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炼焦车间操作规程目录目录 (2)前言 (8)第1章TJL5550D型捣固焦炉炉体简介 (10)1.1.焦炉炉体的主要尺寸 (10)1.2.工艺参数 (11)第2章调火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12)2.1.调火工岗位职责 (12)2.2. 技术操作规程 (13)2.2.1技术要求 (13)2.2.2操作细则 (13)2.2.3.特殊操作 (22)2.2.4.安全注意事项 (24)第3章测温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26)3.1.测温工岗位职责 (26)3.2.测温工安全注意事项 (26)3.3.测温工工艺控制条件 (27)第4章交换机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29)4.1.交换机工岗位职责 (29)4.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9)第5章铁件工岗位职责 (33)5.1.铁件工岗位职责 (33)5.2.铁件工的安全技术规程 (33)5.3.护炉设备及炉体膨胀管理制度表 (34)第6章热修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36)6.1.热修工岗位职责 (36)6.2.热修岗位一般操作 (36)6.3.热修岗位的安全技术规程 (37)6.4.热修各部位检查及维修制度表 (38)6.6.翻修小炉头 (40)第7章炉门修理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41)7.1. 炉门修理工岗位职责 (41)7.2. 岗位技术操作 (41)7.2.1.一般操作 (41)7.2.2.更换刀边 (42)7.2.3.更换炉门框 (42)7.2.4.禁止及注意事项 (43)第8章推焦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44)8.1. 推焦车司机岗位职责 (44)8.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4)8.2.1.推焦机的操作程序 (44)8.2.2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45)8.3.特殊操作 (46)第9章拦焦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48)9.1. 拦焦车司机岗位职责 (48)9.2.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8)9.2.1.拦焦机的操作程序 (48)9.2.2.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49)9.2.3.特殊操作 (50)第10章熄焦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51)10.1.熄焦车司机岗位操作职责 (51)10.2.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1)10.2.1.操作方法 (51)10.2.2.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51)第11章装煤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53)11.1.装煤车司机岗位职责 (53)11.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3)11.2.1.捣固装煤车的操作程序 (53)11.2.2.操作注意事项 (54)第12章捣固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56)12.1. 捣固机岗位岗位职责 (56)12.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6)12.2.1.捣固机的操作程序 (56)12.2.2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56)12.2.3.摇动给料器操作程序 (57)第13章消烟除尘车司机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59)13.1.消烟除尘车司机岗位职责 (59)13.2.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9)13.3.停机的操作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 (60)13.4.导烟过程中的事故处理 (60)13.4.1.导烟过程突然停电,处理措施如下 (60)第14章地面除尘站工操作技术规程 (61)14.1.地面除尘站工岗位职责 (61)14.2.地面除尘站工操作技术规程 (61)14.2.1.出焦除尘系统启动程序 (61)14.2.2.装煤除尘系统启动程序 (62)14.2.3.安全技术规程 (64)14.2.4.除尘系统设备维护规程 (66)第15章炉前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80)15.1.炉前工岗位职责 (80)15.2.一般操作规程 (80)15.3.特殊操作 (81)15.4.禁止及注意事项 (82)15.5.设备维护与保养 (82)第16章上升管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84)16.1. 上升管工岗位职责 (84)16.2. 操作技术操作规程 (84)16.3. 特殊操作 (86)16.3.1.鼓风机突然停止运转 (86)16.3.2.鼓风机启动 (86)12.3.3.上升管工安全注意事项 (87)第17章炉盖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89)17.1.岗位职责 (89)17.2.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89)17.3.特殊操作及注意事项 (90)第18章粉焦抓斗工岗位技术规程 (92)18.1. 粉焦抓斗工岗位职责 (92)18.2.岗位一般操作规程 (92)18.3.特殊操作 (92)18.4.粉焦抓斗工安全注意事项 (93)18.5.设备维护制度 (93)第19章维修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94)19.1.维修工岗位职责 (94)19.2. 维修工的设备点检制度 (94)第20章各大车的故障分析 (98)20.1.推焦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故障排除方法 (98)20.2. 推焦机中安全保护装置及注意事项 (105)20.3. 液压系统的事故处理 (107)20.4.拦焦机故障分析与排除 (108)20.5.拦焦车安全保护装置及事故处理 (112)20.5.1.导焦过程中的事故处理 (114)20.5.2.走行装置发生故障时处理 (114)20.6. 熄焦车故障现象 (115)20.7.导烟除尘车故障分析与排除 (116)20.7.1.导烟车安全保护装置及注意事项 (119)20.7.2.设备中的安全保护装置及注意事项 (119)第21章车间交接班制度 (123)21.1.交接班 (123)21.2.接班者 (123)第22章地面除尘工艺系统操作规程 (125)22.1.除尘工艺系统简介 (125)22.1.1.装煤除尘 (125)22.1.1.2.出焦除尘 (125)22.1.1.3工艺简介 (126)22.2.除尘系统设备维护规程 (128)22.2.1.维护、检修、保养一览表 (128)22.2.3.技术安全规程 (141)22.3.操作技术规程 (144)22.3.1.出焦除尘系统启动程序 (145)22.3.2.装煤除尘系统启动程序 (146)22.3.3.停机指令与条件 (147)22.3.4.报警项目 (148)22.3.5.停机顺序 (149)第23章庆华煤化余热回收操作及维护规程 (151)23.1. 目的 (151)23.2.围 (151)23.3.引用标准 (151)23.4. 总则 (151)23.5.设备简介 (153)23.6. 余热回收系统启动 (160)23.7. 余热设备正常运行时的调整 (162)23.8.停车 (168)23.9. 转动设备的运行 (170)23.10. 取样装置的使用 (175)23.11. 余热设备机组的事故及处理 (175)23.12. 余热设备的防冻 (183)23.13. 定期工作 (184)前言TJL5550D型炼焦炉由炉顶区、炭化室、燃烧室、斜道区、蓄热室、基础、烟道等组成。
炭化室中煤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变成焦炭。
一座焦炉有55个炭化室与燃烧室相间配置,用硅砖砌筑隔开。
每个燃烧室有32个立火道。
来自蓄热室的经过预热的煤气和空气在立火道底部相遇燃烧,从侧面向炭化室提供热量。
蓄热室位于焦炉的下部,利用高温废气来预热加热用的煤气和空气。
斜道区是连接蓄热室和燃烧室的斜通道。
炭化室、燃烧室以上的炉体称炉顶,其厚度按炉体强度和降低炉顶表面温度的需要确定。
炉顶区有除尘孔和上升管孔通向炭化室,用以除尘和导出煤料干馏时产生的荒煤气。
还设有看火孔通向每个火道,供测温、检查火焰之用,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温度和压力。
整座焦炉砌筑在坚固平整的混凝土基础上,每个蓄热室通过废气盘与烟道连接,烟道设在基础两侧,一端与烟囱连接。
为了更好地延长焦炉使用寿命,也为了使生产中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较好水平。
特制订《炼焦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集生产工艺、焦炉维护、设备维修于一体进行汇编,本着人员从简,操检一体的原则,融入了焦炉设计规、五大车的设备使用、运行以及庆华焦化一、二期的生产管理工艺进行编写。
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在编写的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望广大员工在生产实践操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提出修正、补充意见,以备完善。
第1章TJL5550D型捣固焦炉炉体简介TJL5550D型焦炉是化二院最新开发设计的双联火道,废气循环、下喷、复热式大型捣固焦炉。
1.1焦炉炉体的主要尺寸炭化室全长15980mm炭化室全高5505mm炭化室平均宽500mm炭化室锥度20mm炭化室中心距1350mm立火道中心距480mm立火道个数32个炉顶高度1195-1245mm看火孔直径φ130mm每个炭化室除尘孔直径x个数φ450mmx4每个炭化室上升管孔直径x个数φ500mmx1燃烧室高度4700mm燃烧室加热水平805mm跨越孔尺寸325x(443-453)mm循环孔尺寸234x(191-198)x2mm炭化室墙厚100mm立火道隔墙厚度151mm斜道高度825mm蓄热室高度3700mm蓄热室宽度415mm蓄热室主墙宽290mm蓄热室单墙宽230mm蓄热室格子砖高度2750mm蓄热室格子砖层数22层小烟道尺寸273x650mm1.2.工艺参数(以工程能力年产110万吨/年干全焦规模计算)焦炉组数2x55孔煤饼尺寸(长x宽x高)(15100/14900)x450x5200mm 入炉煤堆比重 1.0t/m3(干)每孔装煤量:35.1t周转时间:22.5hr含水10%精煤相当炼焦耗728kcal/kg热量:焦炉紧操作系数: 1.07炉空气过剩系数: 1.25第2章调火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2.1调火工岗位职责2.1.1 认真执行班长所布置的工作任务,技术业务上受车间专职工程师(专职技术员)领导。
2.1.2 制定切实可行的加热制度,作好调温工作,做到焦饼上、下、机、焦各点均匀成熟,努力做到提高焦炭质量,降低耗热量,维护好炉体,提高热工效率。
2.1.3 按规定测量和调节各项温度、压力、吸力,并保证测量与记录的正确和齐全,并保存好原始记录。
2.1.4 在结焦时间变化和配煤比变动较大时,要及时做好焦饼中心温度、炭化室底部压力和冷却温度的测量与记录的正确和齐全。
2.1.5 发现难推焦号,要及时观察焦饼情况,如属温度原因须及时处理。
2.1.6 维护好所属设备、仪表和微机及工具,保持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气流畅通无阻。
2.1.7 定期检查蓄热室、小烟道等处砌砖的损坏和漏气情况,并报告车间,安排有关班组进行喷补和处理。
2.1.8 每天与三班测温工共同研究三班炉温情况,努力减少炉温的波动。
2.1.9 卫生分工区要经常清洁干净。
2.2 技术操作规程2.2.1技术要求2.2.1.1 各项温度记入大帐。
2.2.1.2 炉温应均匀、稳定。
2.2.1.3 换向后5分钟开始测下降气流立火道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