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为孩子们寻找最好的老师——兴趣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北碚红岩小学徐克勤《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

而“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容易受到2、5倍数特征的负迁移。

所以,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从开课,有老师建议:先让学生出数字,教师判断,激发学生兴趣。

我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重点消除2、5倍数特征的负迁移。

于是设计了猜想环节:
看一看猜一猜,这些数他们是3的倍数吗?
□3 □6 □9
□3 □6 □9
□□3 □□6 □□9
□□□3 □□□6 □□□□9
学生们仍然从个位来观察,认为个位是3、6、9的就是3的倍数。

教师将方框填满后,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首先,较好的消除了前面知识的负迁移,学生不再从观察个位出发,而且进一步的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在最后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

更使学生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发展。

真正的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机会。

在最后的来开教室环节,教师的设计思路很好。

要为下节课的《质数、合数》做好铺垫。

但是在教学语言的打造和精炼上还要下功夫。

让学生课后还会细细的对课堂进行品味和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