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

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

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我们知道,物理知识生活实际和,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的总结。

所以学习物理知识若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到生活、社会实际的大课堂中去学习物理、应用物理,才能把知识学活、用活。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物理问题,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冰、水的相互转化,水电站、内燃机、轮船、电动机、人造卫星、核能发电、光纤通信、及各种家用电器等等;而应用物理知识就是以生活、生产、社会中常见的现象为背景提出的问题,可见,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平时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如果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未深入思考,那就等于脱离了“物”而学“理”,最终只能记住一些物理定律、公式。

相反,如果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并自己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并积极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思考,设法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为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有利用于我们透彻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样才能将活、用活,才能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应用物理知识题就像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的一些常见事物上面画了个“?”,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观察对象和思考的方向。

事实上我们天天生活在物理世界中,身边到处都有物理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如:为什么水会流动?为什么空调器要装在高处?什么是?天上为什么会打雷?什么是温室效应?等等,这些决不止“?”。

只有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才能真正学到有“物”的物理,才能为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物理知识题都是生活和社会技术中的实际问题。

它的显著特点是用生活中的语言来表述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境,而不是用物理名词、术语直接给出的物理模型。

它把物理知识隐蔽在实际事物之中,巳知条件或待求的实质问题常处于隐蔽状态,一般不能直接套用物理公式求解。

这些都是与平时的练习题和试题的不同之处。

所以,解应用物理知识题,首先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用物理名词术语显现出它的物理真面目,再找出这个物理问题与哪些物理概念、规律有关系,即找准解题的理论依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缸外壁“出汗”;卫生球日久变小。

这些现象是否是升华?冒“白气”、“出汗”等都是生活语言。

首先要转化成物理术语,与物理概念、名词联系起来冒“白气”实质是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水缸“出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露。

卫生球日久变小,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跑掉了,这就是升华现象。

对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要抓问题的实质进行合理的简化成物理模型。

例如:家用电饭煲可以转化为图1的物理模型;家用电吹风机可以转化为图2的物理模型;通过这样的实物与物理模型的转化,就可以将复杂的实际问题变为一般物理问题进行解答了。

由此可见,顺利完成由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是解应用物理知识题的关键一步,迈出这一步就是解题的一半。

物理基础知识是指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规律组成的知识体系。

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必须以物理基础知识为依据,对生活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判断或合理的解决。

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做到以下两点:1、准确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克服主观猜想和乱套公式。

例如:一辆高速奔驰时比低速行驶时,两种情况相比,哪个惯性大?有的学生认为“高速惯性大”。

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理解惯性概念的真正涵义。

又如:运动员用200牛的力一脚把球踢出10米远,运动员做了多少功?有的同学竟然得出:“W=FS=200牛×10米=2000焦”的错误结果。

概念没有理解,物理过程还不清楚,就乱套公式,是出现上述错误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对于任何实际问题都要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以物理概念、规律为依据进行分析,不能乱套公式,更不能“想当然”地主观猜想。

2、灵活、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避免犯顾此失彼和片面武断的错误。

例如:公路上的路灯最佳联结方法是联。

同学们很熟悉路灯的情景:晚上同时亮,白天同时熄灭。

很容易想到是“串联”。

从原理上分析,串联、并联都是可行的,但从实际考虑,串联不是“最佳”的方法。

其原因是:一旦其中一只灯泡坏了,全部路灯都会熄灭,故障难以查寻。

又如:一只白炽灯灯丝断后,重新搭上使用,灯泡会更亮,但很容易在搭接处再烧断。

怎么样解释这个现象呢?这是我们日常熟悉的现象,要弄清其原因,就要求我们明确灯丝重新搭上使用时,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这些物理量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如何等。

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就可以在P=UI,P=I2R和P= 等公式中选择合适的进行判断了:首先,灯泡的灯丝烧断后,重新搭在一起使用时,灯丝的长度减少,电阻减少,在工作电压U一定时,由公式P= 可知这时电灯的实际电功率增大,所以灯泡会更亮;其次,这时灯泡的实际电功率比额定功率大,灯泡就容易烧断,由于灯丝在搭接处存在接触电阻大,由公式 P=I2R可知灯丝在搭接处的实际电功率比灯丝的要大,所以,灯丝很容易在搭接处再次烧断。

第一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可以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s Olympiad,缩写为CPhO)是群众性的课外竞赛活动。

这项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并得到国家部的批准。

竞赛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改进,增强学习能力;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第二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竞赛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比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提高和扩展。

第三条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者是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并学有余力的在校普通高中学生。

竞赛应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

竞赛活动主要应在课余时间进行,不要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四条学生参加竞赛主要依靠学生平时的课内外学习和个人努力。

学校和教师不要为了准备参加竞赛而临时突击,不要组织“集训队”或搞“题海战术”,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体。

学生在物理竞赛中的成绩只反映学生个人在这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不应当以此来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22.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瞄准、小孔成像。

26.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7.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2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9.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3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2)紫外线:主要作用是作用――验钞、杀菌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5.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原理);(2)当f(3)当u另: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用来测焦距)当u=f时无法成像。

37.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8.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猜您感兴趣: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