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引导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正确引导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正确引导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但伴随而来的是如何引导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犹为严峻。

引导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课题,更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跨世纪的课题。

本文写作目的,从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以及青少年思想领域出现的问题入手,试图分析、探讨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问题出现偏差的根源,进而就如何引导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教育措施,使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使之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主力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一、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已跨入21世纪,回首过去的20世纪,在党的领导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曾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

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党的十五大上,我们党明确地提出了本世纪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到那时,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

但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斗拼搏、共同努力。

所以,这一代青少年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我国能否牢牢抓住发展的主动权,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

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庄严的使命,为使新时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不负重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展了变化。

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我国加入WTO,我们同世界各国间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将更加广泛、深入。

这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科技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大量进入我国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宣传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诱发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社会上还出现了黄赌毒、腐败、非法宗教活动、封建迷信活动等社会丑恶观。

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影响、干扰着青少年正确的思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式;再一方面,当今时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载体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舞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

互联网是开放的,网上信息诚杂多样。

既有大量进步、健康、友益的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内容。

一项关于“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5小时,约有四成的青少年收到过会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接近一半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

①这些错误的不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也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挑战,部分青少年的思想领域也相继产生了新问题。

二、新形势下应注意的青少年思想问题。

当代青少年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伴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改善,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思想文化渗透,一部分青少年却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问题,这表现在:(一)、政治意识淡薄、信仰模糊。

这突出的表现在:随着西方思想文化渗透,有些青少年认为中国不如西方好,进而对社会主义事业失去信心,由于[系统屏蔽]功等非宗教思想的影响,个别青少年开始敌视共产党,加之个别腐败分子极大地影响了共产党领导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声誉,使青少年的政治意识发生了偏向。

(二)、法制观念淡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的70%以上。

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70%以上。

(三)、意志力缺乏、不能经受打击、挫折。

如近年来各大中专院校相继出现学生自杀案件,其原因多来自于学习或生活方面的挫折。

(四)、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现象严重,且感恩之心、同情之情缺乏。

如在依次调查中多数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付出是应该的。

再如,在为“汶川地震”灾区义捐时,当我问及一初中学生,你为灾区捐多少钱,有何感想?小同学的回答令我结舌:其回答是:“又不是我家亲戚,关我什么事!”一叶知秋,可以想象当今个别青少年心理偏差有多严重。

再有5月19日<<新闻联播>>在播放为地震中遇难的人们默哀的录像时 ,我们也会看到某地一中学的个别学生不该出现的情景。

(五)、价值观念偏差,享乐主义严重,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

许多学生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花钱如流水,追求高消费,盲目消费,同学之间攀比之风盛行,爱讲排场,讲高档;(六)、独立意识差,虚荣心强。

凡此以上种种问题,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那么造成这种可悲现象的根源何在呢?三、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发生偏差的根源。

(一)、社会根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就是新的社会现实,这就为青少年思想出现偏差提供了社会之源。

1、社会现象层面出现的多样化。

这表现在:(1)、经济成份的多样化。

多种经济成份特别是私营经济出现并急剧发展起来。

他们活跃了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增加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经济成份的多样化,必然出现代表不同经济的思想和声音。

过去,青少年教育依靠的思想和舆论的单一状况消失。

青少年及教育者必须学会在多种声音中判定是非。

青少年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接受主旋律教育,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2)、就业方式多样化。

改变了政府包分配,包就业的做法。

实行了自谋职业、双向选择、聘任制、合同制等就业方式。

青年自谋职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减少,同时对政府的认同度随之淡化,加之大量下岗、事业大军的背景,加大了对青少年家庭背景的压力。

大学生就业不再由国家包分配,因而运用毕业分配的杠杆来引导和制约学生在校表现的机制也就消失了。

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一定找到好工作,一般化的学生甚至较差的学生,凭着家长的权势和熟人关系,很早就落实了优越的工作岗位。

这个复杂的结局显然对学生教育工作不利,进而使青少年产生了偏离人生价值的错误思想。

(3)、利益关系多样化,使得人们利益方向的不一制成为事实。

各种不同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状况引发了青少年追求方向的分离。

为了不至于落到社会底层的状况,他们更加强调自身发展的利益,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不同利益的要求,在青少年生活中和不同的工作领域中都会表现出来。

(4)、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拉大了贫富差距激发了一部分人发财致富的积极性,激活了人才流动,同时也激化了矛盾,引导了追求物质利益的片面性。

特别是允许按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引发了理论上的混乱,冲击和消着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最大的物质利益获得者,不一定是诚实劳动致富的工农劳动群众。

众多的百万富翁和贫富分化趋势的出现,严重冲击了青少年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5)、生产方式多样化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闲暇时间和活动内容的增多,使人们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发展不平衡,激发了欠发达地区的矛盾。

某些模糊的生活方式领域的诱惑力也推动了享乐主义蔓延,社会丑陋现象腐蚀着人们的灵魂。

某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方式,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走向堕落,在青少年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损害了他们心目中的社会制度的形象和党的威信。

(6)、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活跃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

城市的社会组织多种多样,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和过去不同了,人们头脑中“单位”的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对于众多类型组织的管理,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1、社会内在机制的变化,在以上6个方面的多样化现象后面,是社会生活内在要素,运转机制发生了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1)、调整人的积极性的杠杆发生变损。

在毛泽东时代,在保证人们的基本物质利益的前提下,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杠杆主要是精神鼓励。

而新时期,自从改革开放,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杠杆则是“利益驱动”。

这一变化,极大调动了各方面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积极性。

也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遇到极大困难。

集体主义被质疑,个人主义大声张,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见利主义的风气难以挽回。

(2)、经济体制的变损,不但导致了一阵又一阵的“下海”潮和经商热,而且使我们突然进入了一个毫无准备、十分陌生的新环境。

市场经济搞活了市场,但国有企业的出路,人民群众的基本社会保险,转型的具体作法,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结合,党的领导的适应,都要经过探讨才能摸到门径。

由于准备不足,漏洞太多,使一些人打着各种旗号,利用权利攫取了人民的公共财产。

“金钱万能”、“拜金主义”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

(3)、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使我们面临全新的外部环境。

技术和资金的引进缩短了我们自己探索的时间,但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也无情地表达了它严峻的一面。

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越来越直白,渗透、颠覆的斗争十分尖锐。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活跃思想,但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也会乘机而入。

”②(4)、信息传播方式的变换改变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维方式。

在青少年追求新颖、真实、及时、富有针对性的信息交流的同时,青少年的思想境界面临严峻挑战.(二)、学校德育教育的脱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知道,人的一生至少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度过。

所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可以说是主阵地。

然而,并不然,虽然我们国家强调在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但在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很多学校还是片面重视知识教育,对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实际上流于形式。

个别学校政教工作更是手段粗劣,体罚或变相体罚青少年彼此皆是,有的学校对品德有缺陷的青少年不去教育而是开除了之。

可想而知,此种情况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如何?(三)、家庭教育的偏颇与失衡就家庭来讲,对青少年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当前,在对孩子教育上,多数父母关心的并不是孩子的品德教育,而只是孩子的学业。

至于孩子怎么样为人处事,怎么和人相处,将来怎样成才立业,这些方面家长往往关心不够,而且个别家庭的过分溺爱都不利于孩子的品德修养。

与此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的是单亲等失和家庭的存在,让我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加大了难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