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9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

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乐乐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乐乐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乐乐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

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

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

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师: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 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学生可能无法提出关于小汽车的问题,那么在这里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
(1)你会列算式吗?
24÷6=4(元)
(2)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3)我们的计算正确吗?
一辆4元,6辆就是4 6=24(元),计算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3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

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4÷6=4(元)
答:一辆小汽车4元。

教学反思:
数学问题生活化、情景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时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材料时,围绕购物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
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再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构建,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