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复习题要点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复习题要点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题目类型:选择题(20),填空题(20),判断题(10),名词解释(30),简答和计算(20)1、什么意思(超文本标记语言)是WWW的基础之一,HTML通常以文件形式存储在服务器上,因此常常把这样的文件称为文件。

2、中继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分别为那层设备,相关概念中继器(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体及相关的设备)是物理层的设备。

集线器是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网桥是为了把那些具有相同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子层的局域网互联起来而设计的。

交换机是网络层的设备,交换机使输入链路携带的多个用户要传输的数据在相应的输出链路上传输。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设备,中继器-物理层集线器-物理层网桥-数据链路层,网桥是为了把那些具有相同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子层的局域网互联起来而设计的。

交换机-数据链路层,交换机使输入链路携带的多个用户要传输的数据在相应的输出链路上传输。

路由器-网络层,3、网络相关概念是基于信元的交换技术为具有统一结构的网络提供了一种通用的且适用于不同业务的面向连接型的传输模式。

4、802.5令牌环概念、如何检错令牌环网络实际上是许多站点通过环接口连接到环中,环接口之间通过点到点线路连接而成。

帧沿某一固定的方向环绕传递,每个站点从它的上游邻居接收到帧,然后转发给下游邻居站点。

环网的问题之一是如果某处电缆断裂,则整个环都无法工作。

可通过线路中心()来解决。

旁路中继器由站点供电,出现故障时旁路,站点从环中移走,通过程序控制,检测到出错站点或环段时旁路故障站点。

5、 232C接口数据通信概念在数据通信时为连接和,即连接计算机主机或终端盒调制解调器而制定的。

6、以太网交换机转发方式,熟悉标准以太网(如10)表示含义帧转发方式:直通交换方式,存储转发交换方式数据转发方式:1.直接交换:在直接交换方式中,交换机边接收边检测.一旦检测到目的地址字段,就立即将该数据转发出去,而不管数据是否出错,出错检测任务由节点主机完成.这种交换方式的优点是交换延迟时间短,缺点是缺少差错检测能力,不支持不同输入/输出速率的端口之间的数据转发.2.存储转发交换:在存储转发方式,交换机首先要完整的接收站点发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差错检测.如接收数据是正确的,再根据目的地址确定输出端口号,将数据转发出去,这种交换方式的优点是具有差错检测能力,并能支持不同输入/输出速率端口之间的数据转发,缺点是交换延迟时间相对较长.3.改进的直接交换:改进的直接交换方式将直接交换与存储转发交换结合起来,在接收到数据的前64字节之后,判断数据的头部字段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转发出去,这种方法对于短数据来说,交换延迟与直接交换方式比较接近;而对于长数据来说 ,由于它只对数据前部的主要字段进行差错检测,因此交换延迟将会明显减少.以太网是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使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以10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10指的是使用两对双绞线电缆连接(第3,4或5类电缆)的10基带以太网规范。

其中一对电缆用于发送数据;另一对电缆用于接收数据。

它是802.3规范的一部分,在每个网段上的距离限制大约是100m。

7、比特率、波特率在数字信道中,比特率是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它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代的有效位()数来表示,其单位为每秒比特数()、每秒千比特数()或每秒兆比特数()来表示(此处K和M分别为1000和1000000,而不是涉及计算机存储器容量时的1024和1048576)。

波特率指数据信号对载波的调制速率,它用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次数来表示,其单位为波特()。

波特率与比特率的关系为:比特率=波特率X单个调制状态对应的二进制位数。

8、服务如何实现本质上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技术,体系结构提供了一个灵活且强有力的设计模型:应用软件采用标准数据格式显示,并能通过它的浏览器进行浏览。

9、 服务有哪些1、远程登录2、文件传输3、电子邮件4、电子公告牌与网络新闻5、查找文件6、查找人员7、以菜单方式浏览信息8、按内容自动查找9、全球范围的超媒体信息浏览服务10、 编码效率循环冗余码, k 位要发送的信息位可对应于一个(1)次多项式K (x ),r 位冗余位对应于一个(1)次多项式R (x )。

由k 位信息位后面加上r 位冗余位组成的位码字则对应于一个(1)次多项式 编码效率R 若码字中信息位为k 位,编码时外加冗余位为r 位,则编码后得到的码字长为n = k + r 位。

11、 模拟信号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在模拟信道上传输; 使模拟信号在数字信道上传送,首先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数字化的过程,数字化的过程主要包括采用和量化两步。

常见的将模拟信号编码到数字信道传送的方法主要有:脉冲幅度调制( ,)、脉冲编码调制(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和增量脉码调制方式( ,)。

将数字信号使用模拟信道传送的过程是一个调制的过程,它)()()T(r x R x K x x +•=rk k n k R +==是一个将数字信号(二进制0或1)表示的数字数据来改变模拟信号特征的过程,即将二进制数据调制到模拟信号上来的过程。

一个正弦波可以通过3个特性进行定义:振幅、频率和相位。

当我们改变其中任何一个特性时,就有了波的另一个形式。

如果用原来的波表示二进制1,那么波的变形就可以表示二进制0;反之亦然。

波的3个特性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改变,从而使我们至少有3种将数字数据调制到模拟信号的机制:幅移键控法(,)、频移键控法(,)以及相移键控法(,)。

另外,还有一种将振幅和相位变化结合起来的机制叫正交调幅(,)。

其中正交调幅的效率最高,也是现在所有的调制解调器中经常采用的技术。

12、计算机网络通信方式单工通信:一端只发送,而另一端只接收双工通信:信道可双向传输,双工通信又可分为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前者是指在任何时刻在两个方向上可以同时进行通信,后者是指虽然在两个方向上都可以进行通信,但在任何给定的时刻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进行通信,换句话说,双向通信一定是交替进行的。

13、计算机网络协议组成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整套规则,或者说是为完成计算机网络通信而制订的规则、约定和标准。

网络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三大要素组成。

语法:通信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语义:对具体事件应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4、中透明传输问题通过采用“0比特插入法”来保证数据的透明传输。

即:在发送端,只要发现有5个连续“1”,便在其后插入一个“0”。

在接收一个帧时,每当发现5个连续“1”后是“0”,则将其删除以恢复比特流的原貌。

“数据透明”:规程应有将特定模式字符也作为普通数据字符处理的能力,可以使用转义字符()来完成所需的“透明”通常的做法:将每个独立的控制字符都作为普通的数据字符对待,因而它可以出现在数据正文段中,而不具有通信控制的含义。

而只有在这些字符紧随着一个转义字符后面时才具有通信控制的含义15、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的设备及所起作用物理层的主要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流信号。

物理层的功能是为在物理媒体上建立、维持和终止传输数据比特流信号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的手段数据链路层主要设备:二层交换机、网桥。

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将原始的物理连接改造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主要设备:路由器。

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主要解决如何把网络协议数据单元(通常我们称为分组)从源传送到目标16、分层中第N层与1层关系第N层为1层提供服务17、协议相关概念、协议相关概念、协议相关概念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最基本的协议、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协议和传输层的协议组成()的缩写,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保证传输的协议,在传输数据流前,双方会先建立一条虚拟的通信道。

可以很少差错传输数据。

( )的缩写,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使用传输数据时,每个数据段都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包括完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在网络上以任何可能的路径传到目的地,因此,能否到达目的地,以及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和内容的完整性都不能保证。

18、交换机相关概念局域网交换机是一种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

交换机根据进入端口数据帧中的地址,过滤、转发数据帧。

它是基于地址识别,完成转发数据帧功能的一种网络连接设备。

交换机基础:局域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9、协议下实现那些路由协议路由协议通过在路由器之间共享路由信息来支持可路由协议。

路由信息在相邻路由器之间传递,确保所有路由器知道到其它路由器的路径。

总之,路由协议创建了路由表,描述了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与路由器协同工作,执行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功能。

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1、距离矢量协议 2.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中的位置,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也叫域间路由协议)。

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和边界网关协议()。

20、 802标准中所支持的协议有那些21、参考模型及层次划分概念共分为七层。

从上到下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采用防窃听技术,就是将传输线封装在内含高压气体的密封管线中,以有效的对付搭线窃听的攻击手段。

数据链路层,采用链路加密机制,对于点到点线路上的分组,他们离开一台机器的时候可以加密,当进入另一机器的时候可以解密。

网络层,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来过滤好的分组和坏的分组,让好的分组正常通过,坏的分组禁止出入。

也是运行在这一层上。

传输层,整个连接可以采用端到端的加密,也就是说,从进程到进程的加密。

介绍一种重要机制,(安全套接字层),它在两个套接字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连接。

而它进行标准化之后得到(传输层安全)。

在应用层上则解决了用户认证和不可否认这样的问题。

22、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设施、软件系统及数据处理能力为一体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综合服务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

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按其功能可以划分为数据通信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网络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开发的信息系统。

如各类网站、基于网络环境的管理信息系统等23、基于网络层中分组交换所提供服务分组交换适合于计算机网络用于数据传输,因为,计算机传输数据速度很快,都是突发型的,分组交换无需建立连接,根据目标标识进行分组的存储转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