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性学生阅读资料

研究性学生阅读资料

阅读资料: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其实施已经从以前定点试点的实验阶段进入到在中小学全面展开的推广阶段。

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研究为纽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无论是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还是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由于研究性学习同我国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其实施、指导、管理和评价都有很大的差异,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带领学生实施好研究性学习,是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挑战。

同时,在很多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WebQuest,MiniQuest等),也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

1.头脑风暴:初识研究性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把您所了解的关于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的异同及各自的优势记录到下表中,在记录的过程中,尽量选择能表现其关键特点的词语。

2.自主阅读资料自主阅读理论导学“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主要特点”和以下资料,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并根据您理解的结果补充修改前面的初步想法。

1.研究性学习的概念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3.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5.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类型6.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背景7.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8.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意义9.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异同比较理论导学: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主要特点1.概念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

它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基[2000]3号)。

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基[2001]6号)。

”强调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自己感兴趣的专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说明研究性学习是学校正常教育的一部分,不同于学生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学生研究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说明了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进行研究”说明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意味着探索与创造。

研究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知、突破已知、创新发现的过程。

“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说明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即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技能、并把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

从广义上来说研究性学习应该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即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

而教育部上述定义从课程改革角度阐述的研究性学习定义,属于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即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

本书所指的研究性学习都是指狭义的研究性学习。

2.分类(1)从研究内容来分类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和项目(活动)设计类(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

(2)从组织形式来分类从组织形式上来看,研究性学习常有三种组织形式:1.小组合作研究(4-6人组成课题组)2.个人独立研究(开放式作业)3.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3.特点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教基[2001]6号),具体来说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其它学习方式的特点有:1.注重学习的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2.以专题、问题或项目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学生得知识获得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以专题、问题或项目为载体的。

3.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

4.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收集资料开始到撰写报告、答辩、成果展示的全过程,都是学生自己的自主决断过程,教师往往只起到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

5.强调学习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4.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异同研究性学习无论是在学习的内容、组织与管理还是在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上都和接受性学习有所不同。

在传统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在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与他明天在社会上的生存方式保持着惊人的相似。

研究性学习超越了学科概念的体系,在一个学习专题的统摄下,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自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个人体验和感情,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落到实处。

1.观摩案例1.案例观摩自主选择以下案例进行观摩,在观摩的同时思考、归纳案例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以及各个实施步骤中学生和教师的活动。

在表格:《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中填写您观摩思考的结果。

1.小学:《广州名人故居游》2.小学:《小小鸡蛋知多少》3.中学:《安全自护我能行》4.中学:《饥荒—饥饿的真实面目》5.中学:《保护生物多样性》6.中学:《走马大佛山》7.中学:《“人与克隆”专题学习》8.中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小组讨论结合上述案例的观摩记录结果,思考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将它发布在网络培训平台讨论区→“[主题4]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下。

2.阅读资料: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无论是从广义的理解还是狭义的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探究”,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包括选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处理分析资料、提出论点或假设、撰写研究报告和自我评价等几个主要环节。

1.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阅读理论导学,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并记录下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或疑惑。

理论导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步骤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因此其实施步骤也同解决问题的步骤相类似,从大步骤上来说应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步骤,这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核心框架。

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通常分为两种步骤,一种是社会科学的研究(见图4-1),一种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见图4-2)(邓小丽,2001):图4-1:社会科学的研究实施步骤图4-2自然科学的研究实施步骤作为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动员与培训阶段动员与培训即研究性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准备阶段。

对于很多老师和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还是一个新事物,因此需要在研究性学习开始前,学校对老师应该有研究性学习相关理念和实施方法的培训。

老师对学生也应该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课题选择的技巧,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的研究方法,并预习相关材料做好准备。

如果经常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一步就可以省略。

2.课题准备阶段(1)提出和选定研究课题提出和选定研究课题是正式开展研究的第一步,课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从生活、社会和自然中自由提出。

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师生合作的方法,对所选的问题的社会价值和研究的可能性进行判断论证,共同确定待研究的问题,这种方法在目前的中小学用得比较多。

(2)成立课题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课题,自由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一般每组3——6人),并通过自由选举产生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研究分工以及与指导教师的联络。

在组织课题组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兴趣,又要考虑成员在课题组内分工负责的研究任务。

(3)制定小组实施方案小组通过讨论协商和初步的调研,提出本小组实施课题的计划和方案,该方案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要做什么,即要制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②怎么做,即制定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③做成什么样的结果,即制定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

研究课题确立后,要求每一个研究小组认真讨论,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并明确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

研究方案大致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本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课题拟创新之处、具体的实施步骤(研究进度计划)、课题组成员的分工、经费预算、主要参考文献等。

(4)开题报告和评审小组实施方案确定后,需要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会由各研究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指导教师(组)和全班同学陈述本小组的研究方案,指导教师和全班同学均可提出问题,小组内各成员均可参与回答提问。

指导教师根据全班讨论的情况,对研究方案进行评审,或提出研究方案建议和修改意见。

明显不合理、难以实施以及没有充分准备的选题不予通过,这些小组需要重新讨论、修改,准备第二次报告。

3.课题实施阶段小组成员按照实施方案开始课题研究,制定实施阶段的学习目标,了解、收集课题所需的各项信息。

(1)了解当前课题所需信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听取该学科领域中做出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介绍当前国内外该课题的最新成就,目的是了解研究主题的背景以及将自己的研究推向科学发展的前沿,不仅开阔研究视野,而且了解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有哪些,为自主实施做好准备。

(2)采集、处理、分析资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去获得你所需要的资料,一是通过出版物(包括印刷品、影视媒体、光盘资料、网络资源等)获得,二是通过调查访问获得。

还包括该课题科技情报资料检索等。

各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各成员既分工负责各自的任务,又相互配合,体现分工与合作的统一。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为研究小组内的各成员提供咨询与研究指导,并负责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监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