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幻灯片
第四章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幻灯片
神经和体液调节:在紧急情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 配,通过交感神经系统 \抗利尿激素 \肾素-血管紧张 素-醛固酮系统 \心房利尿钠肽等作用,来减少肾血流 量,使血液分配到脑、心脏等重要器官,这对维持脑 和心脏的血液供应有重要意义。
终尿
• 正常人每日尿量为1-1.5L, 尿液中的成分受饮食、机体 代谢、人体内环境及肾处理 各种物质的能力等因素影响。
液中而排出体外.。
反映肾小管功能检查
浓缩、稀释试验:尿比重、渗透压、纯水清除率 对氨马尿酸清除率、酚红排泄试验: 尿β2-微球蛋白、溶菌酶、尿酶等 : 肾小管酸碱平衡功能检查:
肾尿生成的调节
自身调节:在一般的血压变化范围内,机体对尿的生 成的调节通过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集合管 的重吸收、分泌作用的调节来实现的,以维持正常的 泌尿功能。(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和肾血浆流量变化、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影响、 球-管平衡和管-球反馈等 )
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
• 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 正常参考值 (125±15ml/分) 与有效滤过压成正比。
• 临床上通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来反映。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是指原尿进入肾小管后其中某些 成分重新转移到血液中的过程 。
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其细胞内的代 谢产物分泌于管腔和将血液中的某些 物质转动入管腔的过程
泌H+、泌NH3 + Na+---H+交换作用
(H+-Na+; K+-Na+ 排酸排氨 保钠排钾 )
肌酐、尿酸和K+等被肾小管分泌入管腔中
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机体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 和大部分的利尿药等, 由于与血浆中蛋白结合而不能 通过肾小球滤过,它们均在近球小管被主动分泌到小管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主要在近端肾小管进行
全部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乳酸、肌酸 大部分重吸收:HCO3-、K+、Na+、水 部分重吸收:硫酸盐、磷酸盐、尿素、尿酸 不被重吸收:肌酐
肾阈值:原尿中的一些物质,当其浓度超过肾小管的重 吸收能力时,则可出现于终尿中,物质的这一血液浓 度界限称为肾阈值。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0.01
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1.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液 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2.肾小囊内滤过液中蛋白质浓度低,其胶体渗透压 可忽略不计。 因此,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滤出的唯一动力, 而血浆胶渗透压和囊内压则是滤出的阻力。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
200多万个肾单位
近球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远球小管
集合管
髓袢
(一)肾小球的滤过
•原尿:血液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 子,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进入肾小球囊腔, 滤入肾小球囊腔的滤出物称为原尿。
滤过膜屏障(孔径与电荷) 滤过物的通透性(物质分子量大小与电荷) 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动力)
滤过膜面积:面积越大,尿形成越多(1.5m2)
重吸收作用主要是通过吞饮、离子泵等主动重吸收或由 浓度差、电位等被动重吸收完成的。
髓袢的逆流倍增作用,以及抗利尿激素的调节远曲肾小管、 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1~2L/天)
远曲肾小管、集合管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主要场所。 正常时进入滤液中的微量蛋白质则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吞 饮作用而被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物质 分子量 有效半径(nm)
水
18
0.10
钠
23
0.14
尿素 60
0.16
葡萄糖 180
0.36
蔗糖 342
0.44
菊粉 5500
1.48
肌球蛋白 17000
1.95
卵白蛋白 43000
2.85
血红蛋白 68000
3.25
血浆白蛋白 69000 3.55
滤过能力 1.0 1.0 1.0 1.0 1.0 0.98 0.75 0.22 0.03
滤过物的通透性
分子量 1.5万以下(有效半径小于2.0nm)的自由通过 1.5-7的部分通过 7万以上(有效半径大于4.2nm)的几乎不能通过.
物质电荷 带正电荷的较易通过
例如血浆白蛋白(分子量约 69000),其有效半径 为3.6nm,由于其带负电荷,因此就几乎完全不能滤过)
物质的有效半径和肾小球滤过能力的关系
尿液标本是如何采集的?
第一节 尿液生成和尿液检验目的 一、尿的形成
尿的形成:
有三个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原尿(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终 尿 (1.5L)
终尿——输尿管——膀胱(暂贮)——排出体外
原尿(180L 终尿(1.5L)
肾 单 位 结 构 图
第四章尿液标本采 集和处理幻灯片
(优选)第四章尿液标本采集 和处理
尿液分析 ( urine analysis )
尿液(urin)是一种易于获得的、无创伤性检验标本, 是机体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体液成分之一。
尿液分析---用目测、理学、化学、显微镜及仪器等方
法对尿液成分质和量的变化进行分析,以达到对泌尿、
循环、肝、胆、内分泌等疾病进行预防、诊断疗效观 察及预后判断。
尿液分析的历史 肉眼观察时代
化学观察时代 1673年,加热醋酸化方法 测定尿液中的蛋白。
显微镜---干化学---自动化时代 1900年 1956年
尿液分析
urine analysis
第四章 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尿液理学检查 尿液化学检查 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 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P129-P200)
KEY POINTS
1.Formation of urine 2. Collect of urine 3. General examination 4. Automated urine analysis
第四章 尿液生成和标本采集及处理 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滤过膜孔径屏障
孔径屏障是指滤过膜的孔径大小,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滤过膜由三层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滤过膜电荷屏障
• 电荷屏障是指肾小球滤膜的内层和脏层 上皮层表面的涎酸蛋白、基膜表面的硫 酸肝素类等带负电荷物质结构.
• 与血浆蛋白质因负电荷相斥而阻止它们 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