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交通运输概论1.运输(1)定义:运输是指借助交通网络及其设施和运载工具,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2)运输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四要素: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组织管理技术、运输对象——人与物(3)说明:并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人与物的移动都称为运输,只有具备相应要素的人与物的移动才能叫做运输。
以下活动都不属于我们所讲的运输的范畴:如:生活中的供电、供水、供暖等、在工作单位、建筑工地等由运输工具完成的人和物的位移、办公场所、娱乐场所等人的移动等2.交通(1)定义:交通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运载工具在交通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2)交通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三要素: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组织管理技术3.交通与运输的关系(1)区别:交通强调的是运载工具(交通工具)在交通线网(交通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而与交通工具上所运载人员与物资的有无和多少没有关系。
运输强调的是运载工具上运载人员与物资的多少、位移的距离,而并不特别关心使用何种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
(2)联系:交通与运输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同一过程就是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的流动。
两个方面指的是:交通关心的是运载工具的流动情况(流量的大小、拥挤的程度),运输关心的是流动中运载工具上的运载情况(载人与物的有无与多少,将其输送了多远的距离)。
(3)说明(联系):由交通与运输构成的一些词语中,有一部分是可以相互替换使用的,如交通线与运输线、交通部门与运输部门、交通系统与运输系统等。
因此,运输以交通为前提,没有交通就不存在运输;没有运输的交通,也就失去了交通存在的必要。
交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运输才是最终的目的。
4.交通运输和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流动和运载工具上运载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交通运输也可以定义为以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以现代联合运输组织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标,通过一种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综合运输(了解):当运输过程通过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组织实现时,我们将这种运输称为综合运输5.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简史(包括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水路运输阶段:水上运输是一种历史最悠久的古老的运输方式,同时又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是历史最短的一种运输方式。
(了解:运输系统的发展:水路运输->铁路运输->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集装箱运输->综合运输。
)6.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意义1、交通运输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降低运输费用可以鼓励市场扩大采购范围,所需商品不一定在当地完成,提升了商品的空间效用。
时间效用与空间密切相关,与速度有关。
高效率运输可以保证在要求的时间里将商品运到适当的地点,从而创造时间效用。
对时间效用而言,运输速度是关键因素,若运输速度加快一倍,潜在市场范围就可扩大到4倍。
7.交通运输的国家意义交通运输使人们得以便利地往来接触,促进相互间的沟通和了解,并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因此,历史上常把交通运输视为国家、社会形成与团结统一的一个因素。
8.交通运输的环境意义环境污染、有益的很少,有害的很多。
第二章交通运输业及其与国家发展关系分析1.源于物质生产部门的传统认识表现为“三论”:物质生产部门论;第三产业论;基础设施论。
(交通运输业是物质生产部门;交通运输业属于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属于基础设施)。
2. 交通运输业的网络经济特性规模经济意味着当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较大的生产量时所产生的经济性,即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呈下降趋势。
3.交通运输资源的时间、数量(空间)配置(1)运输资源问题三要素:时间、空间和数量。
(2)四种理论:优先发展论(欧美);同步发展论(日本);压力论(发展中国家);运输与经济的交替优先增长理论(中国)。
第三章交通运输系统概论1.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1)按交通运输方式划分:由水路、公路、铁路、航空和管道5中基本交通方式的运输系统,以及仓储公司、旅行社、邮政包裹服务部门、物流公司和运输承包公司等多种服务于交通运输运营的运输代理商组成。
(2)根据其服务性质及所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城际交通及城市运输两大系统,而城际运输又可分为国内运输和国际运输两个子系统。
(3)按系统功能构建划分,交通运输系统一般包括:以高等级公路、铁路客运专线和民航为依托的城际快速客货运输系统,以干线公路、水路和铁路大宗货物运输管道为依托的重载货物运输系统,以干线公路、水路和铁路干线为依托的集装箱运输系统,以管道、水路和铁路为依托的油气运输系统。
2.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必须依托运载工具、通路、战场、动力、通信、经营管理人员和经营机构等要素的配合。
人是最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
3五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和运营特征(了解)(1)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1)适应性强,(2)运输能力大,(3)安全性好,(4)列车运行速度较高,(5)能耗小,(6)环境污染程度小,(7)运输成本较低。
铁路运输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特征:(1)车路一体,(2)以列车为客、货运输的基本输送单元,(3)铁路具有优越的外部导引技术(自然控制,自然操作),(4)铁路运输设备不能转移。
(2)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1)技术经济性能指标好,(2)货损货差小,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高,(3)送达快,(4)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5)单位运输成本较高,且污染环境。
公路运输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特征:(1)车路分离,(2)灵活机动,(3)可实现“门——门”的运输服务,(4)经营简易。
(3)水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1)运输能力大,(2)运输成本低,(3)投资少,(4)劳动生产率高,(5)航速低(受气候影响大)。
水路运输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特征:(1)便于利用,(2)不受海洋阻隔,(3)创办较容易,(4)国际竞争激烈,(5)差异性大。
(4)航空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1)高科技性,(2)高速性,(3)高度的机动灵活性,(4)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5)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回收快,(6)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特征:(1)飞行距离远,(2)飞机与机场分离,(3)适用范围广泛,(4)具有环球性及国际性。
(5)管道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1)运量大,(2)占用土地少,(3)投资少,自动化水平高,运营费用低。
管道运输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特征:(1)生产与运输一体化,(2)上门服务,(3)生产高度专业化,(4)作业自动化。
第四章水路运输系统1.船舶种类与特点按用途分类,作为军事用途的称为舰艇和军舰;而用于交通运输、渔业、工程及研究开发的称为民用船舶。
在民用船舶中,运送货物与旅客的船舶称为运输船,它是民用船舶的主要部分。
(1)货船是运送货物的船舶的统称,一般不载旅客,若附载旅客,不超过12人,包括:杂货船(世界商船队中,吨位总数居首位),散货船,集装箱船,液货船,滚装船,载驳船,冷藏船。
(2)客船与客货船:快速性、安全性好操纵性好、耐波性好。
(3)驳船:无动力。
2.班轮运输组织班轮运输又称定期船运输。
是指固定的船舶按事先制定的时间表在固定的航线和固定的港口之间运行的运组织形式。
不论是否装满都按计划起航。
保证班期是班轮运输的核心工作。
3.不定期船运输特点定义:船东随时根据货主的需求在时间、地点和内容上发生的变化,组织船舶运输的一种运营方式。
运输对象是货物本身价格较低的大宗散货,如煤炭等。
在不定期市场上成交的租船合同形式主要有:光船租船合同、期租合同、程租合同、连续航次租船合同、包运合同等。
4.几种租船合同方式区别光船租船:船舶出租人只提供一艘空船,按时收取资金,合同期一般较长;承租人负责船舶调度和安排运营,并负担一切营运费用及船员工资、伙食费。
定期租船:期租的对象是整船,船舶出租人负责配备船员、负担船员工资、伙食费等,按时收取租金;承租人负责船舶调度和营运组织工作;航次费用(燃油费、港口费)由承租人负担。
航次租船/程租:以航次为单位,船东负责所有的费用。
收取运费。
租船人只需要负责额外的费用,和支付运费。
包运合同:和航次合同性质相同。
只是针对的是货物,航次运输针对的是航次。
签该合同,船东对货物运输有一定的保障,而租家也可以从运费上面得到一定的折扣。
装卸作业:直接换装、间接换装。
5.航次租船航次估算主要依据是经济性。
估计各航次的航次收入、航次成本和航次每天收益,从而预知某个航次是否盈利。
航次估算被广泛应用于不定期租船的运输组织中。
6船舶闲置运输需求经常变化,当运价下跌,船舶盈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封存部分闲置运力,以减少成本,调整供需关系等。
船舶封存的经济条件:当船舶运营亏损额<船舶封存成本,继续运营;当船舶运营亏损额=船舶封存成本,视其它情况而定;当船舶运营亏损额>船舶封存成本,停航封存。
7.船舶营运指标(1)、船舶运输量货(客)运量是指将货物(旅客)由甲地运送到乙地的数量。
货(客)运周转量是将一定数量的货物(旅客)位移一定的距离运达目的地,其运量与运输距离的成绩。
(2)、船舶生产能力含义:决定船舶生产能力的要素是拥有船舶的数量和船舶的技术性能。
(3)、船舶使用效率 ;(4)、船舶生产效率 8港口营运指标 (1)、港口作业评价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大类:①数量指标反映的是港口生产经营活动应达到或已达到的数量上的要求。
如吞吐量、装卸自然吨、堆存货物吨天、泊位数、库场总面积等,反映了港口的总体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通常用绝对数表示。
②质量指标反映的是港口生产经营活动应达到或已达到的质量上的要求,是两个数量指标相除所得的结果,通常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有:装卸工人劳动生产率,船舶装卸效率、操作系数、泊位占用率、不平衡系数、单位装卸成本、装卸机械利用率、库场容量运用率、固定资产利用率等。
★吞吐量指标(生产能力):货物吞吐量指经水路运输运进、运出港区,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
就是一定时期内进出港货物的总吨位。
P73★装卸作业指标装卸作业指标包括装卸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如装卸自然吨、操作量、操作系数、装卸工日工作量、装卸工时效率等1)装卸自然吨(重视装货)装卸自然吨是指进、出港区并经装卸的货物数量。
一吨货物从进港至出港(包括陆进陆出,水进水出,或只进不出,只出不进的物资,以及用于本港消耗的建港物资等),不论经过几次操作,均只计算为一个装卸自然吨。
在计算装卸自然吨时,除进港后不再出港或在港区消耗的建港物资等是在进港时统计外,其余一律于装船或装车出港时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