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整个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整个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 页的例1、例2 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借助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小数的含义。

2. 通过“米尺”模型,认识0.1 米与 1 分米与1 米之间的关系.
10
这一理念。

3.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小数的含义,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米尺”模型,认识0.1 米与 1 分米与1 米之间的关系.
10
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认、读小数
1. 复习导入,引出小数
师:
112
生:1、2、4、100 等是整数,1 ,1 ,2 等是分数。

234
师:那么下面图片中的是什么数呢?(出示微信图片、外卖图片)
生:小数。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

板书:小数
2. 出示图片,
理解各个数字
的意义
师: 3 表示什么? 1 表示什么?
生: 3 元、 1 角
出示第二张图片
师: 4 表示什么? 3 表示什么?7 表示什么?
生: 4 元 3 角7 分。

师:中间的点是什么?
生:小数点
3 . 初步体会在具体情境中小数每位数字的含义。

师:除了在表示钱时经常会用到小数外,你还在哪见过小数?(学生举例)师: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会用小数表示吗?
生:我的身高是 1.3米.
师:1 表示什么?3 表示什么?
生:1 表示 1 米,3 表示 3 分米.
师: 读小数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 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4 .读具体情境中的小数。

出示课件中的图片外卖单,请学生读出里面的小数。

出示课件,出示以下内容,请学生读出里面的小数。

师: 在读小数时, 左边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
生: 不一样.
(二)探索推理,初步认识小数含义
1. 出示米尺
1
师: 这把尺子上也藏着小数呢,你知道“0.1 米”在哪儿吗?(提示米就是0.1 米)
1
生: 把 1 米平均分成10 份,10 份中的 1 份就是 1 分米, 1 分米就是米,用小数表示是
10
0.1 米。

师: 那0.2 米、0.5 米、0.9 米在哪呢?
生:在2 分米、 5 分米、9分米那。

师: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小数,你发现小数和学过的哪种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了吗?
生: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

如:
1010 米(0.4米
0.7元)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 下面的小数一个零都不读的是
A. 80.6
B. 2.60
C. 3.05
2. 看图把黑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分数:(小数:(
3.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买了一些小礼物送给同学们。

(四)讲述小数的历史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教材第 93 面例 2 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学会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
探究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 读出或写出下面的小数 (1)在波兰华沙市 ,有一间世界上最
窄的房子 ,最窄之处仅有 读作 :( )
(2)蜗牛的爬行速度缓慢 ,最高速度为每小时八点五米 .
写作 :(
)
(3)蜂鸟体形纤小 ,吸蜜蜂鸟重约 1.80 克 ,是世界上已知鸟类
中 最小的鸟 .
2 .填一填 . (1)9 分米 = 米 ,用小数表示是 ( )米 . (2)7 角 =
元 ,用小数表示是
( )元 .
0.7 米 .
读作 (
5.小青读一个小数时
,由于没看到小数点,结果读成五千零八,
原来的小数只读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 2 主题图。

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小明跳了0.8 米,小刚跳了 1.2 米,小强跳了 1.1 米,小林跳
了0.9 米.
师: 你能比出他们的名次吗?你是怎样比较的?说一说你的
想法.
预设①:根据它们在尺子上的位置比较。

预设②:0.8米=8 分米
1.2 米=12 分米
1.1 米=11 分米
0.9 米=9 分米
12 分米>11 分米>9分米>8 分米
预设③: 超过 1 米的有 1.1 米和 1.2 米;不到1 米的有0.8 米
和0.9 米。

1.2米> 1.1 米,0.9 米>0.8 米.
小结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小数部分。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 完成P93“做一做”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题: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96例 3 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
算。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一位小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列竖式计算下面的题目。

8+24= 27-14= 35-29=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有什么需
要注意的?
小结: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
相同数位要对齐;
加法中,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中,哪一位不
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

二、借助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例 3 主题图
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转笔刀和铅笔一共多少钱?转笔刀比铅笔贵多少钱?
师:如何解决?
生:0.8+0.6,0.8-0.6师:0.8+0.6 如何计算?
预设1:0.8 元=8 角0.6 元= 6 角
8 角+ 6 角= 1 元 4 角= 1.4 元
预设②:0.8+0.6=
师:那0.8-0.6 呢?
生1:0.8 元=8 角0.6 元=6角
8 角- 6 角= 2 角=0.2 元
生2:0.8-0.6=0.2(元)
师:
生: 1.2-0.6=0.6(元)
师:“ 2 ”减“6”不够减怎么办?
生:从整数部分退” 1”.
师: 你是如何计算小数加减法的?
生: 小数点要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
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
1.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8+2.1=7.5+1.5=8.7-6.3= 3.2-1.7=
2. 练习二十一第 2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97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小数的含义。

2 .通过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
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3 .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活动
经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明确问题
出示P97例 4 主题图
师: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知道了各个商品的价钱,还知道有10 元钱,已经买了 1 个文具
盒,还想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不知道够不够?
师:可以怎么解决?同学们先想一想,把你能想到方法都写下来。

汇报展示:
预设① :先算出买了一个文具盒后还剩多少钱,再算买一个笔记本
和一支铅笔一共要多少钱,然后进行比较,列式如下:
10-6.8=3.2(元)
2.5+0.6=
3.1(元)
3.1< 3.2,小丽的钱够了。

预设②:先算出买了文具盒后还剩多少钱,再算出买一个笔记本还剩
多少钱,最后和铅笔的价钱比较,列式如下:
10-6.8=3.2(元)
3.2-2.5=0.7(元)
0.7> 0.6,买铅笔够了。

预设③:可以把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 元多还是少。

6.8+2.5+0.6=9.9(元)
9.9< 10,小丽的钱够了。

师:几种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说明什么?
生:说明一道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
检验。

师:那如果把铅笔换成另一种绿色的呢?钱够不够呢?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再集体汇报
预设① :
先算10- 6.8= 3.2(元)
2.5+1.2=
3.7(元)
3.7> 3.2,所以钱不够。

预设② :
先算10- 6.8= 3.2(元)
3.2-2.5=0.7(元)
0.7< 1.2,买不够。

预设③:
6.8+2.5+1.2=10.5(元)
10.5> 10,所以钱不够。

师:这几种方法得到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了什么?生:说明我们做对了。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完成P98第 4 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