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情分析的理解
一、学情分析的整体框架
1、整体与个体的学情分析
整体分析可以对所任教的年级、班级进行分析,如: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所以可以分析研究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格、能力、习惯等;例如对学生学习风格分析,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还有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
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第三对学生学习习惯分析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等;个体分析可以针对个别任教学生进行分析,如将学生事先进行分层: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再进行个别分析
2、不同时期的学情分析进行比较
大家知道学生的心态、学习目标、学习动力等总是在不停的发展变化着的。
我们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也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进行着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更新。
所以我们可以做不同时期的学情分析,如学期初的学情分析可以为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的教学打下基础,而学期末(学年末)的学情分析可以总结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转变,当然也可以做准备中考时期的学情分析等。
因为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
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3、整合教材进行学情分析
可以结合自己现任教的教材及知识点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例如:针对教学内容,从“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
1学生的“已知”。
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着学习起点的定位。
例如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
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2学生的“未知”。
“未知”是相对“已知”而言的,它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而且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还要涉及学生所没有掌握的知识。
3学生的“能知”。
“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
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
4学生的“想知”。
所谓“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注:学生学习中,往往会通过提出疑问来体现“想知”。
当然,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者学生认知水平。
如果真是如此,课堂教学可不与拓展,但建议给学生一个提示性的交待)。
5学生的“怎么知”。
“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法、习惯等。
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
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乱糟糟的,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
因此,要求学生在讨论时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
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人际交往的必备素质。
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双边活动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双边活动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教学中加强激励机制,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盒子。
在双边活动中,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双边活动,实现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教学目的。
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
其次,要给这部分学生开小灶,有意识地多提问他们,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同时善于应用积极、肯定、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使他们尽早树立信心,大胆发言。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二、学情分析的具体切入点:
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作具体分析:
1、一年来学生的成绩是否有进步(用数据说明)
2、在你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多样化
3、在你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能力等是否有所改观
4、学生是否喜欢你任教的学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信心、进取心是否得到提高
5、你独特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促进作用
6、在你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进行学情分析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课前、课堂、课后对学生进行观察,
2、做问卷调查:自己在教学一段时间后,设计有针对性的学生调查
问卷,并做好数据统计分析。
3、师生谈心:可以通过与学生课后交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4、书面资料分析法:如对学生的成绩单、作业、笔记等进行检查分析、研究。
5、课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作记录,并在一单元或是一阶段结束后进行整理、分析。
6、测验并进行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