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导论结课论文

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导论结课论文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信息安全专业导论作业
学号:
姓名:
班级:
日期:2011年11 月24 日
本科选课计划
总结论文(学生需就对本专业等的认识、大学四年的初步学习规划、本课程的开设建议等,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总结论文)
总结论文
经过几位教授对信息安全专业讲解,我对信息安全专业本身内涵以及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想法。

现如今,能源,材料,信息是支撑现代社会大厦的三大支柱。

而与能源,材料相比,信息又是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最重要的内容。

可以简单地说,没有了信息,我们寸步难行。

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其安全性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制信息权”成为国力、军力、竞争实力的制高点。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信息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地重大问题。

我国政府一贯重视信息安全问题,曾在2003年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863、973、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都设立了信息安全专项基金。

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性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

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

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

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它和政府、国防、金融、制造、商业等部门和行业密切相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信息安全防护与保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技术。

能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政府机关(部队)、金融行业、信息产业及其使用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和管理,特别是从事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我们北京交通大学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担任中心主任,韩臻教授为常务副主任。

而且,在今年又应国家需求建设了国家保密学院,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建立了专业化的培养基地。

我们学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信息安全系现在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信息安全,以及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可以说,我们学校在信息安全专业方面是很有竞争力的。

而且,据调查我校近几年硕士生毕业就业有以下几个方向:(1)直接攻博、留校;(2)IBM、西门子、华为等大型企业;(3)北京市公安局、海关总署、新华社等国家单位;(4)海外留学。

第一届本科生也有三名直接攻读博士,三名保送研究生和多名正在联系出国的。

从社会人才需求分析来看,国内对信息安全专业的需求量高达三十余万。

由此看来,我们信息安全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认同度是相对乐观的。

根据几位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在大学四年中,本专业培养计划共安排123学分的必修课程。

其中包括(1)英语课程:必须通过学校IV级英语水平考试,16学分;(2)数理基础课程:约30学分,数学类18学分,物理类12学分;(3)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设置10门课程;(4)研究方法类课程与专题研究性课程,包括专业导、科学研究方法论等;(5)毕
业设计:约十六周完成,计8个学分。

除此以外,我们保密技术专业的学生还会学习保密法律和保密管理等相关课程。

经过仔细研究,我的大学四年初步规划是在完成学校安排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在大一学年,要熟悉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提高自己的编程技术,并且积极参加ACM比赛锻炼自己;等到大二以后,在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通信、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模拟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实验技能,掌握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国际法律法规等知识后,要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及业有所长。

并且,最好能够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达到向老师学习交流和锻炼自己的目的。

关于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开设,首先,我个人认为专业课应该和学校其他专业一样实行选课制度。

其次,因为信息安全特别是保密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据我所知很多同学对自己所将要学习的内容不是很了解,甚至一点不知道,而仅仅几节专业导论讲的比较笼统,所以我希望学校能够请资深老师们举办一些信息安全概论课,让我们更加了解。

最后,我认为学校应该为每个人安排一个导师或者高年级学生,给同学们提供帮助,同时也能让我们有问题及时交流,更好地适应大学的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