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07-2020年)

上海市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07-2020年)

上海市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07-2020年)(征求意见3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实施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整体提升上海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全面提高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的总体精神,制定本战略纲要。

一、上海加快标准化发展的背景和基础(一)标准化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标准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及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标准竞争已成为继国际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一种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

为应对新形势对标准化带来的挑战,WTO、ISO、IEC、EU等国际组织及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各自的标准化发展战略,其共同的特点是强调科技研发政策与标准化政策相协调,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并加大影响力,确保标准的市场适应性,重视环保、健康、安全等公共领域的标准化等。

其中,标准的国际化成为战略的重中之重,发达国家或地区希望凭借其科技优势和标准化积累,抢占或巩固其在国际市场的制高点,除可获取巨额经济利益外,还可最大限度地保持经济优势地位并主导国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国际标准化大环境给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也对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标准总体水平不高,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偏低,在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能力较低,影响力小。

标准制定与科研、生产脱节,不能适应市场及技术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需求。

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发展战略,以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标准化竞争,走出我国技术标准受制于人的困境已是当务之急。

当前,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作为重要的保障措施。

我国已着手研究制定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以解决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迅速提高国家标准化整体水平、努力培养国际竞争优势,发挥标准化工作对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指导作用,增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增强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定了上海的未来发展目标:以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发展主线,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生存环境的日益改善等都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运用标准化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产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等。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上海发展的历史机遇,强化标准化的基础保障作用,制定上海标准化发展战略,提升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

同时,对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也将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

(三)上海已基本具备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上海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标准化法制环境、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标准化研究与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标准化在促进上海工业、农业、服务业、城市公共管理和城市建设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对于推动上海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国际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标准化工作已成为上海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技术支撑、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力工具、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有效措施、提高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基础。

(四)上海标准化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转型、政府管理职能和各种经济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上海的标准化工作还面临着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标准化工作发展需要的地方,如传统的观念和管理体制难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企业的标准化主体意识还有待加强,总体标准化科研能力还不高,标准制定的开放性、广泛性不够,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化活动程度与上海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不匹配,重点领域标准化优势地位尚未凸显,标准适用性有待提高,标准实施状况差,标准化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标准化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标准化支撑服务体系薄弱等,已经无法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要求。

面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直接、更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新形势,及上海加速“四个率先”、加强“四个中心”的国际大都市建设对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快推进上海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要求为契机,坚持改革创新、夯实基础、重点跨越、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标准化主体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与标准的紧密结合,实现优势领域标准化工作的突破,不断提高标准水平及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努力增强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标准化发展的环境,着力提升上海在国家、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提高企业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核心的标准竞争能力,提高政府的宏观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标准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中的重大作用,为提高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自主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建立以标准为基础的技术制度,加强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紧密结合,积极采用和推广科研新成果,不断提高标准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使标准成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坚持市场导向,提高标准的适用性。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上海标准化发展的重点方向,着力提高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不断增强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主力军。

3、坚持重点保障,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对上海经济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具有比较优势和重要价值的产业和领域加强标准化工作,不断优化上海标准体系,满足经济与社发展要求。

4、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技术基础。

紧密结合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运用标准化手段,努力增强公共行政效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质量,构建和谐社会。

5、坚持国际接轨,提升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

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和上海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加大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力度,实现优势领域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突破,为上海参与国际竞争赢得主动权。

(三)发展目标根据国际标准竞争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结合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上海标准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阶段目标。

1.战略目标(2020年)——通过机制创新和政府引导,建成与上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学有效的标准化工作体制,形成与国际接轨且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标准化创新基地、标准化人才高地和标准化国际交流中心;——建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适应上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形成标准与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有机结合的促进机制;完善标准制修订、实施和应用推广机制;形成全社会共享的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2020年上海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城市公共安全、城市建设与管理等社会公共管理领域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汽车、钢铁、石化、金融、物流等重点领域技术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上海成为全国乃至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中心之一。

承担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工作机构(TC/SC/WG)的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参与或主导制修订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形成一支熟悉标准制定规则、掌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的国家、国际标准化专家队伍;——标准化工作对上海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为上海基本建成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为上海科教兴市奠定基础并发挥引领作用。

(二)阶段目标(2010年)——依托上海的综合优势,基本建成适应上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化工作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到2010年,上海标准化工作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基本建立适应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企业标准化意识显著增强,参与标准制修订的积极性和能力显著提高。

标准化对促进经济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基础作用。

以服务和引领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核心,积极推进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工作,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85%以上,重点新产品采标率达100%,全面促进上海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能级提升;——重视标准化工作的创新。

努力把上海的科技优势转化为技术标准优势,实现优势领域技术标准研制工作的突破,在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承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机构(TC、SC 或WG)的数量增加至100个;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的数量达到国家标准总数的5%;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示范企业;——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整合全市各类标准化资源,构建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国内外标准信息,形成满足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社会各界需要的标准信息服务网络;打造标准化研究与服务基地,强化重点领域标准化研究,全面提高上海标准化研究与服务的水平和层次;形成10000名以标准化工程师为主的、拥有各行业技术骨干的标准化工作队伍,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标准的氛围。

三、主要任务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今后一段时期内,上海要以“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农业、社会公益事业、城市建设与管理”等为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

(一)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1、建立上海资源节约标准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