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步》教学案例

《散步》教学案例

散步》教学案例展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散步》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同这个单元的另外三篇课文《风筝》、《羚羊木雕》、《诗两首》一起,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宽广博大的亲情世界。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宽容、平等、责任等问题。

从而拓展自己的精神疆域,深化个性内涵,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亲情的理解更多的是长辈对儿孙的体恤,却很少想到子女对长辈的敬爱。

所以通过让孩子们学习这篇文章,树立正确的亲情观,领悟亲情的真谛,是尤为重要的。

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心理方面:
学生此时正处于十一、十二岁的形成独特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心中有自己对于伦理道德逐渐形成的认识,他们脑海中涌动着自己对于生活中亲情的感悟,但独生子女对亲情的理解很狭隘,很难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

2.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经验方面:
七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强的快速阅读能力,同时能整体感知文章,在老师的点拨下,基本能从文字中提炼要点,把握文章精髓;理性思考、独特表述、创意写作是他们学习中的难点。

在教学中根据孩子的已有知识、能力、经验,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先安排听读、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然后在积累的基础上课内外渗透、融合,最后在理性思考、独特表述、创意写作方面作突破。

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探究,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拥有健全的人格,从而和谐发展。

《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精美散文,是具有作者莫怀戚鲜明创作风格的一篇文章。

我采用一课时完成教学。

在教学中,避免空洞的说教,主要提供一些动人音乐、亲情日记,同时发动学生写作亲情故事,组织大家对课文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提炼、写作,把发展智力与陶冶性灵、知识吸取与理性思考有机统一起来,指导点拨穿插其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本课我采用这样的思路教学:听读、感受——概括、欣赏——分析、理解——提炼、积累——提升、写作——感悟。

学习方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同时提升学生的思辩能力、运用能力、写作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所能掌握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定目标,自选学习方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

而且,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和探究,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欣赏,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到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体味、推敲文中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 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生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赏析散文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文章所创设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 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 学会关爱他人,感受亲情的温暖。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并将由此生成的个人感悟用散文般的语言表现出来。

2.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从日常小事中感受亲情的珍贵。

教学难点
1.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2. 学生完成个人感悟作品时,存在差异与不足。

设计亮点
1.学生合作设计图案,展现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既体现了生生合作的特点,又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板书,注重了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2.师生共同探讨最后一段话的哲理,达到全文情感高潮。

3.教师下水作文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亮点,既为学生营造了氛围,又为学生示范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鼓励学生搜寻生活中常常见到却又常常忽视的画面,用自己的尽可能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在该环节中,教师不仅仅是引导者,还是课堂平等的参与者。

【教学反思】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 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教者注重了对美的探究,努力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散步》一文作者只选取“散步”生活的一角来展现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互敬互爱的浓浓的亲情。

本节课的设计就以“亲情”为主线,从而转到对《散步》一文的学习。

课件的制作是花了一番心思的,不是追求形式的华丽,而是注重处处洋溢着亲情。

如此设计只是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就能体会到渗透与全文的浓浓的亲情。

一、追求师生互动的美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在教学中努力追求教学语言的美,每一个部分的衔接,每一次过渡,每一次对学生的评价都精心设计,力争体现散文的美。

教学过程中也尽量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和学生们一起互动、合作,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追求板书设计的美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仅能令学生赏心悦目,更能起到传播知识的示范作用。

如能辅之以规范美观的字体和彩色的图案,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教学效果。

因此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这样的板书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尊老表现在劝母多走走,顺母走大路,背母仔细走;爱幼表现在妻背起儿子,祖母改变主意,“我”委屈儿子;又揭示了文章的线索:以“尊老”为主线(用实线表示),以“爱幼”为副线(用虚线表示);蕴含了文章“尊老爱幼”的主题。

整个图形用一颗心表示我的一家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

以上是《散步》一文教学中所做的几点尝试,希望散文的教学能像散文本身一样达到“ 形散而神聚” 的境界, 学生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能轻轻松松感受美, 快快乐乐创造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