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秋《言语交际学》形成性测试答案(二)

2014年秋《言语交际学》形成性测试答案(二)

2014年秋《言语交际学》形成性测试与答案(二)作业四一、判断1、语法重音不仅在于显示一定的句子结构,还能区别意义、表达特殊的感情。

(错误)2、表达类言外行为的实施目的,是表明自己对待某一事态的情感和态度。

(正确)3、在一次具体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要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关键在于何组织话语。

(正确)4、言内行为即交际主体说话或写字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言意义。

(正确)5、宣告类言外行为的实施目的,是向听话人阐明客观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变化,并使之相信。

(错误)6、言外行为是主体通过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促使交际对象实施相应行为,它体现了言语交际的效果。

(错误)7、阐述类言外行为的实施目的,是表明自己对待某一事态的情感和态度。

(错误)8、在言语交际过程的三要素中,主体是常数,而语境和话语则是一个变数。

(错误)9、强调停顿是指为了强调某一事物或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出现的停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错误)10、理性意义体现了语言对于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反映,是在词典上可以查到的词汇的意义。

(正确)11、语气语调是为传达不同语气而产生的语调,带有一定的灵活应用的色彩。

(错误)12、话语的语境意义比话语的语言意义更为具体。

(正确)13、所有的话语都需要依赖语境才能够获得明确而具体的解释。

(错误)14、重音不仅能够使口语表达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而且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正确)15、语法衔接,即用语法手段来形成话语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可用于语法衔接的方法主要有虚词连接法、句字连接法和句型连接法。

(正确)二、简答1、举例说明指示词语及其意义的确定。

(15分)答:指示词语,也称指示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即巴尔-希勒尔所谓的“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指示句。

”指示词语包括:人称指示语、地点指示语、时间指示语1、人称指示语(person deixis)指谈话双方用话语传递信息时的相互称呼或对间接参与者的称呼如:我,我们,你,你们,他,她,他们,她们,它们,其他人,那些家伙等;2、地点指示语指人们通过话语传递信息或实施言语行为的地点方位词汇体系比如,这里/这儿,那里/那儿,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前面,后面,附近、周围,远处,在那遥远的地方,老地方等。

3、时间指示语(time deixis) 指与言语交际或言语事件有关的时间词汇体系。

比如此时,明天,未来,将来,从前,在那时,下周星期天,明年这个时候,有时等。

指示词语用例(1)我一个小时后回来。

假设你在某教室看到这样一张没有落款和时间的纸条,你会选择等待还是离开?我们不能确定那个“我”究竟是谁,不知道“一个小时后”是什么时候,因为“我”和“一个小时后”都是指示语,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必须参照具体的语境——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留下了这张纸条。

当这些基本的语境信息缺失时,我们无法断定这句话中指示语的意义。

2)下周同一时间在老地方跟我碰头,把我要的东西带来。

假设你在校园某个僻静的角落拣到这样一张没有落款和时间但已经发黄的纸条,上面的留言中“下周同一时间”、“老地方”、“我”和“我要的东西”都是指示语。

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必须参照具体的语境——谁在什么情况下约谁在什么地方见面、要什么东西。

由于留言人和拾者之间也许隔了几个月,也许隔了好几年,基本的语境信息缺失,故我们无从破译这张纸条中指示语的意义。

可见当指示信息不明或者完全缺失时,我们对话语的理解会遇到困难,甚至完全无法进行,所以指示词语对于语言交流至关重要,指示词语依附于具体明确的语境,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获得并确定语境意义。

2、简述话语语用意义的特性答:话语语用意义的特性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依附性,二是不对称性。

(1)、依附性。

语用意义的依附性不同于语境意义的依附性。

语境意义是依附于语境而产生的,语用意义则是依附于交际主体而产生的。

(2)、不对称性。

语用意义的不对称性,是指话语的语言意义与语用意义的不对称,具体地说,是就话语本身的意义与主体交际意图之间的不对称。

3、简述言语行为理论答:人们第说一句话同时在旅行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表达的是字面意思。

言外行为表达的是言外之意或说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也称言外之力。

言后行为指某一行为对听话人产生的影响。

从言语交际学的角度看,言内行为即交际主体说话或写字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言意义;言外行为是主体通过说话或写字来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用意义;言后行为是主体通过显示自己的交际意图促使交际对象实施相应行为,它体现了言语交际的效果。

三、名词解释1、抽象性词语(10分)抽象性词语是具有概括性的,反映的是经过抽象和概括而得出的事物或现象的共性,同时舍弃了个别事物或现象的个性。

2、强调停顿(10分)强调停顿是指为了强调某一事物或突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出现的停顿。

强调停顿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但它能够很好地传达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增强话语的感染力。

3、话语的衔接答:话语意义上的连贯是内在的、深层的东西,这种连贯有时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表层的连接。

这种与意义连贯相对应的话语形式上的连接,称为“话语的衔接”4、话语的语境意义答:话语的语境意义,是指话语在特定语境中体现出来的所指意义,或者说是一段话语在一个特定场合,在此时此地是什么意思。

5、话语答:在语言学中,指任何一种语言对我们居住的世界、任何可能的世界或想象中的世界所做出的表达。

6、言内行为答:言内行为即交际主体说话或写字的行为,它传达话语的语言意义。

四、案例分析1、请用言语交际的相关理论分析下面的材料:有位女孩子第一次提出要到男友的住处登门拜访,男孩子有些不安地说:“呃,我在房间里养了些小动物,你不在意吧?”女孩子说:“没关系,我最喜欢小动物了。

”没想到女孩子一进房门,立刻花容失色、惊慌失措。

原来男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养了几条蛇,而这位女孩子恰恰最害怕蛇。

(15分)答:(1)抽象性词语,多数词义是具有概括性的,反映的是经过抽象和概括而得出的事物或现象的共性,同时舍弃了个别事物或现象的个性。

(2)包含有抽象性词语的话语,一般也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获得明确的解释,同时这些抽象词语也会因语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所指意义。

(3) “蛇”的确也是“小动物”,这位男孩子并没有欺骗自己的女友。

问题是“小动物”属于概括性较高的抽象词语,女孩子在进入相关语境之前并不知道它具体的所指,也就搞不清男朋友说说的“我在房间里养了些小动物”究竟具有怎样的语境意义。

2、请按照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一位医生对患者说的一句话:“我建议你立即戒烟!”答:按照言语行为理论,医生说出“我建议你立即戒烟!”这句话的发音行为,是言内行为;医生说这句话的意图是“建议”患者戒烟,这种建议也是一种行为,属于言外行为;患者得到医生的建议后,立即实施了戒烟行为,这就是言后行为。

在这三种行为中,言外行为是最值得关注的,也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

由于言外行为传达了话语的语用意义,它也是应该是言语交际学研究的重点。

3、请用语法衔接方法理论,分析下面的材料:他緔鞋的时候,常有人歪着头看。

緔鞋,本来没有看头,但是麻皮匠緔鞋就能吸引人。

大概什么事情做得很精熟,就很美了。

因为手快,麻皮匠一天能比别的皮匠多緔好几双鞋。

不但快,緔得也好。

针脚细蜜,楦得也到家,穿在脚上,不易走样。

因此,他生意很好。

也回此,落下“麻皮匠”这样一个称号。

(汪曾祺《晚饭花•三姊妹出嫁》)(15分)答:这段话中用于话语衔接的虚词有“但是”、“因为”、“不但”、“因此”等连词,和“常”、“本来”、“大概”、“就”、“也”等副词。

这段话里小句很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如果没有这些虚词帮助连接,就很难保证话语意义上的连贯和顺畅。

五、填空1、可用于语法衔接的方法主要有(虚词)连接法、句字连接法和(句型)连接法。

2、语义学和语用学都是研究语言的意义的。

(语义学)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其解释者之间的关系”。

3、汉语中的重音,不只声音(响亮),而且发音(时间也比较长)。

4、言外行为表达的是言外之意或说是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言后行为指某一行为对(受话人)产生的影响。

5、语音停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语法)停顿,一种是(强调)停顿。

6、节奏重音是为了加强话语(语义)上的对比或(节奏)上的和谐而重读的音节。

7、语言意义的特性主要的有两点:一是(概括性),二是(模糊性)。

8、文字作为话语的表现形式,不只是满足于准确、规范地记录语言,在传达话语意义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具体表现的手段一是(排列),二是(变形)。

9、话语不仅是交际行为的(结果),也是交际行为的(工具)。

10、词汇意义由(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两部分构成。

11、话语的语境意义,实际上是话语语言意义在一定语境中的(明确化)和(具体化)12、语调的主要类型有降调、升调、(平调)和(曲调)。

作业五一、判断1、“亲属称谓的泛化”在儿童中使用的比较多,文化程度高的人使用的多。

(错误)2、“话语的衔接”是话语表层的东西,而话语的连贯是话语深层的东西。

(正确)3、言语交际学上的均衡准则,就是要让话语中连续排列的句子,尽量在长短和结构等方面形成对称和照应关系。

(正确)4、均衡的话语,无论是在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语表达中,都能以其整齐、对称的形式创造美感。

(正确)5、言语交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给自己谋利益,并因而损害他人利益的。

(正确)6、审美原则在内容上要求话语要做到均衡,在形式美上要含蓄和幽默。

(错误)7、中国的家庭道德观,对于言语交际的影响,就是重视年龄和辈分,据此确定交际策略。

(正确))8、言语表达都有必要讲求均衡美,遵守均衡准则。

(错误))9、“亲属称谓的泛化”在熟人之间使用的比较多,在完全陌生的人之间使用的比较少。

(错误)10、家人之间偶而发泄一下对领导、上司的怨气,是难免的,只要保证对象安全,也是不违背安全原则的。

(正确)11、言语交际的安全原则关键在于少说话。

(错误)12、作为幽默形式的超常类常常通过不同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似、相近之处,来揭示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特征。

(错误)13、关系较密切的人,也不可以介入对方家庭矛盾,这叫做“家丑不可外扬”。

(错误)14、传达涉及社会和国家安全秘密的范围和对象可以遗漏,更绝不可以扩大。

(错误)15、种族隔离属于行为歧视,语言歧视属于心理歧视。

(错误)二、简答1、简述含蓄的两种形式(15分)答:“含蓄”的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话说完了,意思却没有穷尽,这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种是话未说完,意思同样没有穷尽,可以叫它“言未尽意亦未尽”。

1.“言有尽而意无穷”式的含蓄。

在大多数情况下,含蓄表现为话说完了,意思却没有穷尽。

2.“言未尽意亦未尽”式的含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