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工艺模拟
其他的设计:
1.在生产完成后接着进行无菌工艺模拟验证 2.为了减少灌装瓶数,在每批生产刚开始及结束前均灌装培
养基,中间空运行灌装机以达到所需要的时间
◦ 在任何情况下模拟了与实际生产不相同的情况,都要有记 录,并解释原因
◦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最长时间,包括可能发生的事件, 人员的换班等,应予以模拟
25
正常的(灌装线装配,称量调节,加胶塞,处理倒瓶,取 样,环境监测)
11
12
无菌工艺模拟试验的方法按照生产工艺特点一般可 以分为:溶液灌装、悬浮液制剂灌装、冻干产品灌 装、粉末灌装和无菌霜剂、乳膏剂、乳剂、凝胶灌 装等
溶液灌装、悬浮液制剂灌装、 冻干产品灌装、粉末灌装。
13
概况(冻干产品为例)
转移瓶塞
轧盖机
洗瓶机
干热隧道
冻干机 灌装机
容器
隔离柜
14
内源性的影响因素
23
为模拟较差条件,生产线运行速度及灌装时间与产 品生产批次相比,均需进行调整; 最快速度灌装最小容器(操作困难); 最慢速度灌装最大容器(使暴露时间最长)。
24
培养基灌装时模拟无菌区可能容纳最多的人数 无菌区工作人员至少每年参与一次培养基灌装 不是每个人员都要参与最差条件的模拟
培养温度的选择
先在20~25℃最少培养7天,然后在30~35℃的范围继续 培养7天。
20
灌装装量
每只容器的灌装体积不少于总容积的1/3 同样,灌装体积也不宜过大 既要考虑到瓶倒转或旋转时,培养基可以完全接触到容器
内表面,避免由于培养基灌装量偏少造成微生物不能生长 的情况出现,亦可保证避免空气不足造成微生物不能生长。
16
在培养基灌装设计中,工艺条件的选择应选取合理的 “最差条件”,用最差条件来对工艺流程、设备和整个 体系进行挑战。最差条件是指在工艺允许范围内正常生 产时可能遇到的最差情况,并不包括由于偏差引起的超 出工艺要求的特殊情况。如果在最差条件下能获得好结 果,说明在比最差情况要好的实际生产中,无菌保证的 可靠性更有保证。
◦ 系统 ◦ 设备 ◦ 工艺过程 ◦ 物料和中间体的质量
外源性的影响因素
◦ 人员
15
将培养基暴露于设备、容器胶塞密封系统的表面和关键环境条件中,并模拟实际 生产完成工艺操作。
对装有培养基的密闭容器进行培养以检查微生物的生长。
评价结果,确定实际生产中(如灌装前的调试、加入无菌原辅材料、无菌连接、 灌装和密封)产品污染的可能性。
21
灌装规格的选择
一般来说培养基灌装可以针对规格最大和最小的容器进 行,除非其他不同规格容器的灌装工艺有很大差别。在 初始验证时可以进行两次最大规格容器和一次最小规格 容器的灌装挑战。在以后的周期性半年度灌装可以轮换, 每次挑战一种规格。
22
最保守的设计:在培养基灌装试验中,模拟用时最长的瓶子 满批量生产所需要的时间,其中包括正常的干扰时间(换班、 设备维修)。
10
培养基灌装容器的数量应足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批量 较小的产品,培养基灌装的数量应至以下要求:
(1)灌装数量少于5000支时,不得检出污染品; (2)灌装数量在5000至10000支时:
1. 有1支污染,需调查,可考虑重复试验; 2.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3) 灌装数量超过10000支时: 1.有1支污染,需调查; 2.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验证。 (4)发生任何微生物污染时,均应进行调查。
8
9
第四十七条 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应包括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应根据产品的剂型以及培养基的选择性、澄清度、浓度
和灭菌的适用性选择培养基。应尽可能模拟常规的无菌生产工 艺,包括所有对产品的无菌特性有影响的关键操作,及生产中 可能出现的各种干预和最差条件。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首次验证,每班次应连续进行3次 合格的试验。空气净化系统、设备、生产工艺及人员重大变更 后,应重复进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通 常应按生产工艺每班次半年进行1次,每次至少一批。
4
药品检验 局限性?
5
从药品审评的角度来看,药品检验不仅是对于所 设定的质量检查项目的考核,更是对药品生产工 艺的全面考察。药品生产中任何检验手段都是有 局限性的,因此,严格控制并把握好药品生产的 每个过程,同时把这种细致体现在质量标准及药 品检验中,才能生产出质量无懈可击的药品。
6
无菌生产工艺样
1
1:无菌工艺模拟的重要性 2:GMP对无菌工艺模拟的要求 3:无菌工艺模拟验证的设计 4:培养结果的评价 5:发现污染后调查 6:模拟灌装常见问题讨论
2
3
定义:
—无菌工艺模拟:无菌工艺模拟试验就是指采用微生物培养 基替代产品(无菌粉末分装的培养基灌装试验实际是将产 品替代品溶入培养基中,不是直接替代产品)对无菌工艺 进行评估的验证技术。
最差条件---在SOP范围内,由工艺参数的上、下限和相
关因素组成的一个或一系列条件。与理想条件相比时,最 差条件使产品或者生产工艺失败的几率为最大,但这类最 差条件不一定必然导致产品或工艺的不合格。
17
3.1培养基和培养温度的选择 3.2灌装装量及规格的选择 3.3灌装的持续时间 3.4灌装速度与瓶子规格 3.5人员数量
品被污染的随机
性,无法确定最 差点。
取样数量的局限
性,并不是每个
单位制剂都能进 行检查。
7
目的: – 评估在既定无菌生产环境和过程控制条件下生产无菌
产品的能力 – 证明指定的无菌工艺设计和变更是否可行 – 证明无菌工艺过程中的相关操作是否可行 – 评估无菌工艺人员的操作水平(资格确认组成部分) – 证明符合GMP的要求 – 发现无菌工艺过程中潜在的微生物污染因素
3.6人为干预
18
3.7剔废原则 3.8储存时间 3.9环境监测及取样 3.10验证的频率 3.11抑菌作用的避免
19
培养基的选择 适应广谱微生物生长,包括细菌和真菌 较好的澄明度,较小的粘度 易于除菌过滤 常用培养基:大豆胰蛋白肉汤(TSB) 厌氧培养基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