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发表时间:2013-03-15T09:40:56.84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26期供稿作者:李朝林
[导读]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河南省淅川县第二初级中学李朝林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若有一个漂亮的、吸引人的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十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法
在导入时,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讲二次函数一课时,我先出示了淅川大桥画面,给出数据,让学生帮忙计算拱高。
学生遇到与身边有关的问题,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
二、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例如:学习二次根式时,先把平方根(数的开方)进行复习,引出新课。
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二次根式定义及意义。
三、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
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四、动手实践导入法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动手实践导入法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
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时,让学生将等腰三角形沿着底边上的高线折叠,观察两个底角是否重合。
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例如:讲圆的对称性第二课时,我先拿了一块不全的圆形玻璃,让同学们生办法帮忙找出圆心,把圆补全。
同学们议论纷纷。
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垂径定理。
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圆的对称性。
六、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
如在切线长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七、强调式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例如:函数是初中数学重点中的重点,而二次函数是函数中重点的重点,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就学习,第二十七章二次函数。
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