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要多带领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让学生分别找出描写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3、鲁迅曾说过他的哲学全部在《野草》里面,让学生目前去理解《野草》还有些困难,但可以挑出《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几篇,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让学生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雪》中“优美”与“壮美”两个形象的和谐统一,从中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突破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
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
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这一情感取向,阅读时需要仔细辨析。
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例如: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
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
这一点需细细体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课文的范读音带、《塞北的雪》的CD及其歌词、幻灯机。
——学生准备
课前朗读几遍课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导入:播放彭丽媛的《塞北的雪》,投影《塞北的雪》的歌词。
学生听音乐、听老师导入。
2、老师引:这是一首歌唱塞北的雪的名曲。
本文的作者看见那纷纷扬扬的大雪浮想联翩,赋予了塞北的雪怎样的品格?
学生听讲,思考。
3、问:我们从哪句话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