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检查井盖技术规范

城市道路检查井盖技术规范

城市道路检查井盖技术规范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DB31/T 324-2004前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城市道路上各类检查井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障检查井盖的安全并指导检查井盖的设计、生产、施工和养护,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参照CJ/T 121-2000《再生树脂复合材料检查井盖》、JC 889-2001《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和建设部行业标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送审稿)的部分条款。

增加了锁定功能、耐酸性、耐碱性、耐候性、耐磨性和序列号等内容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省长兴县李家巷铸造厂、杭州金盟道路设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文平、祝长康、王晓龙、商国平、吴初航、吴玉莲、陈予平、姜为众、蔡洁茵、徐长彪本标准于2004年8月首次发布。

城市道路检查井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为原材料,经机械成型工艺制成的城市道路检查井盖(以下简称“井盖”)的承载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机动车俩行驶或停放场所的检查井盖,也适用于人行道、广场、绿化带等行人通行的场所、场地的检查井盖。

本市公路等机动车俩行驶或停放场所的检查井盖,可参照本标准的相应条款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40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041 塑料压缩性能试验方法GB/T 1043 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 8810 硬质泡沫塑料吸水率试验方法GB/T 9341 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 12988 无机地面材料耐磨性试验方法GBJ 82-198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CECS 13:1989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检查井(人孔) manhole在地下管线设施中用于管线连接、检查、维护和安装设备的构筑物。

检查井盖 manhole cover and frame检查井口可开启的封闭物,由井座和井盖组成。

井座 manhole frame检查井盖中固定于检查井口的部分,用于安放井盖。

井盖 manhole cover检查井盖中未固定部分,表面应为平面。

其功能是封闭检查井口,需要时能够开启。

嵌入深度 inlaid depth井座支承面至井座顶面的高度。

如图1所示A值。

缝宽 width of aperture井座与井盖之间的间隙,如图1中的a值(a=a1+a2)井座支承面 supporting face of frame支承井盖的井座平面,其宽度如图1中的b值。

井盖接触面 interface of cover井盖与井座支承面接触的平面。

井盖公称直径 nominal diameter of cover井盖上沿外圆的直径,如图1中的z值。

井盖锥度 taper of cover井盖上下沿外圆形成的锥度,如图1中的e值。

试验荷载 testing load在测试检查井盖承载能力时规定施加的荷载。

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 High strength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用一定量乱向分布的钢纤维增强的以水泥为主要粘结料的混凝土(C60以上)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利用聚合物(塑料、橡胶等)和各种颗粒、纤维等填充增强材料,通过少量添加剂及一定工艺的生产出的材料。

图1 检查井盖尺寸示意图4承载等级井盖按其承载能力不同分为重型与轻型两个等级(见表1)表1 检查井盖承载能力分级5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一般要求井盖与井座间的缝宽应符合表2的要求,井盖上沿尺寸大于下沿尺寸,锥度为1:10~1:3。

表2 检查井盖缝宽尺寸井盖的嵌入深度应A不小于50mm。

井盖表面应有凸起的防滑花纹。

凸起高度应不小于3mm。

目测检查井盖与井座表面应压制平整,不得有裂纹,凹凸不平等影响井盖使用性能的缺陷。

用钢卷尺、钢直尺、直角尺检查井盖与井座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T 6414-1999的要求。

其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T 6414-1999中CT10的规定,并保证井盖与井座的互换性。

井盖接触面与井座支承面应保证接触平稳。

检查井盖的平整度用一米钢直尺测量,允许偏差2mm。

检查井盖的摩阻系数用摆设仪测定,摆值BPN应小于40。

检查井盖表面色泽应与所在城市道路统一和谐,并应保持一定的色牢度。

检查井盖应根据需要,安装相应的锁定装置,同时应保证专业检查人员检修时,检查井盖开启方便、灵活。

检查井盖宜采用柔性接触,橡胶避震圈与井盖底部或井座应连接牢固平整。

承载能力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的承载能力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的承载能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的承载能力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的承载能力井盖承载能力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见附录A。

主要性能指标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的主要性能指标a)按CECS 13:1989第八章的要求试验后,立方体抗压强度≥60MPa。

b)按CECS 13:1989第十章的要求试验后,弹性模量≥×104N/mm2。

c)按GBJ 82-1985第五章要求试验后,抗渗标号≥S。

6d)按GB/T 12988的要求试验后,磨坑长度≤23mm。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的主要性能指标a)按GB/T 9341的要求试验后,弯曲强度的平均值≥22MPa,单块最小值≥18MPa。

b)按 GB/T 1043的要求试验后,冲击强度的平均值≥104KJ/m2,单块最小值≥6×103KJ/m2。

c)按GB/T 1041的要求试验后,压缩强度的平均值≥25MPa,单块最小值≥20MPa。

d)按GB/T 1040的要求试验后,拉伸强度的平均值≥10MPa,单块最小值≥8MPa。

e)按GB/T 9341的要求试验后,弹性模量的平均值≥1000MPa,单块最小值≥600MPa。

f)按GB/T 8810的要求试验后,吸水率<1%。

g)将检查井盖的试件放在20%硫酸溶液中浸泡48h,表面无明显腐蚀,且检查井盖试件的质量损失<1%。

h)将检查井盖的试件放在20%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48h,表面无明显腐蚀,且检查井盖试件的质量损失<1%。

i)按附录B进行耐温性试验,检查井盖的强度相对变化率≤5%。

j)按附录C进行耐侯性试验,检查井盖的强度相对变化率≤5%。

k)按附录D进行抗疲劳性试验,检查井盖的强度相对变化率≤5%。

l)按附录GBJ 82-1985第三章的要求试验后,检查井盖的强度相对变化率≤15%。

m)按附录GB/T 12988的要求试验后,检查井盖的磨坑长度≤23mm。

n)抗高温变形试验方法应在150°C的高温下和常温条件下分别测试检查井盖的强度和变形,并进行比较,检查井盖的强度相对变化率≤5%,检查井盖的变形相对变化率≤1%。

6检验规则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的内容应根据生产单位的企业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进行。

型式检验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定型;b)正常生产满3年;c)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使用材料变更;d)出厂检验与上一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DB31/T 324-2004e)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检验要求;g)使用单位提出检验要求。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全部项目。

抽检频率和判定规则a)产品以同一规格、同一种类、同一原料在相似条件下生产的检查井盖构成批量。

一批为500只(套)检查井盖,不足500只(套)时也作为一批。

b)每一批量随机抽取10套检查井盖逐套检查(除承载能力和立方体抗压强度),如果有2套及以下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可视为合格。

有3套以上(含3套)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c)从上述合格的样品中抽取的10套检查井盖中,随机抽取3套进行承载能力和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如有1套不符合表3、表4要求,则再抽取2套重复本项试验,如仍有1套不符合要求,则该批检查井盖不合格。

型式检验不合格,应立即停止生产,采取措施后,须再次进行型式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投入生产。

总判定当产品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立方体抗压强度和承载能力均符合标准要求时,则判该批产品合格。

当立方体抗压强度、承载能力有一项不合格时,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当只有外观质量与尺寸偏差为不合格时,则允许修补,并对该批产品逐个检查,合格者为合格产品。

7标志、贮存和运输标志每套检查井盖的井盖上必须具有清楚且永久性的下列标志,示例见图2:——检查井盖专用符号标志;——承载等级标志(用“重”表示重型检查井盖,“轻”表示轻型检查井盖);——用中文标志制造厂名;——生产年份和序列号。

序列号编写为:××××(年份)-××××(序列号),从0001开始,每年轮换,不得重复。

图2 检查井盖标志示例检查合格的井盖应有合格标记。

贮存应按产品的分类与不同等级正气堆放。

贮存地应远离火源和热源,环境温度不宜高于60°C。

运输当采用叉车装卸时,产品底部应由托盘,层高不得高于10只(套)。

当采用人工装卸时,不允许从车上摔下。

运输时应采用平装方式。

DB31/T 324-2004附录 A(规范性附录)承载能力试验试验装置试验装置由机架、橡胶垫片、刚性垫块、加压装置、测力仪组成,如图A1。

1-观察孔;2-机架;3-配套井座;4-橡胶避震圈;5-井盖;6-橡胶垫块;7-刚性垫块;8-传感器;9-千斤顶;10-钢箍图A1 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A2 试验要求承载能力试验装置是由对井盖施加荷载的机架和加压泵等组成,能施加的荷载不小于500KN,其工作面尺寸必须大于检查井盖配套支座最大外援尺寸。

配套井座支承面应与井座接触面匹配,且平整。

橡胶垫片在刚性垫块与井盖之间,其平面尺寸应与刚性垫块相同,厚度为6~10mm,且有一定的弹性。

<,/SPAN> 刚性垫块为圆形钢板,其直径356mm,厚度等于或者大于4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