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宪法概念及分类
案例:
粗粮王红光店辩称:对不同的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优惠 是商家经营促销的一种手段,没有违反宪法关于“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其设置灯箱广告有成都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青羊分局东下工商所颁发的成都市 临时广告经营许可证,其灯箱广告从形式到内容均是 合法的,因此要求驳回三人的诉讼请求。
青羊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当公务员进行消 费时,商家不能给予优惠;也没有明文规定对不同的消费者商家 不能采取不同的收费方式。因此,对原告返还费用、撤销广告和 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之规定,该院于2000年6月26日作出“驳回 三原告的诉讼请求”的判决。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上诉人在其灯箱广告上标明 服务方式与价格,并以此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要约,没有强迫消费 者的意图与行为。上诉人作为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选择是否消费,其平等权并没有受到侵犯。而且被上诉人就同种 服务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以不同的价格发出要约,实为适应市场 需要的一种竞争手段,其行为并没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因 此,对上诉人要求被上诉人返还费用和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不应 支持。关于撤销广告有关内容的问题,虽然该广告并没有违反法 律规定,但客观上对国家公务员的确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 了社会公众对国家公务员的议论,同时也给社会的其他消费群体 以不良感受,应予消除。鉴于被上诉人已在本案审理过程中撤除 了有关广告词,故原审判决应予维持。
(三)立宪主义意义的宪法含义 这种意义上的宪法,一般指通过指定法律限 制国家权力进而保障人权。
案例:
2000年5月17日,四川大学98级在校学生李红卒、王 勇、陈青松三人到成都家家快餐有限公司粗粮王红光 店(下称粗粮王红光店)就餐,发现该店门口的灯箱 广告中写明:“每位18元,国家公务员每位16元; 1.3米以下儿童9元;当天生日者凭身份证免费就餐一 次”。三人每人交纳了18元就餐。事后,三人以粗粮 王红光店的广告中关于“每位18元,国家公务员16元 ”的规定是对非公务员的消费者的歧视,违反了宪法 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 ,给其心理造成了巨大伤害为理由,于2000年6月向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粗粮王红光店返还 多收的人民币6元,撤除广告中对消费者歧视对待的 内容,并向三人赔礼道歉。
1、成文宪法典——最基本的宪法渊源
宪法典是狭义宪法惟一的渊源,是广义宪法最主要的渊 源。宪法典是指由享有制宪权的机关依据特殊的程序 制定并公布施行的法典,它是经过系统整理、修订而 成的具有一定体系和结构的正式法律文件。宪法典的
中国古代宪法词义
一般的法律
优于刑法等的一般法 颁布法律、实施法律
(二)原始意义的宪法含义 这种意义上的宪法,一般指在国家 组织 法
宪法发生质的飞跃,始于17、18 世纪人文主义思潮,并随着资产阶 级革命意义的不断发展,宪法才最 终形成。
宪法概念质的飞跃
近代意义的宪法产生于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是最早产生近代宪法的国家,其宪法是不成文宪法, 在形式上与普通法律没有区别,在内容上专指限制国家权力, 保护公民权利的一些特定法律规范。 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了这种意义上的宪 法,并在形式上采用了成文法典的形式。 1882年,伊藤博文第一次把Constitution被翻译为日语 “宪法”。1889年,日语宪法专指国家根本法。 这种意义上的宪法于19世纪由日本传入我国,19世纪80 年代,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提出了立宪与设立议 院的主张,在其所著的《盛世危言》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近代 意义的宪法一词。1898年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人士也要求 清廷制定宪法、实行立宪。1908年,清政府被迫颁布了《 钦定宪法大纲》。
(四)部门法意义的宪法含义(广义概念) 这种意义上的宪法,一般指所有调整国家与 公民之间关系的规律规范的总和。
(五)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含义(狭义概念) 这种意义上的宪法,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法 律体系中具有根本法法律地位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宪法的法律地位
此部分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对比关 系,也表明宪法的法律效力和功能作用
宪法渊源 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所赖以存在的 法律形式
(一) 宪法的历史渊源 古希腊、罗马宪法概念;英国——各 国宪法之母;《五月花号公约》——成文 宪法的渊源。 (二)宪法的思想渊源 宗教改革的副产品——自然法学思想 (三)宪法的形式渊源(教材中使用) 宪法的形式渊源指宪法内容借以存在 的表现方式。
美国宪法第五条:举凡两院议员各以2/3的 多数认为必要时,国会应提出对本宪法的修正 案 ; 或者, 当现有诸州2/3的州议会提出 请求时,国会应召集修宪大会,以上两种修正 案,如经诸州3/4的州议会或3/4的州修 宪大会批准时,即成为本宪法之一部分而发生 全部效力, ; 或者, 当现有诸州三分之二的 州议会提出请求时,国会应召集修宪大会,以 上两种修正案,如经诸州四分之三的州议会或 四分之三的州修宪大会批准时,即成为本宪法 之一部分而发生全部效力 至今共提出过近6千件的修正案,但只通过了 27条。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性和区别
(一)共性
1、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其内容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二)区别即宪法的特征(为什么 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内容 1、宪法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1)宪法规定的内容与国家有关, 涉及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国家机 关、国家公民、国家其他重要的社 会关系等内容。涉及整个国家生活 的重要领域
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 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 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 ; 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 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 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 参议员及众议员,各州州议会议员,合众国 政府及各州政府之一切行政及司法官员,均 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 。
政治力量对比
阶级力量对比 同一阶级内部不同派别力量对比
美国制宪阶级内部力量 对比情况
议会两院: 当时美国既有弗吉尼亚这样的人口超过
42万的大州,也有特拉华这样人口不到4万的小州; 既有南卡罗来纳这样的南方蓄奴州,也有宾夕法尼亚 这样的北方自由州,它们在政治和经济上利益大为不 同。国会议员的议席如何分配,着实让宪法之父伤透 了脑筋。于是,就有了国会的众议院议席按人口的多 寡成比例分配,由此来满足大州的要求;而参议院则 不论大州小州,一律只有两个议席,这样小州也皆大 欢喜。 人口计算:北方要求黑奴不计算在人口中,南方要求 计算在内。最后的妥协是奴隶人口算作为正式人口的 五分之三,但南方州也要按这个比例交联邦税。
四、宪法渊源
在审判过程中,法官通常需要寻找法 律依据,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效力 不同的法律互相冲突,应如何适用?二、 缺乏明确法律依据时应如何判决 法 的渊源是可以作为判决合法性基础的资 料。
法的渊源即法的效力渊源,是指法律因其 创制方式不同,效力和地位不同,因而具有的 不同的外部表现形式 这个概念包括法的创制方式、效力等级和 外部表现形式三个环节。 其意义在于说明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 式产生、在与其它法律规范的关系中处于什么 地位、具有何种外部表现形式才被认为是有效 的法律规范,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和处理 问题的依据 。
形式特点:严格性
宪法修改的不同表现在: (1) 修宪提案权主体有特别限制; (2) 宪法修正案须以绝对多数或其他特殊 程序通过; (3) 修宪内容通常各国都有限制
我国宪法第六十四条: 宪法的修改,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 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 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 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最高法律效力(我国宪法)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 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 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 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 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 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 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法国政治力量对比情况
法国从1791年制定第一部宪法起,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 和国宪法》的颁布,仅80多年间,就先后制定了11部宪法,其数 量之多,变换之频繁,在世界各国中是绝无仅有的。主要原因就在 于法国大革命以后的阶级斗争特别复杂。 法国原是欧洲的封建堡垒,又是欧洲大陆第一个用暴力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国家,法国王冠的落地和国王的上断头台, 引起国内封建势力的疯狂反抗和全欧洲封建君主的恐惧与仇恨, 他们联合起来对抗法国大革命,使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延续了几 十年。另外,法国的无产阶级不仅站在反封建斗争的前列,而且 不止一次地举行了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起义。在资产阶级内 部,各派的斗争也非常激烈。这种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力 量的变化,必然在先后制定的宪法中反映出来。
宪法的定义:
宪法 宪法是规范民主施政规则的国家根本 法,它是有关国家权力及其民主运行 规则、国家基本政策以及公民基本权 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阶级 力量对比关系及现存社会经济结构要 求的集中反映。
三、宪法的本质特征
(一)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二)宪法规定了社会各阶级(政治力量) 在国家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三)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内容特点:广泛性和根本性
(2)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 活中的一般性问题,而且只涉及国 家生活的某一方面
2、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 不同
宪法制定的不同表现在: (1)制定机关不同,宪法通常由专门的制宪机 构制定。 (2)通过程序不同,宪法草案必须以立法机关 绝对多数赞成或全民公决过半数方可通过
3、宪法的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效力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