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屈原列传重点句翻译(1)教案资料

屈原列传重点句翻译(1)教案资料

1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
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国君无论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 臣来为自己,推举贤臣来辅佐自己的,可是亡国破家的事件一个 连着一个,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的原因, 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
10、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 之宠姬郑袖。
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 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编造谎言。 11、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 于秦而归葬。
怀王非常气愤,不答应。逃到赵国,赵国不接纳。 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后才弄回来葬在楚国。
20、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但他们都只效法屈原说话得体,善于应酬,始终不敢 直言进谏。 21、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 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等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 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 这样的道路! 22、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18、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它的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 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 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1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谁能让自己洁净的身躯,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 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国风》好写男女恋情却从不过分失当,《小雅》 好写臣子的批评指责却无背叛之心。而《离骚》 则兼有二者的优点。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他阐明道德修养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 无不完全显现出来。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精深。他的志趣高洁, 他的品行正直。 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描述的是平常事物,但他的旨趣很大;举的是近事, 但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8、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他的志趣高洁,所以称许美好的事物。他的品行方正不苟, 所以至死也不被世俗容纳。
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 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 环境,超脱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 是一个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我们探究 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1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终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顷 襄王很恼怒,把他放逐了。
16、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边一面走,一面吟叹着。 脸色憔悴,身体容貌干瘦。
17、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
屈原列传重点句翻译(1)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
屈平痛心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谗言和 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的人妨害国家,端 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容纳,所以忧愁深思,写了 《离骚》。
4、《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12、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屈平早已痛恨子兰,虽然被流放,仍眷恋楚国,惦 记怀王,时刻不忘希望返回朝廷,希望怀王能彻 底醒悟,社会风气能完全改变。
1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他爱护国君,想振兴楚国并希望把楚国衰弱的国势改变 过来,在《离骚》中多次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