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姓名:学号:学院:专业:年级:指导老师:年月日摘要恐怖活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类共同的敌人。

从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到之后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恐怖袭击活动再到近期发生在我国昆明火车站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恐怖活动遍及全球。

本文通过分析恐怖主义产生的种种原因去认识和了解恐怖主义,从而铲除恐怖主义的根源。

关键词:恐怖主义;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引言从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到之后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恐怖袭击活动再到近期发生在我国昆明火车站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恐怖活动已经遍及全球,成为当今世界人类共同的敌人,也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曾言:“勇敢的人不是没有恐惧,而是能够战胜恐惧。

”因此,虽然恐怖主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让无数无辜生命因此而殒落,但是我们必须坚强地同恐怖主义斗争到底,争取人类社会的和平安定。

本文尝试通过分析恐怖主义产生的种种原因去认识和了解恐怖主义,从最根本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因素来剖析恐怖主义存在的土壤条件,恐怖主义的思想根源。

正如兵家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只有更加本质地认识恐怖主义,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断绝恐怖主义蔓延的根源,从而造福人类社会。

一、《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明代思想家顾炎武曾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通过两个星期的学习,在课余时间我又积极地收集了相关资料,体会到和平稳定的珍贵,加深了对当今时代恐怖主义的认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要对恐怖主义说不,加强自身在应对应急突发状况的处置能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作为当代大学生,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比如不歧视少数民族同学,与人为善,不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等。

因此,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感,决定以“论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为题作为自己的结课论文。

二、恐怖主义的历史恐怖主义由来已久,最早就有我们熟悉的荆轲刺秦王,凯撒大帝遇刺,以及到现代肯尼迪总统遇刺等著名的历史事件,恐怖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未走远。

而现代意义的恐怖主义则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世界各国风起云涌般的民族解放运动已经告一段落,美苏争霸的铁幕刚刚拉开,世界局势依然动荡难安。

许多西方国家社会的一些组织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与控制,导致各种具有一定政治或宗教目的的活动日趋活跃。

1968年至1969年,出现了暗杀、爆炸、绑架、劫机、炸机等恐怖活动的高潮。

此后,类似的恐怖活动更是愈演愈烈。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恐怖主义继续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

尤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在冷战中成长起来得本·拉登,由他建立的基地组织制造了9·11恐怖袭击事件,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恐怖主义的危害。

直到今天,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

三、什么是恐怖主义国际上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以及在全球反恐中的具体运用问题,各国政府与学界意见不一。

就普遍观点来看,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

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

可见恐怖主义源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政治分歧。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恐怖主义已经越来越表现出在宗教和文化方面的某种驱动,意识形态已经渐渐淡化。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的专著《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强调:“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与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的冲突。

这种冲突是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可见当今世界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带来的种种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是当今恐怖主义的源头所在。

四、恐怖主义的政治动机从政治方面上讲,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国际恐怖主义蔓延的政治诱因。

霸权主义国家干涉他国内政、对别国进行经济制裁或军事打击的行为所招致的广泛不满,客观上为极端民族主义者进行恐怖活动提供了便利。

恐怖分子可利用本民族对外来干涉的反抗情绪,辅之宗教手段展开恐怖犯罪活动,并使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具有了某种反西方强权的色彩。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为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大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其行径越发遭到国际社会的反感和憎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现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

因此,美国成为世界恐怖主义的主要矛头绝非偶然。

政治与宗教文化常常有着紧密的联系,就基地组织来看,本·拉登作为基地组织的领导人,笃信伊斯兰教逊尼派瓦哈比支派,这是一个激进的宗教派别,目的在于在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地区建立一个统一的伊斯兰王国,复兴伊斯兰教。

冷战结束后,美国霸权主义又一次侵入中东,在中东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将影响力不断渗透到中东地区,这些让本·拉登为首的激进伊斯兰人民极其愤恨美国霸权,因此敌对之势已经不可避免。

本·拉登领导基地组织,训练恐怖袭击人员,策划了一系列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企图使美国退出中东地区,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政权。

五、恐怖主义与宗教文化冲突现代恐怖活动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冲突”的特点,这与西方国家强行推行西方价值观,在热点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从而激发了阿拉伯世界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情绪有直接联系。

西方面临一个不同的文明——伊斯兰文明,而伊斯兰文明面临一个无比强大的扩张的西方文明,特别是美国文明。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两种文明不可避免的处于更加尖锐的冲突之中。

这种冲突使伊斯兰文明产生一种深重的危机感。

而冲突的结果之一是某些伊斯兰文明社会更加坚守自我,对现代化产生恐惧,这决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热烈追随者只能采取隐蔽的恐怖主义的手段。

塞缪尔·亨廷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在冷战时代的世界中,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首先是意识形态或经济,而是文化……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化的国家和集团之间。

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

”“下次世界大战,如果有的话,必将是所有文明之间的战争。

”然而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主要功能是通过共同的信仰,将人们团结起来,促进社会的和平稳定,伊斯兰教也不例外。

因此当代恐怖分子披上宗教外衣,曲解宗教教义,采用激进极端的手段达到相应的政治、宗教目的。

各类型恐怖主义比较表(1968~2005年)注:国际恐怖主义数据从1968年到2005年计,国内恐怖主义数据1998年到2005年计。

另外,这一表格数据只包括可以辨别类型的恐怖事件及其造成的伤亡,并不包括这一时期所发生的所有恐怖事件。

从表中可以看到,国内恐怖主义中,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事件占总数的23%,在恐怖主义事件中,宗教极端主义事件占总数的15%。

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极端主义是恐怖活动的根源之一。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Jessica Stern认为,恐怖主义领袖人物将宗教作为一种动员教民的手段,通过特殊的宗教语言来表述他们的政治与经济诉求。

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追随者在精神上去进行一场“圣战”。

他们运用宗教来传播他们的反美和反犹思想,鼓励追随者通过暴力去追求一种更高的宗教目标。

而恐怖主义者之所以死命追随他们的思想有的是出于精神的、情绪的需要,有的则是由于赤贫,是出于经济的需求。

他们相信,虽然他们在这个世界生活得很不如意,在自我爆炸之后,将在“下一个世界”中获得新生。

对于“下一个世界”美好生活的憧憬是这些恐怖主义分子的最高的精神寄托和驱动力。

六、恐怖主义的经济根源贫困不是罪恶,但却是产生社会动荡仇恨的根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必然会导致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他们制定一些表面看似平等但实际上由于他们在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发展中国家必然会使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决策受到影响和制约。

这样经济秩序的不平等导致了政治权利的差异。

1966~1998年世界人均GDP年增长率比较(单位:%)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发展中国家经济在纵向上是发展的,但是在横向上则出现了逆增长的现象。

同时经济增长不一定是发展或是发达;在增长的结果不能被广泛的享受的同时,国际社会向两极分化;而不发达国家的内部也向两极分化;全球化同时又使发展中国家的内部问题可以很快的反馈给发达国家,从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穆斯林国家严峻的生存环境,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使得部分穆斯林在体制以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水平之间的巨大差距促使穷国的居民大量涌入发达国家。

移民离开自己的穷国后,再次沦为待遇最低最受歧视的阶层,为国际恐怖组织利用这些人创造了前提。

从2000年10月到2001年10月,全世界因战争造成的难民数达1490万,比2000年增长40万。

仍在本国国内的难民人数达2200万,阿富汗和巴勒斯坦难民数占全世界战争难民数的一半以上,恐怖组织可以在全世界被遗弃或被遗忘的人群中的到支持发展。

《国际先驱论坛报》与Pew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52%的非美国人士认为,美国政策造成世界上贫富差距扩大,使这些国家反美的主要因素。

因此,恐怖主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以发展。

正如我国外长唐家璇在联合国的一次反恐会议上所说,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是反恐的基础,只有在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使恐怖主义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七、总述当代恐怖主义的根源,首先源于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经济全球化下南北差距的不断扩大,经济的不平等导致了政治权力的差异,穆斯林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受到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侵害,从而导致人民的反抗情绪,经济的落后的穆斯林国家的青少年极易受到激进宗教思想的影响,成为恐怖主义的追随者。

而当地的宗教学校正是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的基地,正是驱使穆斯林青年跟从宗教狂热者的基地。

另一方面,国际文化的差异与文化传播和强制同化的矛盾,东西方文化价值的冲突,以及不同民族间的利益诉求的矛盾,导致民族主义的兴盛。

这些因素更成为恐怖主义肆意的助燃剂。

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处理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加重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讨论,本文将恐怖主义归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这几个主要方面,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影响,共同作为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

通过对恐怖主义的分析,我想反恐只有从恐怖主义的根源入手,缩短社会贫富差距,建立国际经济政治的新秩序,各国相互尊重,增强互信,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中国家加快自己的发展,在国际社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才能铲除恐怖主义的根源。

【参考文献】〔1〕吴向军,《宗教与法的关系论纲》;〔2〕塞缪尔·亨廷,《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3〕李光钰,《恐怖主义的宗教因素分析》;〔4〕张家栋,《当代恐怖主义的宗教根源》;〔5〕J.L.埃斯波西托,《伊斯兰威胁——神话还是现实》;〔6〕安高乐,《从文明冲突的角度浅析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及解决办法》;〔7〕郭世杰,《论恐怖主义犯罪的经济原因及其规制》;〔8〕贾姗姗,《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治策略》;〔9〕张金平,肖宪,《当代中东恐怖主义的特点》;〔10〕邓碧波,《宗教世俗化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产生》;〔11〕王艳雯,《现代恐怖主义的历史根源》;〔12〕张志成,《当代伊斯兰宗教极端势力起源分析》;〔13〕左高山,《政治暴力批判》;〔14〕王永贵,蔡连国,《“反全球化”运动:当今全球化问题研究的新热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