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申报高级教师材料)
铜陵市枞阳县白湖初级中学汪梅松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自从进入初中工作以来,就一直担任物理的教学工作,并且每年都承担着毕业班的物理教学工作。
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埋头于平凡的工作岗位,精心于农村学校的物理教学工作。
在这个普通的岗位上,我既有收获成功的喜悦,也有面对困境的无奈;我既潜心于日常工作,也常常静心沉思: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学物理呢?怎样让学生养成科
学探究的习惯,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探究呢?我与同事们进行探讨交流,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我主要是在“培养物理兴趣→加强两基训练→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反馈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反思自己教学过程”几个方面着力。
不仅想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合格学生。
下面我就将在这几个方面的具体做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培养物理兴趣,让学生爱上物理这门学科。
《论语》中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学习物理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爱上物理,爱学物理。
1.良好的开端往往是兴趣产生的所在。
在八年级《物理》上册开篇,无论是人教版的“科学之旅”,还是现在沪科粤教版的“希望你喜爱物理”,都有一个提高学生兴趣的入门篇章。
我每年接手新一届的八年级新生,很重视入门篇的教学,在入门篇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曾经有个叫钱王辛的男生,七年级升八年级的成绩一般般,很调皮。
在物理第一节课,入门篇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表演了一个“水托杯子”的“小魔术”,同学们被这个“小魔术”镇住了,惊奇不已。
***提出要到讲台上来看个明白,看个究竟,我同意了。
他看是看清楚了,可是仍不知究竟。
我趁机对大家说:“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那就要好好学物理,学好物理。
在物理学里,还有很多这样神奇的现象等待你们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呢!”我这时看到***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兴奋的光芒。
从此以后,
物理课上总能看到他专注的神情,他的物理成绩稳中有升,终于在班上名列前茅。
他找到了自信,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最终各科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就是这样通过一些易于操作和易于观察的小实验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开始就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感受物理的不平常,让他们对物理“一见钟情”并且“情定终身”。
2.每节课的兴趣导入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每天让学生在一个个新颖而奇妙的导入中进入物理的学习,让学生的关注度从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开始就高度集中在物理的探究中。
这样形成了习惯,学生在每堂物理课的学习中形成了心理定势,只要看见物理老师站在讲台上,就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了。
所以对于每节物理新授课都精心设计好导入的环节,或设置情境,或实验演示,或课件展示。
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我就先播放了一组小视频片断,一个人在泥地上打滑摔倒,一只狗在光滑的冰面上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在学生哈哈大笑的气氛中我提出问题,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在教学《平面镜成像》时我先播放“猴子捞月”动画片,然后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思考带着疑问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3.在课堂教学和学生交流过程中注意交流方式,让学生喜欢物理老师,从而能喜爱物理。
学生喜不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程,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我们要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语言和蔼可亲,无论成绩怎样,都不要放弃,要鼓励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增
加他们学习物理的动力。
让他们觉得这个物理老师“对我很不错”,“要是不认真学习对不起老师”,从而用心学习物理。
二、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训练。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什么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对于物理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我都提前认真钻研教材,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准备,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安排好应该拓展的内容,设计好针对的方法,打好学生的基本功。
每节课里,应该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概念,理解哪些原理、规律,熟记哪些公式、方法,做好哪些实验……同时我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他们的兴趣、习惯,估计好他们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把基本知识掌握扎实。
知识重要,但能力更重要,在物理学科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我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在入门篇的教学中,我就会带领学生首次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在后来的各次探究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知道怎样去探究。
在活动中,让学生会使用各种物理器材,知道怎样研究问题,发现规律。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动手。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怎样去解决……从而各项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提倡科学探究“日常化”,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
我一直就提倡科学探究的“日常化”,在2007年我写过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应做到“科学探究日常化”》的论文,还获得了枞阳县物
理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因为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的核心,但我们在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时不能为探究而探究,最终目标应该是培养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思想、养成探究习惯。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问题,多问个为什么,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并且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善于动手研究问题。
科学探究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四十五分钟,要做到科学探究的“日常化”,我们就应该将学生引向至广阔的课外空间,让课外成为学生开放的课堂,利用身边的小物品,利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因陋就简,进行各种小探究、小制作。
例如用生活中用过的简简单单的矿泉水瓶子就可以做很多探究,将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子,一个装满水,一个装半瓶水,分别正放和倒放到细砂或海绵上,就可以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将一只矿泉水瓶子装满水,分别在不同高度扎几个眼,观察水流的远近,就可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还可以用矿泉水瓶子来研究“大气压的存在”等实验。
要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得到历练,能力得以提升,我经常的做法是成立物理兴趣小组,以兴趣小组为依托,开辟第二课堂。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现行物理课本中在很多章节后都安排有不同的课外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可以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去帮助和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自然界中去观察、去探究、去调查、去发现……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条件,精心设计一些趣味实验让学生来完成。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四、反馈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做好个别辅导。
作业反馈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可以即时地反映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果。
但首先要做好作业题的选用工作,要注重质量,要做到少而精。
为此,我经常到书店里自己掏钱购买一些最新的中考类题型资料,上网搜索一些最新题型,精心挑选、提炼,对于每节每章的典型题例、易错题型、新颖习题,都进行归类整理,有的作为课后作业,有的当堂演练。
通过作业的反馈,可以即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有方向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同时我还将这些题型题例归类、归档。
除了作业反馈,章节的评估相当重要,让学生自己了解本章节学得怎样,调整学习方法,让老师了解本章教得怎样,调整教学措施。
所以我每章教学结束后,都会安排单元自测,以了解教学效果。
其中自测分析工作要认真做好,我让学生对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得与失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改进方案。
同时我自己也思考本单元教的得与失。
五、加强教学方面的反思、交流、学习,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要想提高教学成绩,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必须要不断思考自己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所以每节课的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反思自己的教学程序是否合理,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反思自己的教学重难点是否解决,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是否突出,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最优化……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前行。
光有反思还是不够的,我还要不断进行业务学习,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向身边的老师学,向前辈虚心请教,有疑必
问。
“走出去”,听同行的公开课、优质课。
看看别人是怎么上的,如果是我,我会怎么上,我有什么地方要向别人学习,有哪些方法是我没想到的,我以后可以借鉴的地方,取长补短。
每天坚持阅读教育类书刊,特别是物理教学类,从中吸取营养,关注教育改革动态,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上是我这些年来的一些做法,一些小经验,但我深知,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以饱满的热情,负责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