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浅议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浅议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摘要:并购让企业跳跃式发展,但也面临诸多风险。

并购合同是防范并购风险的
重要机制,但学界业界对此研究甚少。

本文通过并购合同法律地位、并购合同风
险研究现状、现实和理论必要性几方面浅议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并购合同;并购合同风险;研究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121-01 引言
西方谚语说:“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但同时它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和埋藏祸
根之地。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

动辄涉及巨额财产、员工补偿安置
等重大事项,成败受到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制约,面临商业、财务、道德、法律等多种风险的并购活动,无一例外的以合同为保障。

然而,合同本身也是有风险的,仅将并购活动置于合同框架之下是不够的,只有进一步
识别与防范并购中的合同风险,构筑起缜密牢固的防范机制,克服风险、扫除陷阱,才能保障权益,提高企业并购的实效。

本文从并购合同法律地位,并购合同
风险研究现状,现实和理论必要性几方面浅议开展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1 并购合同的法律地位
“并购合同”是主并购方和目标企业之间为实现并购之目的,明确相互间权利
义务关系的协议,或曰以文字或语言自愿约定、共同遵守的规则。

并购合同是并
购双方权利、义务的主要体现,是并购双方在并购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根本大法”;并购合同也是防范各种已知和未知风险的重要保障及并购顺利完成的基础,依法
订立的并购合同受法律强制力的保障,并购合同一旦依法成立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违约,违约方则将受到处罚;同时,并购合同也是处理并购纠纷时的主要依
据(书证)。

2 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现状
“并购合同风险”是指在企业并购合同签订执行过程中,由于未知信息、当事
人道德等种种风险因素,导致相关事件发生,致使合并购合同安全性损失的可能性。

目前,学界业界对于并购领域风险的研究,多从宏观侧重经济的角度进行,
少有对并购合同风险进行研究的。

我国企业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经历了从2006年
起的“散见”到2010年的“专题研究”的过程。

截止目前,仍以散见为主(即将合同
风险作为法律风险的一部分进行研究)。

2010年10月,陈忠谦(广州仲裁委员
会主任,法学博士)发表了题为《企业并购合同的风险防范》的专论,结合两个
实例研究了并购合同的法律风险,提出了并购合同风险研究的重要性。

应该说这
一研究开创了我国企业并购合同风险研究新纪元。

但正如陈博士自己所言,由于
篇幅有限,研究系统性不强。

就目前的并于并购合同同险的研究而言,还没有一
例研究对并购合同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测量、评价的。

三、并购合同风险
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2.1 研究的现实必要性
2.1.1 高居不下的并购失败率和若干并购“惨案”直指合同风险。

我国企业无论
是在经营还是投资,普遍缺乏法律意识。

表现在企业并购问题上就是重视经营风
险忽视并购合同风险,更缺乏防范之术。

在依靠合同构建防范机制,保障权益,
减轻经济责任方面,还很滞后,导致了许多无法弥补的损失。

安侯建业(KPMG)麦恳锡顾问公司(Mckinsey)、凯尼调查等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失败
率高达50%-80%。

而我国,成功率则不到10%(麦恳锡2006调查统计)。

2010
年,智维律师事务所携手《华夏时报》梳理十年来中国知名企业并购过程中遭遇
失败的典型案例。

TCL、盛大网络、明基、联想、上汽、中化国际、中海油、华
源集团、富通投资、平安、中铝、建龙等知名企业赫然其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隐蔽工程”以及法律政策的影响,并购中往往潜藏大量的风险和陷阱,将风险拒之于并购大门之外,一道重要屏障就是用好并购合同。

2.1.2 自由贸易背景下,全球资源正在加快合理流动配置,西方跨国巨头正加
紧对中国战略性企业和骨干企业的控制。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2006年7月)
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
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
制权。

玻璃行业、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商控股;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
业控制;20%的医药企业在外资手中。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
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已占据1/3以上的市
场份额。

”大量外资涌入,在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直接威胁到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

正如一位行业专家所警告: “控制
自己的产业资源,是一个大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做到的。

‘买办经济’能得到
繁荣,却不会得到尊严。

”据预测,我国纺织业等产业又将成为新一轮国际并购热点,众多企业面临做“世界打工者”,还是主人的选择。

我国并购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处处讲法又长于并购的西方国家在“并购”中比拼并获取胜利,必须用好并购合
同扫除和防范各种已知未知风险,保障权益。

2.1.3 参加并购是潮流,也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
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企业发展有两条路:一条是“滚雪球式”缓慢的自我发展;
一条是“以小搏大”通过并购在短期内实现企业超常规“跳跃”发展。

随着“十一五”
的结束,“十二五”的开启,产业结构升级,民营企业优势互补,发展壮大需要并
购重组;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资源整合更需要并购重组。

用好“合同”这块法律之盾,将并购之风险与各色陷阱挡于盾牌之外,才能切实提高并购成功率。

2.2 理论研究必要性目前,对于并购方面风险的研究,国内外学界、业界多
从宏观侧重经济的角度进行,少有专门对并购合同风险的研究。

但前人从宏观、
经济层面分析研究并购风险防范之法,并没有使并购“高失败率”有明显的改善。

可以想见,并购合同这个能够防范各种已知和未知风险,保障并购顺利完成的“利器”必将会成为学界业界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1]陈忠谦.企业并购合同的风险和防范[J].仲裁研究,2010,(01).
[2]李德水.炮轰外资“斩首”外资控制论开始抬头[N].网易解读,193期.
[3]汪少炎.并购合同是怎样炼成的[J].中国发展观察,2006,(01).
[4]过去5年中国上市公司共发生565起并购事件[N].网易科技报道,2010.05.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