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子兵法和鬼谷子

孙子兵法和鬼谷子

1《孙子兵法》,孙武撰。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月未见史载,约与孔丘同时期。

孙武由齐国到了吴国。

经伍子胥引荐,以自著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庐《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宋代朝廷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

它系由孙武草创,后经其门弟子整理而成,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十三篇。

2内容:今存《孙子兵法》约五千九百字,共十三篇:第一《计篇》,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通过战略运筹和主观指导能力的分析,以求得对战争胜负的预见,提出了“五事”“七计”、“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原则;第二《作战篇》,主要讨论物力、财力、人力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和“因粮于敌”的原则;第三《谋攻篇》,主要论述“上兵伐谋”的“全胜”思想,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第四《形篇》,主要论述战争必须具备客观物质力量即军事实力,中心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第五《势篇》,主要论述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实行作战指挥问题,通过灵活地变换战术和正确地使用兵力,造成锐不可挡的有利态势;第六《虚实篇》,主要论述作战指挥中要“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因敌而制胜”,中心讲用“示形”欺骗敌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第七《军争篇》,主要论述争取战场主动权的问题,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军事原则;第八《九变篇》,主要论述根据各种战场情况灵活运用军事原则的问题,提出了“必杂于利害”、“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第九《行军篇》,主要论述行军、宿营和作战的组织指挥及利用地形地物、侦察判断敌情的问题;第十《地形篇》,主要论述地形的种类与作战的关系及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还提出了“视卒如爱子”的观点;第十一《九地篇》,主要论述九种不同作战地区及其用兵原则,提出了“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的突然袭击的作战思想;第十二《火攻篇》,主要论述火攻的种类、条件和实施方法。

第十三《用间篇》,从战略的高度论述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各种间谍的使用方法,提出先知敌情“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孙子兵法》概括内容:词约意丰,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

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它十分强调政治、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贯穿于全书始终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至今仍是科学真理;它重视人事,反对天命,不信鬼神;它含有弱生于强、强生于弱的矛盾转化思想、“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的辩证分析的思想、“兵无常势”的发展变化思想等。

在战略战术方面,它重视战略谋划,反对轻易用兵,主张“慎战”、“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它把战略的内容归纳为“道、天、地、将、法”五个要素,并指出将帅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这五个战略要素,才能够打胜仗;它强调战术的灵活性,提出“兵无常势”,“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因敌而制胜”,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作战对象等而采取不同的打法;要“致人而不致于人”等。

在军队建设方面,非常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把具有“智、信、仁、勇、严”五个条件的将,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个战略要素之一;主张文武兼施,刑赏并重,以法制原则治理军队等。

当然,《孙子兵法》也存有糟粕,如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夹有某些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成份;在历史观方面过分夸大将帅的才能,提倡愚兵政策等,都是应该进行批判的。

4版本:现存最早的版本是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兵法》5影响: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

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

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6孙子兵法十三篇目录:1《计篇》第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2《作战篇》第二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3《谋攻篇》第三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4《形篇》第四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5《势篇》第五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6《虚实篇》第六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7《军争篇》第七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8《九变篇》第八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9《行军篇》第九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10《地形篇》第十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11《九地篇》第十一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12《火攻篇》第十二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13《用间篇》第十三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7孙子兵法36计:第一套胜战计: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4以逸待5 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7无中生有8暗渡陈仓9 隔岸观火10笑里藏刀11李代桃僵12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13打草惊蛇14借尸还魂15调虎离山16欲擒故纵17抛砖引玉18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19釜底抽薪20混水摸鱼21金蝉脱壳22关门捉贼23远交近攻24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25偷梁换柱26指桑骂槐27假痴不颠28上屋抽梯29树上开花30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31美人计32空城计33反间计34苦肉计35连环计36走为上计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

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

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

苏秦为六国大封相,而张仪更用远父近攻的方法,使泰国能统一天下。

《鬼谷子》一书,从主要内容来看,是针对谈判游说活动而言的,但是由于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谋略问题,与军事问题触类旁通,也被称为兵书。

书以功利主义思想,认为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运用。

它讲述了作为弱者的一无所有的纵横家们,运用谋略口才如何进行游说,进而控制作为强者,握有一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诸侯国君主。

此书,是一部研究社会政治斗争谋略权术的书,因此可以说,《鬼谷子》的智慧也就是一部“治人兵法”。

说说《鬼谷子》14篇的真谛(原创)捭阖第一—讲必须通晓阴阳、开合的时机。

该公开的必须周到,该闭合的必须保密。

此捭阖之术,乃纵横之始也。

反应第二讲须以圆滑之词钓人之言,审人之情,然后以方略处理之。

此外圆内方之旨。

内楗第三讲说人君者,必与之本意契合,运用契合原理则可以亲近、可以远离。

根本无法契合则应回避。

未识此术,乃苏秦始向秦王说连横失败之原因。

抵戏第四讲驾驭矛盾之术。

矛盾可调和则调和之,不可调和则破之,以破为立。

此三王征伐无道之道也。

飞箝第五讲替对方制造声势或虚名,使对方向往,然后趁机敲定自己的主张。

苏秦说六国合纵,即用此术。

忤合第六讲君子知天命所归,决定自己之去就,不可执迷于愚忠愚孝。

此伊伊、吕望之道,而比干、岳飞之失也。

揣情第七讲人有喜欲、忧患,则其内心实情就会暴露,君子可揣摩得之实情。

此各国间谍窥伺官员、阴售其奸之缘由。

摩意第八讲既揣其情,可顺其情摩其意而驱使之,或极其欲,或恐其忧,则彼可听汝之言。

此张仪三欺楚王、游说六国之术也。

说权第九讲说服别人必有所帮助,要之以君子动口不动手,用人成事,隐自己之短,用愚人之长。

此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伟大动力”之旨也。

设谋第十谋贵奇、情贵私。

因人因事而设谋,深藏不露。

此司马迁说:“历居阴而治阳”之旨也。

决断第十一为人决断却会遭人忌,若为己则百无禁忌,若为人谋,不如只决断明显可行之事,复杂之事建议其抽签占卜。

符言第十二讲明君治世之道。

必平心净意、虚中纳言、赏罚有信,做事循理,言行周到、谋略深藏。

另外,要放开言路、则可洞悉天下奸邪。

此毛主席“大鸣大放”、美国“新闻自由”之旨也。

第十三篇原文已遗失,却乱第十四讲圣人治世,乃大盗篡世之始。

故老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此老子无为之旨也。

故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二十四术:第一术捭阖阴阳,第二术刚柔弛张,第三术守司门户第四术周密贵微第五术为人自为第六术阴极返阳第七术张网得实第八术欲取反与第九术见微知类第十术圆方决策第十一术知之始已第十二术得情制人第十三术环转退却第十四术抵戲第十五术深隐待时第十六术飞箝第十七术钩箝第十八术重累第十九术立势制事第二十术空往实来第二十一术因事为制第二十二术反忤《鬼谷子》一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

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誉海内外。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赫赫有名的书籍,因为所崇尚的是谋略,权术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思想与儒家所推崇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更有禁而毁之者,私下却时而习之,乐此不疲。

《鬼谷子》一书,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是乱世之学说,乱世之哲学。

它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道德论和价值观,讲求名利与进取,是一种讲求行动的实践哲学,其方法论是顺应时势,知权善变。

《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相辅相成。

《鬼谷子》这部两千多年的谋略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

它集中了国人心理揣摩,演说技巧,政治谋略的精华,为当代政界军界人士,企业界人士,商业经营者,管理人员,公关人士所必读。

本书以政治、军事斗争案例和商用案例为经典案例,深入剖析《鬼谷子》的智慧谋略,本着批判地继承之的原则,去其阿谀奉承等封建糟粕,汲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精华;去其弄权斗术等封建糟粕,汲取谋略访求的精华。

这样,我们就不会困于古书,而能将优秀的文化遗产为已所用,发扬光大。

孙子兵法看法:1在现代的商业范畴里,“商战如兵”。

如“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这里提到了“奇正”。

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多我退。

正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