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
9
二、作用机理---组织疗法作用
激发人体免疫功能,有人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穴 位埋线对大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有显著增强 作用,对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亦可显著提高,而 脾虚大鼠的脾重(指数)与胸腺重量(指数)的升 高,亦间接说明穴位埋线使淋巴细胞与巨噬细 胞产生增加,从而提示穴位埋线对脾证的治疗 机理,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有 关。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使活动趋于平衡, 因而具有类似组织疗法的作用。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
10
二、作用机理---组织疗法作用
另外,此疗法软化局部组织,改善病变区的血液 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营养细胞 ,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趋于平衡,有利于 组织修复。有人曾对埋线病员进行免疫球蛋白 测定,凡治愈、好转病人免疫球蛋白偏低的升 高,过高的降低,均调节至正常值左右,说明穴 位埋线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能提高人体免疫功 能,并有良性双向性调节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 相对平衡,从而促进病体的康复。
灸治疗的功效。采用埋线疗法可加速治疗的效果。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
2
二、作用机理
埋线疗法的整个操作过程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针刺 疗法、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割治疗法,同时也包含 了埋针效应及后作用效应。多种方法和效应集中和整 合起来,形成了穴位埋线独特的治疗效果,具有“以 线带针”的长效针感治疗效果,可避免长期针刺对局部 的不良刺激和反应。由于肠线长期持续刺激穴位,可提 高穴位的兴奋性与传导性,具有止痛、解痉、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机体有关脏腑 器官功能趋于平衡,达到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穴位 埋线疗法通过羊肠线在穴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及生物 化学变化,产生刺激信息和能量,经经络传入体内。归 结起来,穴位埋线的治疗机理大致体现于以下几个方 面: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
11
三、功效
疏通经络 扶正祛邪 调和脏腑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
12
四、适应症
范围广,凡能针灸治疗的疾病皆可用, 埋线疗法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治疗间 隔及疗程根据病情以及所选部位对线的 吸收程度而定,间隔时间可为l个星期至1 个月;疗程可为1次~5次。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
一、定义感疗法,是用专用埋线针,将医用羊肠线 埋入人体的穴位或组织内,通过它长期的刺激和被吸 收过程,来调节经络气血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调动 人体内在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
埋线疗法实际上是受到针灸疗法的启发而创造的一种 长效刺激穴位法。针灸刺穴的疗效可以说是毋庸置疑 的。但它有一个局限,就是不能长时间的带针生活。 因为银针是一种金属,不可能像刺猬一样带着到处活 动。埋线疗法既解决了针灸的长效性又延伸拓展了针
,故能起到比留针和埋针更好的疗效。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
8
二、作用机理---组织疗法作用
羊肠线是用羊的肠衣加工制作而成,乃异种组织蛋白, 埋入穴位后,可使肌肉合成代谢增高,分解代谢降低,肌 蛋白、糖类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代谢降低,从而 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且将其埋植于人体内,有如异种 组织移植,其中的抗原可使人体淋巴细胞致敏,致敏细 胞及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软 化、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变为多肽、氨基酸等,最 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这些抗原刺激 物对穴位产生的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无菌性 炎症,甚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促 进病灶部位血管丛增加,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 液循环得到改善。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
6
二、作用机理---留针及埋针作用
《灵枢·终始》曰:“久病者……深内而久留之。”张 景岳释曰:“久远之疾,其气必深,针不深则隐伏,病不 能及,留不久则固结之邪不能散也。”故针灸临床中, 对一些慢性和顽固性疾病多采用留针或埋针之法,以延 长刺激时间,巩固和提高针刺疗效。穴位埋线疗法实 际上就是留针和埋针方法的延伸和发展。埋线后,肠线 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 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达15天—3个月或更长时间,其 刺激感应维持时间是任何留针和埋针所不能比拟的,从 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不巩固及就诊次数多等缺点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
4
二、作用机理---针刺作用
穴位埋线疗法同样可起到针刺的作用,达到“通其经脉 ,调其血气”以治疗疾病的目的。埋线时,需用针具刺 入穴内埋入肠线,此时即可产生酸、胀、麻、重的感觉 ,同时产生针刺效应。由于埋线针具较毫针更粗大,其 刺激感应也更为强烈,这与针刺产生的针感及传导是一 致的。笔者曾医治一痛经患者,用穿刺针在三阴交埋线 ,当针刺入后,即产生强烈的酸胀感并向上传导至小腹, 其痛立止。在临床埋线时往往用针具弹拨提插以产生 针感,来达到一种短期速效作用,然后利用肠线的长期 续效作用来使之巩固,以使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
5
二、作用机理---刺血作用
刺血是用针具刺破络脉,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 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埋线时往往会刺破穴处 血络,致针眼处有少量出血或渗血,有时瘀结皮 下,这就产生了刺血效应。有人测定,刺血对微 血管的血色、流变、瘀点、流速具有改善作用 ,同时证实刺血可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和 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帮助机体组织的恢复, 并能调动和激发人体免疫机能。因此,临床埋 线时对某些疾病就有意刺破血络,挤出血液,往 往能获得较好疗效。
埋线疗法专业知识
3
二、作用机理---穴位封闭作用
埋线伊始,必先进行局部麻醉,这就使相关穴位的皮肤 受到一定量的刺激。局麻产生的刺激冲动可通过皮部 →孙脉→络脉和经脉对脏腑产生影响,起到调整虚实、 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局部麻醉对中枢与末梢 神经可产生不同变化及效应:①针头刺入皮内及注药时 产生的疼痛刺激信息传到相应脊髓节段,抑制了相同节 段所支配内脏器官的病理信息传递。②注药后1~3 min 即可选择性阻断末梢神经及神经干冲动的传导,使患病 部位产生的劣性刺激传导受阻,神经系统获得休息和修 复机会而逐渐恢复正常机能活动。③局麻后期,穴位局 部血管可轻度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使局部 新陈代谢正常化,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