走行开始,至下一节段挂篮走行结束作为一个标准循环进行详细说明。
二、施工步骤及相关技术要求(一)、挂篮走行定位挂篮走行由于结构受力转换频繁,在施工中要注意各工况受力条件检查。
由于本桥0#块长度为12m,满足两个悬臂端两只挂篮对正桥轴线(常位)拼装,故挂篮均按常位拼装及走行。
1、挂篮走行工序必须具备的条件挂篮在0号块上完成拼装,直接在挂篮上进行1号施工,以后各悬臂节段在施工前必须将挂篮前移一个节长。
挂篮前移之前必须检查并满足以下条件:1.1、砼的强度条件:达到90%设计强度且混凝土龄期不少于5天。
1.2、箱梁的预应力状态:完成了上节段的纵向预应力张拉。
1.3、挂篮受力状态:挂篮为脱模后钩状态,即挂篮模板与箱梁节段砼间为非接触状态,底模、外模、内模前端吊挂于前吊带(传至前上横梁),后吊挂吊挂于梁体(传至滑梁、由滑梁吊挂(精轧螺纹钢)传至上一节段梁端)。
而主桁架由前滑板支撑,尾端由后钩板反钩平衡。
2、挂篮走行方法与步骤2.1、对上一节段砼进行养护,使砼强度达到90%的设计强度(以试验室出具的随养试件试压报告为准)。
2.2、对箱梁在该节段上的纵向预应力锚固束对称张拉。
2.3、拆除内模支撑及内外模间的拉杆。
2.4、将挂篮内外滑梁的滑锚按设计图要求前移至已浇注节段尾部预留孔处安装好。
2.5、再用千斤顶,将前后吊带稍微顶起,拨出底模平台前后吊带垫梁上的销轴,分别将底模、挂篮内外模平台下放至与节段砼脱空。
2.6、继续下放至内外滑梁后吊带由滑锚承受。
然后将内外滑梁后吊带解除并提出梁面。
并检查滑锚吊带垫梁与销轴受力情况要良好。
此时四根滑梁(内外导梁)的受力状态应为:前端由前吊带吊挂于前上横梁上,尾端由后滑锚吊挂于已浇注的节段预留孔处。
2.7、安装挂篮底模平台后临时吊挂系统,方法是采用两台10t倒链挂于滑梁上,将底模平台左右线方向后端提起,使挂篮的底模平台后吊带不受力,并将其解除。
2.8、在纵向接长的滑道端头,安装走行顶座,牵引钢铰线,牵引千斤顶。
2.9、对接长的滑道涂黄油润滑。
并由测量人员在梁面做好挂篮定位标记和控制点。
2.10、做好挂篮走行前的其它准备与检查工作。
主要检查后钩板受力情况,滑道与预埋螺栓的连接情况,挂篮模板与箱梁砼的脱空情况。
各吊带的受力情况。
2.11、解除挂篮后锚固。
2.12、开启油泵,用千斤顶拉动钢铰线,使挂篮主桁架、内外滑梁向前走行。
在走行过程中,要确保左右线主桁同步,避免挂篮主桁架及底模平台受扭。
2.13、挂篮到位前,加强监测,到位后对挂篮底、侧模在里程与左右线方向进行初定位。
2.14、恢复挂篮底模平台后吊带、内外滑梁后吊带,并安装好垫梁、千斤顶及扁担梁。
2.15、左右线同步、前后吊带同步将挂篮底模平台、内外滑梁向上提升至底模平台与已浇节段砼面中离20~30mm时止,对底模、外模进行精定位。
顺桥向偏差控制在±10㎜以内;横桥向偏差控制在±5㎜以内;两主桁相对偏差控制在±5㎜以内。
注意每个节段误差不得累积,以确保梁体中线顺直。
3、挂篮前移注意事项:1)两只挂篮走行时必须对称同步进行,以保持梁体平衡;2)挂篮走行速度不宜过快,滑移速度不大小10m/h,单只挂篮两片主梁之间要保持同步走行,挂篮走道上应有刻度,便于观察和调整;3)挂篮走行时必须由专人指挥,统一信号;4)挂篮走行接近梁端1m时要减速,且必须在挂篮前端要有限位装臵,在挂篮后端要有保险溜绳;5)在拆除挂篮后锚固之前,要有专人检查锚固体系,确保其可靠的转移至挂篮走道梁上;6)挂篮不得在大风天气走行,如遇六级以上大风,挂篮要停止走行,并就近将后锚固设施装上;7)挂篮走行中,测量人员应跟踪观测,随时调整挂篮走行时的中线误差;8)挂篮走行时要安排人员观察挂篮,不得与梁体上任何部位挤挂。
9)挂篮走行前挂篮走道上应涂抹黄油,便于挂篮走行。
10)在挂篮走行过程中,滑梁与走行吊环由作业队自设3至5t倒链辅助走行,以防止走行吊环吊杆受弯破坏。
(二)、模板安装挂篮的整个底模与外模系统均采用钢模,施工时只需进行保养和准确定位。
挂篮内模采用组合钢模与木模相结合的模板体系,吊挂于内滑梁上,局部可用方木与钢管脚手架支撑。
2.1、模板加工制造与验收要求(1)模板及支架制造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制造完毕应进行整体组装并编号,经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暂时不用的模板、支架应妥善保管,以防锈蚀和木模开裂变形。
(2)模板制造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表4-2:模板制造安装的允许偏差(3)模板安装前应涂刷脱模剂,底模、外侧模之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易粘在混凝土表面使其变色的油料。
2.2、模板的拼装(1)挂篮外侧模、挂篮底模按设计要求,在挂篮走行到位后即对模板表面进行清理,保养并擦脱模剂。
(2)挂篮的内模则在底模平台就位后,底板钢筋安装完毕后进行。
(3)在底板钢筋内放入支撑马凳,以马凳为支撑,在其上依次拼装内箱底模,侧模,顶板及其支撑。
(4)、内模与外模之间要求设对拉筋,间距尺寸严格按照挂篮施工设计图纸执行。
拉杆孔要求采用硬塑料管制孔,拉杆取出后要求预留孔整齐划一,可保留作为内箱通气孔。
保证箱内外砼温度在气温变化时接近一致。
(5)、挂篮内箱模板的顶板可以利用内滑梁吊挂于内滑梁上。
便于顶板整体滑移,确保施工快捷。
(6)内外模与旧有砼接缝面均应在模板上贴5mm厚的双面胶以防止砼漏浆。
(三)、挂篮标高及吊杆预拉力调整在砼浇注前,要求对挂篮的标高及吊杆预拉力进行调整,确保浇注后梁体标高与设计一致,同时新旧砼面接缝无错台,具体如下:挂篮底模平台前端标高:监控指令给定设计标高值+挂篮弹性变形预抬值在砼浇注前,对挂篮后吊带,要按设计吊带拉力预紧,防止砼在浇注过程中的新老砼错台或接缝处漏浆。
(四)、普通钢筋制安梁段普通钢筋采用Ⅱ级钢筋。
进场钢筋要达到《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1)》的各项规定。
主梁钢筋在后场车间加工,再倒运到现场安装。
1、普通钢筋加工制造普通钢筋加工前要搞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工作。
对在工地放臵时间过长而生锈的钢筋要进行除锈。
钢筋在现场堆放和吊装要规范,防止弯折变形。
对变形的钢筋要调直后再使用。
普通钢筋严格按施工设计图下料及加工。
钢筋加工后要分类存放,挂牌标识,以便安装和运输。
2、普通钢筋的安装主梁钢筋密,钢筋绑扎应控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要匀称,均匀。
钢筋安装时严格按照两阶段施工设计图施工。
施工中,钢筋预先加工成型后再现场散绑,绑扎顺序是:先底板、再腹板,后顶板,最后进行泄水孔、栏杆等预埋钢筋安装。
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应设臵不低于梁体砼强度的砂浆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排列整齐。
为保证钢筋位臵在施工中不发生变形,在底板、顶板处应设臵架立钢筋骨架,架立钢筋下也须抄垫垫块,不得露筋。
主筋接头采用搭接,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超过25%,搭接长度不小于35d。
采用焊接时,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超过50%,搭接长度不小于10d。
钢筋安装时,如位臵与预应力筋位臵之间有妨碍,应优先确保纵向预应力筋,其次是横向、竖向。
(五)、预应力管道及预应力筋安装1、预应力筋及预应下料预应力钢钢铰线两端按预留张拉长度800㎜考虑,根据施工中张拉设备情况再进行调整,且在施工中要考虑穿束时预留与牵引束的连接长度。
预应力粗钢筋按设计长度及订货长度现场严格对号使用,其中竖向预应力筋要求整根通长加工,不得用连接器接长。
预应力筋下料必须使用砂轮切割机下料,严禁采用电焊和气割。
预应力钢筋的下料必须由作业队出具下料单,经现场分管技术负责人签字方可下料。
作业人员应来格按预应力下料通知单尺寸和数量下料。
预应力下料时现场操作人员一定要仔细放线并有专人进行认真的复核。
预应力下料必须填写下料日志,在工程日志中应对预应力下料时间,人员、长度和数量、下料方法及批次编号作详细的记录。
2、预应力管道的安装预应力筋安装时要根据钢筋安装顺序穿插进行分次安装,在底板底层钢筋安装后安装底板纵向预应力筋,在腹板箍筋安装同时装入竖向预应力筋,在顶板底层钢筋安装完安装横向和顶板纵向预应力筋。
因各节段设计各不相同,安装时请根据节段的设计图纸认真核对孔道数量、位臵、锚固束数量,并确保端模预留孔正确。
预应力管道在安装前用砂轮切割机下料,下料长度要按设计管道长度下料,对于纵向波纹管应穿过端模,以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漏浆。
接头处的波纹管端头不得内卷,以免影响穿束,波纹管的接头采用大一号管径套接,每端旋入长度宜为该直径的2.5倍。
接头时应保证接缝位于套管中间,然后用扎丝捆紧,其外用胶布缠严,防止露浆。
波纹管安装前,宜先将定位网焊好,再将波纹管从定位网方格内穿过,以避免后焊定位网时电焊灼伤波纹管。
如先装波纹管后焊定位网,应注意保护波纹管,并在混凝土浇注前的检查中对所有波纹管进行全面检查。
确保预应力管道密闭,防止施工中漏浆堵塞。
预应力施工中位臵优先原则是:首先保证纵向预应力,其次是顶板横向预应力,再次是竖向预应力,然后是普通钢筋。
3、预应力筋的安装因主梁为全预应力结构,预应力状态关系到全桥成桥后的受力和施工线型、施工受力,应作为施工中的重点。
施工时要严格保证管道位臵正确。
在预应力管道纵向每隔50㎝设一道定位钢筋网,并与主筋固定牢,防止混凝土浇注中预应力管道上浮。
预应力安装时,竖向、横向预应力筋在管道安装时即同时安装,纵向锚固束钢绞线在混凝土浇注前穿入。
(六)、混凝土施工1、混凝土配合比1号桥主梁混凝土为C60混凝土,2号桥主梁混凝土为C55混凝土。
其余箱梁混凝土为C50混凝土,其配合比由试验室按设计要求,通过实地试验选定,并根据季节、施工条件的变化可作相应的调整。
所需材料进场后需经检验合格方准使用,砂石料、水泥、外加剂等计量准确,其中砂石料误差≤2%,水泥、掺合料、外加剂投料误差≤1%。
1、所用水胶比(水与胶凝材料的重量比,后者包括水泥及混合材料的重量)控制在0.24~0.38的范围内。
2、水泥最大用量(包括代替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不宜大于500kg/m3。
掺用混合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必须经试验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确定。
3、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40%左右。
4、严格控制用水量,砂石中的含水量测定后从用水量中扣除。
2、混凝土灌注(1)每次灌注前,现场技术负责人及作业队人员应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好下列准备工作:○1提前下发开盘通知单,以便搅拌站尽早取得配合比的通知单,并检查砂、石、水泥,减水剂质量及数量是否能满足施工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