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填料对PP微孔发泡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

不同填料对PP微孔发泡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

不同填料对PP微孔发泡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选取了发泡剂母粒作为发泡剂,选择二次开模法用塑料注射成型机制备出不同填料的PP/Nano-OMMT、PP/GF、PP/Nano-SiO2试样。

利用DSC,XRD和SEM对不同填料/PP微孔发泡材料结晶行为和泡孔形貌进行测试和表征。

结果表明填料的加入,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增大,结晶发生在高温区,结晶度减小,半结晶时间缩短,PP 的晶体衍射角向小角度偏移,尤其是GF(1wt%)的加入,所得泡孔平均直径最小,泡孔密度最大,泡孔形貌规则,说明GF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呈现良好的性能,发泡效果显著。

关键词:不同填料;聚丙烯;结晶性能微孔发泡材料是一类以填料为气体的复合材料[1-2]。

由于发泡材料具有密度较低、质量轻、保温效果好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一次性食品包装、医疗、建筑、汽车内饰件等领域[3]。

聚丙烯作为世界上通用的五大塑料之一,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稳定性、绝缘性、对环境无污染、廉价、易成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但由于纯PP熔体强度[4-6]较低,且具有较窄的加工窗口,在发泡过程中很难控制,容易导致形成的泡孔坍塌和合并,所形成的泡孔分布不均匀等缺点。

王明昊[7]等人在PVDA中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PVP,发现随着PVP的含量逐渐增加,PDVA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均有所下降,结晶度也降低,非结晶区增加,泡孔密度减小,有利于泡孔的形成。

李胜男等人[8]研究成核剂对PP发泡行为的影响,得出NA的加入可以增强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得到较规则的泡孔形貌。

王向东[9]等人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 TPU作为基体,研究结晶与发泡的关系,结果表明压力和温度的改变,会影响晶体的出现,当压力达到一定值会得到较好的微孔形貌。

何跃[10]等人研究了橡胶粒子对聚丙烯发泡质量的影响,发现橡胶粒子可以来提高PP复合材料的初始结晶温度,阻止泡孔的质量变差。

郝明洋[11]等人对有机蒙脱土/PP复合材料的发泡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蒙脱土的加入能够提高聚丙烯的熔体黏弹性,阻止了在较高温度下因黏度下降所引起的泡孔结构恶化,获得较为稳定的泡孔结构。

大量研究表明[12-17],在基体中加入填料,可以改变结晶温度、熔融温度、结晶度并且诱导晶型转变,随着晶体结构参数的改变泡孔形貌也随之改变。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形状填料对PP微孔发泡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得出结晶行为和发泡质量的关系,从而为获得好的发泡材料提供技术参考。

1.实验部分1.1主要原料及试剂表1主要原料及试剂实验试剂型号来源聚丙烯T30S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Nano-OMMT DK4浙江丰虹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AC发泡剂武汉汉洪化工厂SiO2上海乃欧纳米科技有限公司GF无碱短玻纤(4.5mm)发泡助剂发泡剂母粒自制自制1.2主要设备及仪器表2仪器及设备实验仪器型号厂家扫描电子显微Gemini300德国ZEISS公司镜X射线衍射仪D/Max2200日本理学公司注塑成型机EM120-V震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差式扫描量热Q10美国TA公司仪1.3不同填料/微孔发泡PP复合材料试样制备将 PP 或者 PP/质量比为 1wt%OMMT(层状)、1wt%GF(棒状)、 1wt%SiO2(球状)与 AC 发泡剂母粒按一定质量比均匀混合后,在注塑机上采用二次开模制备微发泡聚丙烯试样。

(注塑工艺参数条件:注塑温度185℃;注塑速度:90%;注塑压力:80%;模具温度:25℃;冷却时间:24s)为获得对比试样,在同等条件下,制备PP或PP/1wt%OMMT(层状)、1wt%GF (棒状)、 1wt%SiO2(球状)聚丙烯复合材料。

1.4不同填料/微孔发泡PP复合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1.4.1DSC 测试分析测试条件为:取样品7±0.5mg,氮气保护,流量为40ml/min;首先从室温(40℃)快速升温至220℃,稳定 5min 用于消除热历史,然后按10℃/min 降温至室温,记录降温过程中的DSC曲线,再稳定5min之后,按10℃/min 升温至220℃,记录升温过程中的DSC曲线。

如公式1所示,Xc为绝对结晶度(%);ΔHf为试样的熔融焓(J/g);Ww为不同填料聚丙烯复合材料中填料的质量分数;ΔH0为100%结晶时的聚丙烯完美结晶焓,取209.3J/g。

结晶度按下式计算:公式(1)1.4.2XRD 测试分析测试条件为:取测试样品尺寸为10×10×1 mm或者5mg左右,温度为室温,加速电压为40KV,电流40mA,扫描范围为2~60°,扫描步长为0.0263°。

1.4.3泡孔尺寸与密度的测试与表征在液氮下深冷4h后脆断并在真空中进行喷金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填料试样断面的泡孔形貌进行观察。

本实验中采用图形处理软件Nano-Measurer对试样断面的泡孔进行统计,获得试样的平均泡孔直径和尺寸分布,并用公式(2)和公式(3)进行计算孔隙率和泡孔密度[15]。

公式(2)公式(3)式中,V f-孔隙率;ρ p为-未发泡材料密度;ρf-发泡材料密度;N0-泡孔密度,个/cm3 ; n-统计面积中泡孔个数;M-扫描电镜放大倍数;A-扫描电镜照片中选择的统计面积,cm2。

2结果讨论与分析2.1不同填料/ PP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2.1.1不同填料/ PP复合材料的 DSC测试表3是不同含量PP、PP/OMMT 、PP/SiO2、PP/GF复合材料的结晶参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纯PP的结晶峰温为111.23℃,熔融峰温为165.16℃,而添加1wt%含量的OMMT、SiO2、GF复合材料的结晶峰温和熔融峰温均不同程度向高温方向偏移。

同时, PP 复合材料的初始结晶温度增大,结晶峰也向高温移动。

这是因为填料的加入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促进球晶的形成,促使结晶发生在高温区,可防止泡孔的质量变差,发泡质量越好。

结晶度是结晶区的占比,结晶度的大小会影响发泡的区域,结晶度越小,结晶区面积变小,非晶区面积变大,有利于泡孔的形成[15],发泡质量越好。

由表可知,纯PP的结晶度为45.68%,而PP/OMMT 、PP/SiO2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小于纯PP,说明填料的加入能够降低体系的结晶度。

半结晶时间表明结晶速率的快慢,半结晶时间越短,说明PP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较纯PP结晶的速率越快。

纯PP 的半结晶时间为2.66min,随着1wt%含量OMMT 、SiO2的加入,半结晶时间逐渐减短,而添加1wt%含量GF, PP/GF复合材料的半结晶时间比纯PP略高。

表3不同含量 PP、PP/OMMT 、PP/SiO2、PP/GF复合材料试样DSC测试样品结晶峰温℃熔融峰温℃结晶度%半结晶时间min初始结晶温度℃PP111.23165.1545.682.66116.19PP/OMMT11421(1%)13.3067.57 1.04.5118.27PP/SiO2 (1%)117.03166.5840.642.63120.63PP114.47166.6245.692.78119.55PP/GF (1%)115.44166.6247.732.74119.812.1.2不同填料/微孔发泡PP复合材料的 XRD 测试表4为PP、PP/OMMT 、PP/SiO2、PP/GF复合材料试样的XRD测试结果。

由表可知,PP的衍射角为14.158°、16.903°、18.596°,对应晶面指数为(110)、(040)、(130)。

OMMT的衍射角为7.4°,对应晶面指数为(001)。

SiO2的衍射角为22.062°,对应晶面指数为(-131)。

添加不同填料后,PP的晶体衍射角均向小角度偏移,根据布拉格方程说明晶体的晶面间距增大,使得原子紧密排列,有利于泡孔结构的形成,形成稳定的气泡。

表4不同含量PP、PP/OMMT 、PP/SiO2、PP/GF 复合材料试样XRD测试样品X 射线衍射峰的2θ 值(°)晶面指数||||||PP14.15816.90318.596(110) (040) (130)PP/OMMT (1%)14.15816.90318.622PP/SiO2 (1%)14.06616.81118.491PP/GF(1 %)14.14016.88018.5702.2 不同填料/微孔发泡 PP 泡孔参数分析2.2.1 不同填料/微孔发泡 PP 复合材料的发泡孔隙率如表5及图1-2所示,与 PP 相比,Nano-OMMT(1wt%)、Nano-SiO2(1wt%)加入后,PP 复合材料的泡孔密度和平均泡孔直径有较明显变化,这可能是因为在发泡过程中填料和基体的相容性不好,不能起到很好的异相成核作用,发泡效果变差。

为了作为对比,使用同一型号,不同批次的PP作为对照,可能是因为GF 在 PP 复合材料的发泡过程中使得熔体黏度增加,导致泡孔阻力变大,PP/GF复合材料泡孔密度增大而泡孔尺寸小。

表5 PP和不同填料/PP复合材料的泡孔参数及孔隙率图1不同填料/PP复合发泡材料的泡孔形貌(a)PP(b)Nano-OMMT(1wt%)(c)Nano-SiO2(1wt%)图2 不同填料/PP复合发泡材料的泡孔形貌(a)PP(b)GF(1wt%)结论(1)填料的加入改变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峰温、熔融峰温,结晶度,半结晶时间。

这是因为填料的加入促使结晶发生在高温区,可防止泡孔的质量变差。

(2)GF(1wt%)的加入,PP/ GF(1 wt %)复合材料的泡孔平均直径变小和泡孔密度变大,发泡效果明显变好。

参考文献[1]王素玉,张美玲.发泡用聚烯烃材料发展现状[J].石化技术,2020,27(10):108-110.[2]傅奇炜. 聚丙烯的晶体结构表征[J]. 生物化工, 2020, 6(3):99-101.[3]孙铭, 侯妍, 王靓等. 针对聚丙烯结晶性能的分析与研究[J]. 中国高新区, 2018, (15):38.[4]陈立鑫, 李凤红, 师岩等. 聚丙烯/硬脂酸锌/纳米氧化锌发泡材料的制备[J]. 工程塑料应用, 2020, 48(6):32-39,45.[5]孙铭, 侯妍,王靓等. 针对聚丙烯结晶性能的分析与研究[J]. 中国高新区, 2018, (15):38.[6]高长云,辛振祥,段有顺.聚丙烯/纳米蒙脱土/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发泡行为[J].塑料,2011,40(1):18-20.[7]王明昊,魏诗艺,贾舒雅等.聚偏氟乙烯发泡行为的研究[J]. 中国塑料, 2019, 33(10):35-39,53.[8]李胜男, 蒋团辉, 张翔等. 成核剂对PP发泡行为和力学性能影响[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19, 31 (5):32-35.[9]陈剑泽, 王亚桥, 陈士宏等. 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TPU硬段结晶与发泡行为研究[J]. 中国塑料, 2019, 33(4):39-42.[10]何跃, 蒋团辉, 刘阳夫等. 橡胶粒子对微发泡聚丙烯复合材料发泡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 材料工程, 2017, 45(2):80-87.[11]郝明洋,段焕德,张纯,龚维,何力.聚丙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发泡行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31(10):81-86+91.[12]谷正,宋国君,杨淑静,杨超.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结晶行为及其发泡性能[J].塑料,2010,39(5):65-67.[13]何跃,蒋团辉,刘阳夫,龚维,何力.橡胶粒子对微发泡聚丙烯复合材料发泡行为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7,45(2):80-87.[14]刘艳军.PP/POE共混物的热性能和结晶行为研究[J].山西化工,2019,39(1):1-3.[15]徐爱玲,宋永明.纳米蒙脱土对木粉/聚丙烯复合材料发泡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21,38(8):2497- 2504.[16]潘书刚,沈昊,张宁.石墨烯/PP/淀粉发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8,27(11):5- 8.[17]邓容,张纯,刘卜金,蒋团辉,曾祥补,龚维,何力.弹性体对微发泡 PP复合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1,37(2):80-88.[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贵州师范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不同填料对PP微孔发泡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20211422313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