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作文指导学案(一)时评文写作指导一、概念阐述1、“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文章样式。
在写作上,往往是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针对时事热点话题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认识见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说理性。
2、思考:阅读下面作文题目,结合写作实践,谈一谈“时评文”和“一般材料作文”的区别。
①(2015全国1卷)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了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然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②陈小姐带着在BB车中熟睡的1岁大的孩子乘公交车,司机让陈小姐将BB车折叠放好,否则就多交1元的行李费。
陈小姐表示,如果把车折叠起来会把孩子弄醒,而车上没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车又很危险。
她认为司机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坚决不交这1元钱,而司机则拒不开车。
为了这1元钱,陈小姐与司机“对峙”数小时,其间陈小姐多次报警,警察两度出警,车上数十人被迫转车。
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陈小姐搭乘警车回家。
此事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反响,议论不一。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
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
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3、对应例题立意训练①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合适的两项是()A.论安全B.守规彰显孝心,责任铸就大爱C.法律需要多点人文关怀D.遵规守范,呵护生命②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两项是()A.孩子本无辜,父母要担责B. 个人集体,皆需兼顾C. 退一步海阔天空 D . 秩序 E. 相互谦让,让社会更和谐③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不合适的两项是()A.油条飘香,温暖人间B. 理解亲人,凸显关爱C. 暖闻暖心,温暖社会D. 愿阳光温暖你的眼睛E. 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二、基本结构例文一:学会包容与体谅因为一辆BB车,司机与女乘客“对峙”数小时;因为一辆BB车,警察两度出警;因为一辆BB车,数十乘客被迫转车。
这也许只是大千社会中的一件小事,但却充满讽刺,令人唏嘘。
这件事本来不难解决,只要司机肯体谅一下那位年轻的母亲,让她把BB车停在车内一角;只要车上的哪位乘客能体谅一下司机的顾虑,把位子让给那位要抱婴儿的母亲,帮她折叠一下那BB车。
但是在那天的车厢里,就是没有这种忍让,这种体谅,所以可笑可悲的一幕就此发生。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与人相处,与人打交道,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免不了会与别人发生磨擦,发生争执,但是如果大家都能体谅一下他人的难处,多为他人着想,也许,这社会中的许多干戈就能化为玉帛,也许和谐社会就不再离我们那么遥远。
但是,在这个唯自己利益至上,在这个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益淡漠的社会中,有多少人可以先放下自己的利益去体谅他人,又有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忍让别人?城管为了严格执法,强行扣留小贩的货物,小贩为了与城管对抗,不惜把货物摔烂,不惜以死相挟;房地产商为了尽快收地,野蛮拆掉居民民房;住户为了争取更多的补偿,甘愿死守阵地,做“钉子户”;农户为了摆脱薰天的臭气,不惜火烧邻居的猪棚,学生为了一时之愤,用笔刺伤同学,邻居间为了越墙的树恶言相向……我们都忘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了吗?我们都忘了“以和为贵”的意义了吗?但我们必定还记得蔺相如谅解廉颇对自己的不满,对对方处处迁就,最后他以国事为重,忍让同僚的品质使廉颇羞悔自疚,负荆请罪,我们必定还记得张英在建屋子的时候叮嘱家人为邻居留下几尺小巷,结果邻居也为他们留下小巷子的故事。
这其实就是我们大家想要的结局,少一些争吵,多一点忍让,少一点冲突,多一点和谐。
这个结局,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
放下自己烦躁,功利、自私的心吧,多去体谅一下他人,多为旁人着想,也许人家也在体谅着你的难处,也在包容着你的错误。
用包容的心,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用体谅去化解每一场干戈。
思考:时评文基本结构是什么?三、品析佳作1、文题再现:一阵微风吹过,粉红色花瓣离开枝桠,在空中旋转,缓缓落地,如同一场唯美的“樱花雨”。
脚下,一条约700米长的道路如同铺上了一层粉色地毯……杨浦区绿化市容局14日宣布,江湾城路即日起暂时调整清扫保洁模式,打造全市首条“落花不扫”道路,用落英缤纷的晚樱景观“留住”春天。
这一决定引路人纷纷驻足欣赏,更有不少人专程赶去赏樱拍照。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落樱不扫,让城市诗意栖居当路人们纷纷在“落樱不扫”的美丽道路驻足或拍照时,我想,吸引他们的,除了眼前的美景,更有氤氲在城市中的美丽诗意。
落樱为什么不该扫除干净?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维度里,落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王维在名诗《鸟鸣涧》里写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无声飘落的桂花,就足以衬托出月夜春山的静谧意境和空灵禅味。
在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有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的“理想国”。
而在审美之外,落花还能引人哲思。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以落花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是思想家龚自珍以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来自喻,抒发自己造福桑梓和报答国家的志向。
可见,留住这一地美丽的落花,其实就是为城市留下一片美丽的文化空间,为市民留下一处心灵的诗意角落。
在樱花文化最盛的日本,落樱也极受重视。
有人说,中国人去日本赏樱,最爱枝头如火如霞的花云。
但日本人却更钟爱缓缓飘落的“樱花雨”。
从绚烂至极到寂然零落,这种从“生之热烈”到“死之静美”的瞬间切换,最能触动人们的“物哀”之思。
它使赏樱从单纯的审美上升为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引发人们对于自然万物以及人间情态的哲学思索。
每年暮春,在奈良的公园,很多日本人席地而坐,面前摆放精致、鲜艳的樱花点心,手里举一杯酒,一阵阵落花如雨如雪,随风飘落。
在大阪城,粉白的落樱随着细雨缓缓坠落,在地上铺成厚厚一层。
试想,如果这些落花都被悉数扫净,这日本的暮春季节,该要减去多少风情和意趣。
在“落花不扫”之前,上海早就已经“落叶不扫”。
2016年秋天,上海有18条景观道路不扫落叶。
到了2019年,更是增加到42条。
在著名的思南路、巨鹿路、衡山路、武康路、愚园路等景观马路上,悬铃木、银杏树、鹅掌楸、枫杨,满地落叶或明黄如金,或鲜艳如火,为这座城市平添了醉人的秋意,成为市民赏秋的热门去处。
可以预想,随着“落花不扫”的推进,一春一秋,人们寻访缤纷花径和落叶大道,将成为遥相呼应的城中雅事。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这诗一般的语言,体现着上海对于城市品质的追求。
它体现在宏大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上,更落实于细微之处的点点滴滴。
一条弄堂、一座民宅,一朵落花、一片落叶,都能为城市增添一份诗情画意和人间温度。
愿城市有越来越多“落樱不扫”的诗意暖政,愿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城市里,收获诗意的栖居。
思考:请结合所学议论文写作知识和时评文相关知识,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
四、写作关注1、关注时事:时事是源,作文是水。
缺少对时事的了解,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观点也往往片面。
2、关注材料: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还要符合公序良俗,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目的。
3、关注立场:是非对错,旗帜鲜明,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走极端。
要有两面性,但不能做两面派。
4、关注语言:逻辑清晰严密,表达流畅生动。
不需要古今中外,但不可少旁征博引,更需要有一定的论辩性五、实践演练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
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
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曾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读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
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