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安装8.1技术资料8.1.1油田注汽锅炉安装之前应具备的技术资料应按《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
8.1.2注汽锅炉出厂时,必须有发货清单和随机配件的装箱清单。
8.1.3注汽锅炉出厂时,必须附有与安全使用有关的技术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锅炉总图。
2锅炉工艺流程图。
3流程图设备名称对照表。
4锅炉质量证明书。
5热力计算结果汇总表。
6水阻力计算书。
7强度计算书。
8烟风阻力计算书。
9安全阀排放量计算书。
10热膨胀系统图。
11安装使用说明书。
12锅炉程序控制图。
13锅炉动力原理图。
14各项报警整定值。
15锅炉配件说明书。
8.2到货验收8.2.1注汽锅炉和随机配件到货后,供方、需方及安装单位共同检查技术随机文件及设备,并按标识方向拆包装,按发货清单和装箱清单进行清点。
8.2.2对运输中内外部件破损及保温耐火材料破损情况进行检查。
8.2.3所有运输件的损坏及丢失均应向承运方报告。
8.2.4检查验收后履行交接手续。
8.3基础8.3.1基础必须经验收合格方可安装。
8.3.2安装前必须对基础进行下列复测检查:1基础表面不应有裂纹、蜂窝、空洞及露筋等缺陷。
2基础上平面水平度的允许偏差在全长范围内不应该大于10mm,基础水平位置的偏差不应大于20mm,基础标高的允许偏差为+10mm。
8.3.3基础表面应修整,表面不应该有油污或疏松层。
8.3.4放置垫铁处(至周边约50mm)的基础表面应铲平。
8.3.5设备安装强应在基础上标出安装中心线和标高基准线。
8.3.6基础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75%以上方可吊装设备。
8.4就为及连接8.4.1安装单位必须熟悉安装技术资料。
8.4.2拆除防护材料时,不得损坏设备。
8.4.3设备吊装应按制造厂推荐的方法进行。
8.4.4应按基础中心线先安装辐射段橇座,以此段为基准依次安装过渡段、对流段及炉前操作平台,然后安装滑道。
8.4.5用垫铁找平撬座上平面,全长范围内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mm,相临两垫铁组间的距离宜为500mm~1000mm。
找平后在垫铁组的两侧进行层间点焊固定,垫铁与撬座之间不得施焊。
8.4.6设备及撬座分段处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定位销。
8.4.7定位销安装合格后,撬座分段处应用螺栓固定,设备分段处应先加石棉垫,然后再用螺栓固定。
8.4.8过渡段、辐射段、对流段连接处应按《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15)补做保温层和耐火层,补做后应与原件一致。
8.4.9各分段处的管线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第8.5节有关规定。
8.5接口管线连接8.5.1管线连接前应将钢管接口部位清理干净,无毛刺、铁锈、脏物和残余水等。
8.5.2法兰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法兰密封面不应有影响密封性能的划痕、斑点等缺陷。
垫片应无皱折,其周边应整齐,几何尺寸应与法兰密封面相符。
2法兰连接时应保持平行,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法兰外径的1.5/1000,且不大于2mm,并不得强行组装。
8.5.3蒸汽管线用焊接方法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焊单位应制定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指导书。
2宜采用氩弧焊打底,手工焊盖面的方法。
3焊缝和热影响区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夹渣等缺陷。
4焊缝咬边深度不得大于0.5mm,焊缝两侧咬边的总长不得超过该焊缝长度的20%,且不得大于40mm。
5焊缝应与母材圆滑过渡。
6焊缝表面余高应小于或等于0.10倍焊缝宽度加1.0mm,但局部不得大于3.0mm。
7机械损伤或打磨焊缝表面缺陷后的厚度不应大于母材厚度的5%,且不大于0.5mm。
8焊缝上的熔渣和飞溅应清除干净。
8.5.4蒸汽管线施焊后应按《刚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进行射线探伤,探伤比例为100%,合格级别Ⅱ级。
8.5.5油田注汽锅炉可配备单独的排放接口或是集中排放系统接口。
8.5.6设备安装需与外部水、电、燃料系统连接。
8.6管线吹扫和试验8.6.1个系统管线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吹扫。
8.6.2吹扫前应将系统内的仪表加以保护,并将孔板、过滤器、节流阀及止回阀芯等拆除,并妥善保管,待吹扫后复位。
8.6.3吹扫介质为空气,管线吹扫时应有足够的流量,吹扫压力不得超过设计压力,流速应不小于20m/s。
8.6.4在距被吹扫管线排气口300m处放置一白布或涂有白漆靶场,吹扫5min后检查,其上无铁锈、尘土、水分及其他脏物为吹扫合格。
8.6.5设备和管线全部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规定进行水压试验。
8.6.6压力试验应按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执行。
8.7动力电气线路连接和元件安装8.7.1动力电气线路连接和元件安装应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GB50258、GB50259)的有关规定执行。
8.8自动控制系统连接和仪表安装8.8.1自控系统的线路连接和仪表安装应按《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的有关规定执行。
8.8.2对于发货时拆下的外围仪表,应进行线路二次联校和单体调校后方可安装。
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压力管道和设备上宜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开孔;风压管道可用火焰切割,但孔口应磨圆锉光。
2当在同一管段上安装取压力装置和测温元件时,取压装置应安装在测温元件的上端。
8.8.3测温装置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温元件应安装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应该装在管道和设备的死角处。
2温度计插座的材质应与主管道相同。
3温度仪表的外接线路的补偿电阻应符合仪表的规定值,线路电阻的允许偏差:热电偶为Ω±2.0,热电阻为Ω±1.0。
8.8.4压力测量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压力测点应选择在管道的直线段上,即介质流速稳定的地方。
取压装置端部不应深入管道内壁。
2当就地压力表所测介质温度大于60℃时,二次阀前应安装U 型或环形管。
3当就地压力表测量波动剧烈的压力时,在二次阀后应安装缓冲装置。
8.9交接8.9.1锅炉安装验收合格后,安装单位应将本规范第8.1节规定的技术资料及安装记录等一并交给使用单位。
9调试9.1自动控制系统调试9.1.1在给控制系统通电以前,所有控制线路必须接触良好,接法正确,元器件安装牢固。
9.1.2按图样检查系统静态无误后方可通电,通电后检查控制中枢的内部程序是否丢失和正确,各控制开关和按钮位置是否灵敏可靠。
9.1.3对各气、电动仪表进行正确的调校。
9.1.4对各动力元件进行无负载动作并作相应的调节无误后,进行模拟点火试验。
9.2点火前准备9.2.1检查所有电机应干净、干燥、可用。
9.2.2检查各机泵曲轴箱的润滑油和填料以便更换和填充。
9.2.3检查脉动阻尼器灌充得当,需要提高注入压力时,应充氮气。
9.2.4检查所有阀门开关是否正确。
9.2.5首先试运水处理,按制造厂产品说明书的技术指标将水质运行合格。
9.2.6打开给水入口阀,关闭蒸汽出口阀,让管路充满水并检查低压泄露情况,打开所有管路的高点放空阀或放空堵头,放净管路中的空气。
9.2.7打开放空或蒸汽排放阀,启动供水,观察泵在低压下的运行情况。
9.2.8按制造厂推荐的程序检查整个系统在工作压力下有无泄露。
9.2.9若注汽锅炉以燃油为燃料,燃油泵及预热装置应按规定的流量、压力及温度给锅炉输送燃料。
9.2.10燃料油送至锅炉主油管线并经回油压力调节阀开始循环后,应打开电加热器加热燃油,逐步调整各压力调节器和电加热器的微调恒温器,将燃油按进炉规定的压力、温度送至炉前形成循环。
9.2.11若锅炉以天然气为燃料,应先关闭锅炉燃气管线上的手动入口供气阀,然后打开总供气阀,检查正常供气压力是否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9.3点火9.3.1试点火应按下列程序进行1 用手动控制开关启动给水泵,确保整个水系统充满水且水能流过锅炉。
2 用手动控制开关启动燃烧器鼓风机,此时应打开节流挡板,保证燃烧室彻底吹扫。
3 对锅炉初次点火做限定装置的检查和校正。
4 调节燃烧器鼓风机的控制器到大风量吹扫位置,吹净锅炉中的可燃气体。
5 经一段时间后,应调节燃烧器鼓风机到小火位置上。
6 所有的限定装置完善且信号齐全后,引燃装置才应点火,火焰扫描器确认火焰正常后,主燃烧器才能点火。
7 每个安全限定装置应在满足限制条件的瞬间切断燃烧器的燃料安全阀。
8 程序控制的人工替代方法或各种安全限制装置的旁路均不得施行。
9.3.2 在确认上述及其他必要的步骤均已完成之后,接通所有的控制电源,所有有关的开关都在“通/自动”位置时,将调节燃烧器的控制器复位,然后启动锅炉,自动控制系统按顺序完成下列程序:1 供水泵启动满足水量的下线。
2 鼓风机启动满足燃烧空气量的下限。
3 鼓风机循环到大风量吹扫并提供至少4倍于燃烧室容积的空气排量。
4 点火器自动打开,同时引燃装置的燃料阀自动打开。
5 紫外线火焰扫描器证实引燃装置的火焰。
6 主燃料阀打开,点燃主火焰。
7 主燃料火焰扫描器证实主火焰存在。
8 若超过某个安全限定条件时,燃料安全阀将关闭,且控制系统将执行后吹扫程序。
9 后吹扫程序执行完毕后,锅炉将自动停止。
9.3.3 得到合适的雾化蒸汽时,应切换到蒸汽雾化上。
9.3.4 初次点火应先烘炉,将耐火保温材料烘干,烘干方法为先小火烘炉8h后转成中火,中火持续8h后再转成大火继续烘炉8h即可。
9.4 参数调试9.4.1 锅炉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调节:1 调节燃烧器定位器,使燃烧器具有的行程和燃烧量与燃烧器的控制信号成正比例。
2 根据燃料的种类选择燃烧器定位器相应的凸轮,最后调定在给水量和燃烧量最大、所生产的蒸汽量最高、蒸汽干度合格的位置上。
3 应用蒸汽出口量来调定并检查燃烧器的燃烧量与给水量的相对关系,水与燃料的流量比相对于蒸汽出口量的关系可用来调整燃烧器的定位器,使燃烧量和给水量成比例。
4 对燃料流量的控制应用与空气风门相连的可调连杆进行。
5 锅炉在额定容量运行时,应将空气风门及燃料阀调定在最大燃料量的位置上。
调整连杆系统,即燃烧器燃料控制阀和空气风门都在满负荷燃烧的位置上,燃料器的操作杆及定位器能有最大行程。
6 在大燃烧量条件下调好空气与燃料的比例后,逐步地把燃烧器降到较小的燃烧量,检查空气与燃料的比例。
可参照烟气分析和蒸汽质量作某些相应的调整,使整个燃烧量范围内都有适当的空气与燃料的比例。
7 调节燃烧器必须将火焰工况调整到对管子及管子吊架的冲击最小,避免产生“过热点”。
8 应调节节流装置行程与节流信号成比例,控制和保证出口蒸汽的干度和压力。
9 蒸汽出口压力控制器的调整应参照井口等因素调整到所要求的操作参数上。
9.4.2 油田注汽锅炉调节到无人运行状态应按下列原则进行:1 油田注汽锅炉的最大产气量高于井的注气量。
2 将蒸汽干度限制在80%,运行中的水与燃料的比例或蒸汽干度应定期地检查和调节。
3 对流段入口处的水温应高于“露点”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