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重金属
镉的迁移转化
由于土壤的强吸附作用,镉很少发生向下的再迁移而累积于土壤表层,在降水的影响下,土壤表层的镉的可溶态部分随水流动就可能发生水平迁移,进入界面土壤和附近的河流或湖泊而造成次生污染土壤中水溶性镉和非水溶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的酸碱度氧化- 还原条件和碳酸盐的含量。
与铅铜锌砷及铬等相比较,土壤中镉的环境容量要小得多,这是土壤镉污染的一个重要特点。
铅的迁移转化
铅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土壤中铅的污染主要来自大气污染中的铅沉降和铅应用工业的三废排放土壤中铅的污染主要是通过空气水等介质形成的二次污染铅在土壤中主要以二价态的无机化合物形式存在,极少数为四价态多以 2)(PbOH、3PbCO或243)(POPb等难溶态形式存在,故铅的移动性和被作物吸收的作用都大大降低在酸性土壤中可溶性铅含量一般较高,因为酸性土壤中的 H+ 可将铅从不溶的铅化合物中溶解出来植物吸收的铅是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铅绝大多数积累于植物根部,转移到茎叶种子中的很少。
植物除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铅以外,还可以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收污染空气中的铅。
铬的迁移转化
铬是人类和动物的必需元素,但其浓度较高时对生物有害土壤中铬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铁铬电镀金属酸洗皮革鞣制耐火材料铬酸盐和三氧化铬工业的三废排放及燃煤污水灌溉或污泥施用等土壤中铬通常以四种化合形态存在,两种三价铬离子3Cr 2CrO,两种六价铬阴离子Cr2O7和Cr2O4其中3)(OHCr的溶解性较小,是铬最稳定的存在形式,而水溶性六价铬的含量一般较低,但六价铬的毒性远大于三价铬的毒性土壤中的有机质如腐殖质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能很快地把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一般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 2 时,六价铬就几乎全部被还原为三价铬[7-9] 由于土壤中的铬多为难溶性化合物,其迁移能力一般较弱,而含铬废水中的铬进人土壤后,也多转变为难溶性铬,故通过污染进入土壤中的铬主要残留积累于土壤表层铬在土壤中多以难溶性且不能被植物所吸收利用的形式存在,因而铬的生物移作用较小,故铬对植物的危害不像 Cd、Hg等重属那么严重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从土壤溶液吸收的铬,绝大多数保留在根部,而转移到种子果实中的铬则很少。
砷的迁移转化
砷是类金属元素,不是重金属但从它的环境污染效应来看,常把它作为重金属来研究土壤中砷的污染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炼焦火力发电造纸玻璃皮革及电子等工业排放的三废冶金与化学工业含砷农药的使用砷主要以正三价和正五价存在于土壤环境中 ,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水溶性砷,吸附态砷和难溶性砷三者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土壤中含硫量较高且在还原性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定的难溶性32AsS。
在土壤嫌气条件下,砷与汞相似,可经微生物的甲基化过程转化为二甲基砷 [sHACH23)(]之类的化合物由于土壤中砷主要以非水溶性形式存在,因而土壤中的砷,特别是排污进入土壤的砷,主
要累积于土壤表层,难于向下移动.一般认为,砷不是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必需元素但植物对砷有强烈的吸收积累作用,其吸收作用与土壤中砷的含量植物品种等有关砷在植物中主要分布在根部在浸水土壤中生长的作物,砷含量较高.
土壤重金属主要集中在20~60 cm土层中,Cu、Pb、Cd和Zn主要累积在土壤剖面的上部,随土层深度增加,重金属含量逐渐减少;但与常规结果不同的是,Ni含量自土壤表层向下层逐渐增加,Cr含量在剖面中部有减少,在更深的土层则增加,Pb、Cu、Cd、Cr在90cm 以上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减少的趋势,Pb、Cu、Cr 均有在表面富集的趋势,在30~60 Cm土层Cr含量的减小速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