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教程答案A

传播学教程答案A

《传播学教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人内传播
2、受众
3、古登堡
4、组织传播学5、“镜中我”
6、反馈7、游戏说8、样本9、控制研究10、大众传播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D
4、C
5、A
6、A
7、A
8、B
9、C 10、A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模式,包括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at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五个环节,每个环节的英文字母都包含字母W,故被称为5W模式。

2、①定义: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②社会功能:将个人与社会相联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a) 对社会:主要是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并保持其连续性;通过分工与协作,集结分散
的个人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也会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

b)对个人: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个人
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也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3、①定义: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包括组织内、外传播。

②功能: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
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又是保持组织整体与外部环境互动的信息桥梁。

具体地: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4、①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
象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②特点:a.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b.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专
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c.对象是一般社会大众,即“受众”;d.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和文化属性;e.传播的单向性很强;→f.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此题学生答出概要即可酌情给分)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此题学生答出要点即可酌情给分)
1、①随机抽样形式。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e、多阶段随机抽样。

②非随机抽样形式 a、偶遇抽样;b、判断抽样; c、雪球抽样;d、定额抽样。

2、①.定义: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
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基本特征: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影响力有单一型(现代都市)和综合型(传统社会或农村)。

c.测定指标:生活阅历、社交性和社会经济地位。

3、1960年J.T.克拉帕《大众传播效果》关于传播效果的“五项一般定理”:
a.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仅是众多中介因素之一,且只有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
b.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作为影响因素之一对既有态度的强化;
c.大众传播产生态度改变效果需两个条件—其他中介因素不再起作用,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
d.传播效果的产生受某些心理生理因素制约;
e.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媒介本身的条件(信源性质、内容组织)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因为极力强调大众传播影响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被称为“有限效果论”。

4、环境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此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监测功能。

对社会而言,可能发出自然灾害等警告,促成信息流通,巩固社会规范。

对个人而言,提高新闻人物的社会地位。

对统治阶层而言,可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对文化而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各种文化的发展。

5、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

主要原则:a.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当局的特别许可;b.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c.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任何强制;d.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马歇尔•麦克卢汉1964年的著作《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他用独特的见解区分了“冷媒介和热媒介”。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麦克卢汉毕竟不是一位辩证唯物论着,他没有看到人的能动性的作用,人这一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无法磨灭的。

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同时,认识到人对媒介的控制和利用。

2、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①“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略)
②“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前者指摆事实讲道理,后者指营造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感染对方。

H.H.哈特曼等,“诉诸感情”的说服效果略好于“诉诸理性”,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文化水平不同,其行动受理性和感性的支配程度有差异。

无论哪种方法,正确把握问题的性质并充分了解说服的对象,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

警钟效果(恐惧诉求):贾尼斯等,不同程度的恐惧诉求效果不同。

所唤起的心理紧张效果大小与诉求的强弱顺序基本一致,引起说服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变化效果与之相反。

“敲警钟”必须掌握分寸、切合实际。

(此题学生答出要点、合理论述即可酌情给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