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苹果标准果园建设标准本标准规定了苹果标准果园的建设标准,内容主要包括综合指标、果园的环境条件与选园标准、品种和砧木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树形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果品分级包装和冷藏、果品的流通和品牌创建、果园档案管理等技术标准。
1综合指标1.1 产量要求丰产稳产,范围 2.5 ~4 吨/ 亩。
1.2 果实质量果品质量达到品种特征要求,符合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
商品果率95%以上,优质果率 80%以上。
平均单果重大果型 200g 以上,中果型 180g 以上,小果型 160g 以上。
大果型 80mm以上果实不低于 60%,75mm以上果实不低于 90%,中果型 75mm以上果实不低于 60%,70mm 以上果实不低于 90%。
小型果 75mm以上不低于 50%,70mm以上不低于80%。
果面平均着色面积,嘎啦大于 50%,红星系大于 85%,富士系大于 70%。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 12%~ 14%以上;病虫果率 5%以下。
1.3 树体中庸健壮,新梢年平均生长量25cm以上;果树投影覆盖率为70%~ 80%;秋后保叶率90%以上。
1.4 管理制度有完善的果品质量控制和追溯体系,果园信息化系统和果农服务培训系统健全。
2果园的环境条件与选园标准2.1 环境条件标准苹果园要选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果园环境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苹果产地环境条件(NY5013—2001)的要求,特别是空气、水、土壤条件要按照附表1—3 中所要求的标准执行。
园地坡度小于 15°。
土壤以黄绵土、沙壤土为宜,土层厚度 2 m 以上,土壤肥沃,地下水位在 2 m 以下。
2.2 选园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园地规模及行向、小区的设计、道路与排灌系统、防护林的设置和附属建筑设施等。
通常苹果树栽植面积应占园地总面积的 85%以上,其它非生产用地不应超过总面积的 15%。
2.2.1园地规模及行向园地应集中连片,面积在1000 亩以上。
平地采用南北行向,或按山坡地栽植行沿等高线延长。
2.2.2小区划分小区按照地形、小气候和交通条件等因素进行划分,平地面积25~30 亩,山坡地 8~15 亩。
2.2.3道路系统设置道路系统由主路、支路和田间作业道路组成。
一般主路宽 5~7m,支路 4~5m,作业道路宽 1~2m。
主道与当地干线公路相通。
2.2.4排灌系统设置排灌系统包括排水和灌水两部分,作到旱能浇,涝能排。
蓄水灌溉果园应配套修建蓄水池,沟渠与蓄水池相连。
井水灌溉果园,每100 亩要有 1~2 口井。
建立配套的管道灌溉系统,最好配备完善的滴灌、喷灌或渗灌等节水栽培设施。
平地果园排水沟深80~100cm、宽 80cm,山地果园则由坡顶到山脚,沟由浅到深(深30~60cm、宽 30~40cm),排水沟与果园围沟相接。
2.2.5防护林营造果园外围的迎风面应有主林带,一般6~8 行,最少 4 行。
林带要乔灌结合,不能栽植果树病虫害寄主的树林。
2.2.6辅助建筑物建设主要包括办公室、包装车间、果品贮藏库及生产资料库房等辅助建筑物。
2.2.7电力配套生产用电按电力安全要求,电源到田,设施规范,便于机械化作业。
3品种和砧木选择3.1 品种选择以早中晚优良品种为主,如藤木一号 1 号、美国八号、嘎拉系、华冠、短枝型元帅系、富士系以及华美、华玉、早红等。
3.2 砧木选择提倡矮化砧、矮化中间砧,实生砧以西府海棠(八楞海棠)为主。
4栽植4.1 果园密度乔化砧株行距 3~4m×5~6m;矮化自根砧苗株行距 1.5~2m×3~4m;矮化中间砧,株行距 1.5~2.5m×4~4.5m;短枝型品种株行距为(2~3) m×(4~4.5) m。
4.2 授粉树配置以行为单位配置授粉树,较稀植时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配置比例为1~3∶1;密植时可按 4∶1 配置。
以株为单位,配置授粉树最低比例为 8∶1。
5土肥水管理5.1 果园土壤管理推行行间种草、株间清耕方式,定植带内保持 1.5 m清耕带,可选择三叶草、黑麦草、毛叶苕子等草种。
5.2 果园营养与施肥采用有机肥为基础,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配方施肥。
有机肥不低于当年产量的1.5 倍。
果树生长期根部追肥按氮、磷、钾为2:1:2 的比例施入化肥。
施肥量按正常的成龄丰产园,每亩施纯氮20~30kg,磷( P2O5)10~20kg,钾( K2O)25~35kg。
提倡采用叶片、土壤营养分析的先进方法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有条件的果园应每隔 3~5 年做一次土、叶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果园的施肥方案。
5.3 果园水分管理提倡采用微灌、渗灌、穴贮肥水等节水灌溉方式,也可采用地面沟灌,限用漫灌。
在发芽前后至新梢生长期、幼果膨大期和果实采收后至土壤封冻前 3 个时期分别灌水一次。
6树形管理标准果园应根据果园砧木和栽培密度选择合适树形,可采用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改良纺锤形、细长纺锤形等。
标准果园同一小区应力求树形一致。
7花果管理7.1 花期授粉花期采取壁蜂、蜜蜂传粉和人工授粉等方法提高坐果率和果实整齐度。
7.2疏花疏果严格根据负载量进行疏花疏果,以单果为主,个别小型果品种可适当留部分双果。
疏果在幼果期和生理落果后分两次进行,生长季节及时疏除病虫、畸形果和过大过小的果实。
7.3 果实套袋提倡苹果套袋,选用不同质量的纸袋按照技术方案进行操作。
8病虫害防治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建立主要病虫害的监测监控系统,准确测报,对其进行统控统防,做到有针对性的适时用药,未达到防治指标或益害虫比合理的情况下不用药。
必须严格按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NY/T 5012—2001)的要求推广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成农药,有限度地使用中毒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允许使用的农药(见附表 4、5),每种每年最多使用 2 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期间隔应在 20 d 以上。
限制使用的农药(见附表 6),每种每年最多使用 1 次。
施药距采收期间隔应在 30d 以上。
禁止使用的农药包括甲拌磷、乙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异硫磷、氧化乐果、磷胺、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杀虫脒、三氯杀螨醇、克螨特、滴滴涕、六六六、林丹、氟化钠、氟乙酰胺、福美胂及其它砷制剂等。
9果实采收按照不同品种适时采收。
采果前要对采收、运输、贮存果品的用具、场所进行清理、清洗、消毒,确保对采摘的果实无污染隐患。
采果、选果人员工作前要进行卫生清洁准备,工作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果实碰伤、刺伤、擦伤。
果实采后应必须放入专门的贮藏容器中,容器内不得有枝、叶、砂、石、尘土及其它异物。
采后 4h 内进入库中贮藏,严禁地面堆放和长时间的室外放置。
贮藏果实的库房无异味。
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合存放。
不得使用有损无公害苹果质量的保鲜试剂和材料。
10果品的分级包装和冷藏10.1果品分级果品必须进行严格的分级,提倡采用先进的分级设备进行机械化选果分级。
10.2 包装果品进入流通前必须进行商品包装,内包装材料应新而洁净、无异味,且不会对果实造成伤害和污染。
同一包装件中果实的横径差异不得超过 5mm。
各包装件的表层苹果在大小、色泽等各个方面均应代表整个包装件的质量情况。
10.3冷藏果品在销售前必须进入冷链系统,提倡果园自建或租用冷库进行贮藏。
11果品的流通和品牌创建11.1运输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异味。
不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
装卸时轻拿轻放。
11.2品牌与标志每一果园应具备体现自有特色的品牌商标,在产品包装上应标明品牌、产地、包装日期、生产单位等。
12果园档案管理12.1果园定植图果园定植图是果园重要永久档案,定植图需标明种植日期、品种、砧木、授粉树和株行距等。
12.2果园管理记录果园的管理记录需保存两年以上,包括: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各项工作均应有记录,包括时间、处理方式等。
每年施肥的时间、用量、肥料种类、生产厂家等。
每年植保喷药的时间、用量、农药种类、生产厂家,以及防治对象和防治效果等。
果实采收日期、数量、运输及人员劳务情况。
果园每年的气候资料记录。
果园异常情况记录。
主要参考材料和标准:1.无公害食品—苹果产地环境条件( NY 5013—2001)2.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NY 5012)3.黄土高原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NY/T 1082—2006 )4.渤海湾地区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NY/T 1083 —2006 )5.欧洲良好农业操作规程文件—控制点及遵循标准6.苹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 年)附表 1 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浓度限值项目1h 平均日平均总悬浮颗粒物(TSP)(标准状态),mg/m3≤0.30—二氧化硫 SO2(标准状态), mg/ m3≤0.150.50二氧化氮 NO2(标准状态), mg/m3≤0.120.24337μ g/m20μg/m氟化物 F(标准状态), mg/m3≤—μ(3·d)1.8 g/dm注1: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注2:1h 平均指任何 1h 的平均浓度。
附表 2农田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项目浓度限值PH 值 5.5~8.5化学需氧量, mg/L ≤150总汞, mg/L ≤0.001总镉, mg/L ≤0.005总砷, mg/L≤0.05总铅, mg/L≤0.10铬(六价), mg/L ≤0.10氟化物, mg/L ≤ 3.0氰化物, mg/L ≤0.50石油类, mg/L ≤10附表 3土壤中各项污染的含量限值含量限值项目pH 值< 6.5pH 值 6.5~7.5pH>7.5镉, mg/kg ≤0.300.300.60总汞, mg/kg ≤0.300.50 1.0总砷, mg/kg ≤403025铅, mg/kg ≤250300350铬, mg/kg ≤150200250铜, mg/kg ≤150200200注:重金属(铬主要为三价)和砷均按元素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 5cmol(+/kg)的土样,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附表 4 苹果园允许使用的主要杀虫杀螨剂农药品种毒性稀释倍数和使用方法防治对象1%阿维菌素乳油低毒5000 倍液,喷施叶螨、金纹细蛾0.3%苦参碱水剂低毒800~1000 倍液,喷施蚜虫、叶螨等10%吡虫啉可湿粉低毒5000 倍液,喷施蚜虫、金纹细蛾等25%灭幼脲 3 号悬浮低毒1000~2000 倍液,喷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等剂施50%辛脲乳油低毒1500~2000 倍液,喷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等施50%蛾螨灵乳油低毒1500~2000 倍液,喷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等施20%杀铃脲悬浮剂低毒8000~ 10000 倍液,喷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等施50%马拉硫磷乳油低毒1000 倍液,喷施蚜虫、叶螨、卷叶虫等50%辛硫磷乳油低毒1000~1500 倍液,喷蚜虫、桃小食心虫等施5%尼索朗乳油低毒2000 倍液,喷施叶螨类10%浏阳霉素乳油低毒1000 倍液,喷施叶螨类20%螨死净胶悬剂低毒2000~3000 倍液,喷叶螨类施15%哒螨灵乳油低毒3000 倍液,喷施叶螨类40%灭多乳油中毒1000~1500 倍液,喷苹果绵牙及它牙虫等施99.1%加德士敌死虫低毒200~300 倍,液喷施叶螨类、蚧类乳油苏云金杆菌可湿粉低毒500~1000 倍液,喷施卷叶虫、尺蠖、天幕毛虫等10%烟碱乳油中毒800~1000 倍液,喷施蚜虫、叶螨、卷叶虫等5%卡死克乳油低毒1000~1500 倍液,喷卷叶虫、叶螨等施25%扑虱灵可湿粉低毒1500~2000 溶液,喷介壳虫、叶蝉施5%抑太保乳油中毒1000~2000 倍液,喷卷叶虫、桃小食心虫施附表 5苹果园允许使用的主要杀菌剂农药品种毒性稀释倍数和使用方法防治对象5%菌毒清水剂低毒萌芽前 30~ 50 倍液,涂抹,苹果树腐烂病、苹果枝干轮100 倍液,喷施纹病腐必清乳剂(涂剂)低毒萌芽前 2~3 倍液,涂抹苹果树腐烂病、苹果枝干轮纹病2%农抗 120 水剂低毒萌芽前 10~ 20 倍液,涂抹,苹果树腐烂病、苹果枝干轮100 倍液,喷施纹病80%喷克可湿粉低毒800 倍液,喷施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80%大生 M-45 可湿粉低毒800 倍液,喷施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70%甲基托布津可湿低毒800~1000 倍液,喷施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粉炭疽病50%多菌灵可湿粉低毒600~800 倍液,喷施苹果轮纹病、炭疽病40%福星乳油低毒6000~ 8000 倍液,喷施1%中生菌素水剂低毒200 倍液,喷施27%铜高尚悬浮剂低毒500~800 倍液,喷施石灰倍量式或多量式低毒200 倍液,喷施波尔多液50%扑海因可湿粉低毒1000~ 1500 倍液,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粉低毒600~800 倍液,喷施70%乙膦铝锰锌可湿低毒500~600 倍液,喷施粉硫酸酮低毒100~150 倍液,喷施15%粉锈宁乳油低毒1500~ 2000 倍液,喷施50%硫胶悬剂低毒200~300 倍液,喷施石硫合剂低毒发芽前 3~5 波美度,开花前后 0.3~ 0.5 波美度,喷施843 康复剂低毒5~10 倍液,涂抹68.5%多氧霉素低毒1000 倍液,喷施75%百菌清低毒600~800 倍液,喷施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苹果根腐病苹果白粉病苹果白粉病苹果白粉病、霉心病等苹果腐烂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苹果轮纹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等附表 6苹果园限制使用的主要农药品种农药品种毒性稀释倍数和使用方法48%乐斯本乳油中毒1000~ 2000 倍液,喷施50%抗蚜威可湿粉中毒800~1000 倍液,喷施25%辟蚜雾水分散中毒800~1000 倍液,喷粒剂施2.5%功夫乳油中毒3000 倍液,喷施20%灭扫利乳油中毒3000 倍液,喷施30%桃小灵乳油中毒2000 倍液,喷施80%敌敌畏乳油中毒1000~ 2000 倍液,防治对象苹果绵蚜、桃小食心虫苹果黄蚜、瘤蚜等苹果黄蚜、瘤蚜等桃小食心虫、叶螨类桃小食心虫、叶螨类桃小食心虫、叶螨类桃小食心虫喷施50%杀螟硫磷乳油中毒1000~ 1500 倍液,卷叶蛾、桃小食心虫、介壳喷施虫10%歼灭乳油中毒2000~ 3000 倍液,桃小食心虫喷施20%氰戊菊酯乳油中毒2000~ 3000 倍液,桃小食心虫、蚜虫、卷叶蛾喷施等2.5%溴氰菊酯乳中毒2000~ 3000 倍液,桃小食心虫、蚜虫、卷叶蛾油喷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