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工程大学文献检索报告

武汉工程大学文献检索报告

综合检索报告综合检索报告______ 班级__ ___ 学号__检索课题(中文)___路由器 _____一、检索策略1、检索词:主题词(中文): 路由器(英文): router相关词:(中文)通信工具__副主题词:(中文)_发展_______2、构造检索式(布尔逻辑表达式或网络检索式)关键词:路由器Keyword:router二、检索来源(本文所查数据库名或其它来源)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ProQuest数据库三、检索结果:分别写出篇名、作者、文献来源(期刊指刊名、年、卷期;专利指专利号;学位论文指授予单位,标准指标准号等文摘形式)及摘要(有原文请注明),所有数据库均检索近10年的文献。

1、中文期刊(找5篇):(必备)①篇名:采用高维路由节点构建直连式可扩展路由器摘要:可扩展路由器是当前核心路由器研究的热点,直连式可扩展路由器是可扩展路由器研究的一种重要分支.但是,目前直连式可扩展路由器的研究局限于采用低维路由节点的方式进行扩展,这种方式构建的路由器其可扩展互连结构的网络直径增长较快而等分带宽增长较慢.针对该问题,提出采用高维路由节点构建直连式可扩展路由器的思想,认为构建直连式可扩展路由时,路由节点的维要根据路由节点的交换容量和分组延时决定.在分组延时小于某个界的情况下,路由节点的交换容量越大它的维也应该越高这样才能使路由器的可扩展互连结构有最大的等分带宽和最小的网络直径,使路由器在满足分组延时要求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交换容量.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思想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②篇名:基于提前分配路径的低时延片上路由器结构作者摘要:该文针对片上网络提出一种基于提前分配路径的低时延片上路由器结构(PAPR).新路由器采用提前路由计算和提前分配路径来缩短路由器流水线深度.提前路由计算为虚信道提前分配提供了可靠保障,即使在虚信道路径提前分配失败的情况下,也不影响分组在网络中的传输时延.该文提出基于缓存状态的仲裁算法BSTS(BufferStatus)综合考虑当前节点缓存信息和下游节点缓存信息,不但降低了分组等待时延,而且降低了缓存空闲的概率.仿真结果表明,新路由器能明显改善网络的时延和吞吐性能,相比采用滑动迭代轮询仲裁iSLIP(iterative Round-Robin Matching withSLIP(Serial Line Interface Protocal))算法的经典虚信道路由器,网络平均端到端时延降低了24.5%,吞吐率提高了27.5%;与采用轮询迭代RRM(Round-Robin Matching)算法的经典虚信道路由器相比,平均端到端时延降低了39.2%,吞吐率提高了47.2%.路由器硬件开销和平均功耗分别增加仅为8.9%,5.9%.③篇名:片上网络中一种单周期2GHz无缓冲路由器期刊摘要:近年来,无缓冲路由器由于不需要缓冲器而成为片上网络低开销的解决方案.为了提高无缓冲路由器的性能,提出一种单周期高性能无缓冲片上网络路由器.该路由器使用一个简单的置换网络替换串行化的交换分配器与交叉开关以实现高性能.虚通道路由器与基准无缓冲路由器相比,该路由器在TSMC65 nm工艺下可以以较小的面积开销达到2GHz的时钟频率.在合成通信负载与真实应用负载下的模拟结果表明,该路由器的包平均延迟远小于虚通道路由器和其他无缓冲路由器.④篇名:一种面向片上网络的多时钟路由器设计期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2期)摘要:路由器是实现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NoC)的核心组件.针对NoC不同时钟域间通信问题,以双时钟异步FIFO替代一般路由器中的跨时钟域接口电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二维网格拓扑结构NoC的多时钟路由器结构.采用Verilog语言完成相关设计工作,FPGA综合结果表明该路由器占用资源少,工作频率可达475.29 MHz,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基于SMIC 0.13 μm CMOS工艺,对不同深度FIFO的多时钟路由器综合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了缓存大小对路由器性能和成本的影响.⑤篇名:路由器分布式控制研究综述作者:徐明伟江学智文龙期刊:电子学报(2010年8期)摘要:光传输技术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对路由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路由器经常因控制平面过载导致网络振荡,甚至路由器失效.为了克服路由器集中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路由器分布式控制方案.本文深入分析了路由器集中控制面临的问题,围绕路由器实现分布式控制需要解决分布式控制平面、分布式控制平面部通信和分布式路由协议和算法这三个关键问题,综述和比较了现有的路由器分布式控制方案.最后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2.外文期刊(找5篇):(必备)①篇名:RCM: A User Friendly Router Configuration Machine②篇名:Prediction Router: A Low-Latency On-Chip RouterArchitecture with Multiple Predictors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时间:2011, 60(6)摘要: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low-latency routerarchitecture. on-chip networks③篇名:Capturing Router Congestion and Delay作者:Hohn, N. ;Papagiannaki, K. ;Veitch, D.期刊: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时间:2009, 17(3)摘要:telecommunication congestion control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routing packet delays router Busyperiod congestion delay modelling router utilization⑤篇名:Robotic Router Formation in Realistic CommunicationEnvironments作者:Yan, Y. ;Mostofi, Y.篇名: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时间:2012, 28(4)2、专利文献(中外文各找2篇):(工科必备)中国专利:①专利名:路由器发明人:攀,芳伟,卢菊洪申请人:职业技术学院专利号:CN201320248448.6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由器,包括路由器本体及接线保护板,所述的路由器本体为长方体壳体,所述的接线保护板位于所述的路由器本体的后方,所述的接线保护板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的路由器本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的接线保护......②专利名:一种容易控制的路由器发明人:谭建英申请人:九联科技股份专利号:CN201220739793.5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容易控制的路由器,包括路由器本体,所述的路由器本体包括路由器电源,还包括红外线发送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路由器电源控制器,路由器电源控制器连接红外线接收装置,路由器电源控制器控制路......外国专利:①专利名:HOME AGENT AND MOBILE ROUTER, CONTROL METHOD THEREFOR,AND PACKET TRANSFER CONTROL PROGRAM发明人:YAJIMA KENICHI申请人 NEC CORP专利号: JP2012104712摘要:PROBLEM TO BE SOLVED: To provide a home agent and a mobile router which are capable of reducing a c......②专利名:QUICK ADVERTISEMENT OF A FAILURE OF A NETWORK CELLULARROUTER,发明人:MAINAUD BASTIE申请人: ITRON INCMAINAUD BASTIE专利号:US201213365142摘要:Techniques for quick advertisement of a failure of a cellular router in a network are described here......3、学位论文(中外文各找2篇):(必备)中文论文:①论文名:一种新型路由器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研究(有全文)作者:王宝生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论文类型:博士论文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FE之间的转发实体协同协议和CE之间的控制实体协同协议的关键算法及协同策略。

转发实体协同协议的核心是如何动态构造转发实体集群部的转发路径。

针对小规模的转发集群和大规模的转发集群这两种典型环境,本文分别提出了集中路径构造算法CPCA和分布路径构造算法DPCA,有效解决了转发集群部拓扑发现与路径构造问题。

根据CE间的控制实体协同协议的控制实体和转发实体实现差异,以及控制协同策略实现难度的不同,我们提出了四种控制协同策略CSB、RSGR、CPD与CPS,以及协同选举协议CSP,动态协商CE角色并完成故障角色转换。

路由器控制和转发分离的开放编程接口,增加了路由器体系结构的灵活性,但同时也造成控制平面的路由信息库与转发平面报文转发表之问的路由不一致问题。

本文首先给出路由不一致性问题的形式化描述,将不一致性问题导致的结果归纳为黑洞路由和错误投递两个量化指标,针对可遍历转发平面和不可遍历转发平面这两类路由器实现方法,提出了两种平稳一致化算法:GRISAWF算法和GRISAFPF算法。

模拟验证表明,GRISAWF算法和GRISAFPF算法可以有效缓解控制与转发分离后引入的路由不一致问题。

为了验证OpenRouter模型的可行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等,设计实现了两个基于OpenRouter模型的路由器系统,一个是控制可扩展的IPv6路由器CER,另一个是软件集群路由器SCR。

CER选择高性能服务器作为控制实体,运行CER的控制平面软件功能和IPv6路由协议。

FE为基于网络处理器的IPv4转发平台,在网络处理器转发路径中扩展了对IPv6转发功能的支持。

CER结合了通用计算机的灵活性与专用转发引擎的高效性。

SCR是通过多台通用PC机互连组成的“单映像”集群路由器系统,实现了分布控制与集群转发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可扩展性。

上述系统对OpenRouter模型中分离控制、转发平面建模、控制协议冗余备份、集群转发等本文研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OpenRouter模型在模块化、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快速集成、易于升级、开放灵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