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疟原虫的生活史

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疟原虫的生活史

3
3
一、形态
(一)滋养体 (二)包囊
4
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示意图
4
二、生活史
成熟包囊
滋养体 肠内下移 包囊
(大肠肠腔)
体外
) 体外
滋养体 随血流 肠外(肝、脑、肺、皮肤
(大肠肠壁)
5
5
三、致病性
典型阿米巴痢疾常有腹绞痛及里急后重、粪便呈脓血 便,酱红色,特殊腥臭味,可伴有腹胀、消瘦、贫血等。
肠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肝脓肿最多见,有时可引起纵 隔、心包、脑、脾等部位的脓肿,也可波及邻近组织、器 官如体表皮肤、生殖器等引起溃6 疡或炎症。
8
8
第二节 疟原虫
一、形态
(一)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四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 可分为环状体或称早期滋养体、大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 等发育阶段。 (二)超微结构
9
9
二、生活史
1. 感染阶段:子孢子 2. 感染方式:蚊虫叮咬;输血 3. 宿主:人(中间宿主)
蚊(终末宿主) 4. 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10
5. 生殖方式:世代交替(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
10
三、致病性
(一)潜伏期 (二) 发作 周期性发作为疟疾典型症状之一,表现为周期
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 (三)再燃与复发 (四)贫血
11
(五)脾大 (六)凶险型疟疾
11
四、流行与防治
1. 疟疾的传染源是疟疾患者和带虫者,当血液中存在配子体 时具有传染性。传播媒介是按蚊。 2. 从患者周围血液中检出疟原虫,是疟疾确诊的依据。 3.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4. 我国的对疟疾防治的对策是坚强和落实灭蚊和传染源防治
12
的综合措施,严格执行流行人口疟疾管理制度。
12
第三节 其他常见医学原虫
13
13
目录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二、疟原虫 三、其他常见医学原虫
重点难点
➢ 重点: 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性。 2.疟原虫的致病性。 ➢ 难点: 溶组织内阿米巴和疟原虫的生活史。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原虫为原生动物的简称,属原生动物亚界, 真核单细胞动物,体积微小而能独立完成生命活 动的全部生理功能。
6
Hale Waihona Puke 四、流行与防治(一)流行
阿米巴病呈世界性分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更为普遍。 人体主要由于摄入被含有包囊粪便所污染的食物、饮用水 而感染。 (二)实验室诊断 1. 病原检查 确诊肠阿米巴病的方法。
7
2. 免疫诊断 常用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 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7
(三)防治
1. 管好粪便及饮用水源 2. 加强卫生知识宣传 3. 治疗患者 甲硝唑为首选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