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六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六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时代特征(单元标题)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奴隶社会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封建社会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一、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目的: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定了基础。

启示:1.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不断改革创新
2.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3.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三、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秦统一的时间和意义: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世纪后期)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
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统治
五、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汉武帝巩固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七、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西汉汉宣帝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八、东晋南朝江南开发的原因: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南迁,为江南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⑤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劳动
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九、五胡内迁与北民南迁的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和江南的开发
十、孝文帝改革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实力
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交融历史潮流的关系:
互为因果关系,孝文帝改革既顺应,又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启示: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十二、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改进。

意义:①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有利于典籍的流传;
②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使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